初中物理实验有效性教学探究

来源 :数理化学习·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fei09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在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如何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业已成为物理教师不断探索的重要命题。本文从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思考总结,旨在如何将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结合起来,使物理实验教学得到合理优化。
  关键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新理念;掌控能力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是对学习物理提出的基本要求。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物理知识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思考得来的。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主要方法,同时,实验也是物理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但是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总感觉在物理教学中最难以跟学生讲解的部分就是物理实验,特别是在农村中学,由于各种原因,实验课安排不多,更加需要上好每一节物理实验课,保证让学生在实验课上理解、掌握各个实验。因此物理实验的有效性教学便成为我们思考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思考,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教师应该具备物理实验教学的新理念
  
  从实验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搞好实验教学,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求教师有深厚的物理实验功底,还要求教师能够与时俱进,时刻关注前沿科技发展中有关物理学的新知识。开拓思维,走出封闭的课堂,走进生动的生活。使物理实验的教学形式上灵活多样,不墨守成规的照搬照套,而是大胆实践,大胆创新,用实验教学的新理念来指导物理实验教学。
  初中物理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几乎都为我们设计好了的,只需要照着课本上的实验设计依葫芦画瓢,一板一眼的按部就班操作,就能够顺利完成实验。这其实没有任何创造性,充其量也就是一个验证过程,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没有多大帮助。对于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物理教师完全可以自己或者引导学生以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作为素材,根据根据物理原理建构模型,重新创设实验。这既使物理实验显得生动有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同时还紧扣了从生活走进物理,不能不说是物理实验教学的进步。
  因此,只有使自身具备物理实验教学的新理念,才能在具体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做到旁征博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适应新时期初中学生的思维跳跃。也才能更好地开展物理实验教学。
  
  二、研读学生,提高实验掌控能力
  
  学生是提高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有效性的最活跃的因素,一个班级里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基础的好坏,实验能力的强弱,思维是否活跃,情感、想象力是否丰富等。为了获得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应研读学生,在课堂教学时,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大胆猜想,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提高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有效性就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实验为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讨论+交流=有效实验,有效的实验课堂=课堂上实施“探究性实验教学”。只要学生在实验,在想,在动,就不怕学生实验不成功。因此,教师应清楚地掌握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在课堂上加以正确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实验能够有所得。随着学习的深入,实验操作能力的增加,教师再提供大量的动手机会,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验来认识规律,理解概念,提高学生的兴趣水平、实验能力,达到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三、将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探索习惯
  
  初中学生对未知事物有着特别强烈的好奇心,总想知道个为什么,这种特殊的心理往往能驱使他们将心中的疑问与好奇通过探索实践来求证。正因为如此,我们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强烈的探索物理原理的欲望,显得异常重要。有鉴于此,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应该在课堂甚至平常的校园生活中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向他们灌输一些自然中有趣的物理现象和日常生活中与物理紧密联系科学知识,并引导他们去思考甚至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来求证。这样来使学生将好奇心转化成探索欲望,再在不断的探索求证过程中形成探求未知物理知识的探索习惯。例如在讲授“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实验时,让学生仔细观察螺线管两端的小磁针偏转情况,当学生确认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周围磁场类似时,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在这个实验中把电源正负接线柱互换了,小磁针南北极的偏转情况又会怎么样呢?这样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来加以验证,无疑对学生有极大的启发和引导,引导他们去进一步学习和探究。周而复始的培养,以养成探索习惯。从而培养学生实验能力,高效地开展实验教学。
  
  四、改进实验,在课后拓展上创新
  
  记得刘默根老师曾这样说过:“我们每一节课不应该是一个封闭系统,而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打开课堂,将教学延伸到课堂外面去,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真刀真枪”地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新教材安排了一些小制作、小实验,如做土电话、用易拉罐做小孔成像等等,都有意加强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特别鼓励学生用身边的废弃物做实验,让空矿泉水瓶、废纸、小蜡烛头都能废物利用,使学生感到物理并不神秘,也不深奥,很贴近生活,如在讲《凸透镜成像》后,课间让学生手拿凸透镜,看远处的行人。有的说,我看到某某同学,怎么是倒立的?有的说,我看到了大楼?怎么是倒立?还这么小!有的学生还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拿起凸透镜看看远处的人和物,放下凸透镜看看远处的人和物。有的把凸透镜放在其他同学的眼前,看同学的眼睛,他们“轰”的一声笑开了,因为他们看到了一只很大很大的眼睛。在学了《浮力》后,研究浮力产生的原因,有的学生用废弃的矿泉水瓶,将瓶底切除,取下瓶盖,倒立矿泉水瓶,把乒乓球放到瓶里“堵住”瓶口,向里边加水,乒乓球没浮起来,同学们议论纷纷,我把矿泉水瓶盖盖上,结果乒乓球一下就冒了起来,露出水面。“老师,这是为什么?”我说:“你们想想浮力产生的原因”,同学们高兴地笑了。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将课外活动时间集中使用,把学生的课外专题研究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增加、延长实验的开发时间,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客观环境,扩大实验空间,尽量为学生提供实验课后的研究空间。
  对于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而言,无论教学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变化,教学方式如何改进,其最终目的都必须指向教学的有效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有效教学”可以称得上是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的“永恒主题”。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得以巩固和应用,并且在实验中可以找出探索知识的一些基本方法,逐步培养科学家们所具有的细心观察、积极思考、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们共同努力,以实际行动投入到有效的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之中。
其他文献
目前,在各种节能技术中,隔热材料节能技术特别引人瞩目,原因是用新型隔热材料代替传统的隔热耐火砖可节能15~30%。《隔热材料的热设计及其在节能中的应用》对隔热材料的导热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