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记中国音乐学院教师“春·归”抗疫主题交响乐作品音乐会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l19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岁末年初,新型冠状疫情突如其来,牵动了亿万人民的心。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坚毅果敢铸就了生命的奇迹。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涌现出了一批感人肺腑、可歌可泣的事迹和人物,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冲锋在前的党员同志、从小事做起的普通群众……冰雪融化、大地回暖,春天悄然而至,我们也迎来了春暖花开时节。2021年4月6日晚,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推出了一场“春·归”抗疫主题教师音乐会,由该院中国乐派交响乐团担任演奏,金野指挥,在中国音乐学院国音堂音乐厅精彩上演。
其他文献
一、背景rn(一)数字技术与新乐器设计rn数字技术在新界面与音乐表达(NIME)上的应用是音乐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乐器、新设备或新界面设计是一个集音乐、设计、人机交互、数
期刊
2020年11月3日,我亲爱的父亲,男低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杨比德(杨彼得)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93岁.其实,父亲从90岁起便经常进出医院,但每一次都能平安归来.这次我们也希望有
期刊
[前言]无论在中国还是欧美,音乐理论教学和研究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英美学者如何看待音乐理论和音乐学之间的关系?后调性音乐理论有着怎样独特的魅力?美国音乐理论界出现了何种新动向?在笔者赴纽约市立大学研究生中心访学期间,围绕这一系列问题对合作导师约瑟夫·施特劳斯①进行了专访。
对中国现代民乐艺术来说,上海是最为特殊的城市:20世纪初,江南一带的丝竹乐种在这里被赋予了“国乐”的光荣称谓;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支独立建制民乐表演团体——上海民族乐团同样成立于此,开启了“国乐”向“民乐”文化转型的历史纪元……翻阅史册,上海民乐艺术的声音景观可谓百年“现代中国”的一个缩影。2021年5月15日、16日晚,上海民族乐团委约青年作曲家王云飞创作的乐季开幕音乐会“国乐咏中华”在上海大剧院首演。两场演出分别由指挥家汤沐海和姚申申执棒。
我与戴嘉枋相识且因歌剧结缘。记得在1981年至1982年间的某天傍晚,我到总政歌剧团剧场看戏,在歌剧开幕前,有个戴眼镜、面色和善、操一口浓重沪普的小伙子前来与我打招呼;由此得知,他来自上海,小我6岁,1978年我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攻读硕士学位时,他于同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本科,其时正以石夫的歌剧《阿依古丽》为研究对象撰写毕业论文。
英语教育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然而以往教育理念下职业院校的基础课程往往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英语学科团队建设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如团队定位
从发展规划、人力、财力等方面,研究了“双一流”目标下地方大学图书馆所陷瓶颈的成因、表现及产生的消极影响;从思维模式、机制模式、职业动力、资源缺额等方面提出了大学图书馆突破当前瓶颈的若干对策。
一追根溯源,“文本细读”(closing reading)这个术语来自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英美“新批评”文论。之所以以“新”称谓,在于这一文学批评文论力图与传统的文学批评路数划清界限。传统文学批评以作家、诗人的生平、意图及其生活的社会背景为中心而疏离文本自身;或流于一般性的印象式的主观感受的抒发,就如“新批评”的代表人物艾略特(T.S.Eliot,1888-1965)对当时英国文学批评现状的尖锐批评:"批评只不过是一个星期天的公园,随处是正在争论的和爱好争论的演说家,他们甚至于还没有达到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快速发展,在信息化环境下,依托于MOOC来创新以及变革高校教学模式,切实有效的推动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以及创新,既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夯实高校教学质量,也
学界认为,唐时盛行的西域舞蹈有胡腾舞、胡旋舞和柘枝舞,并称为“三大胡舞”。这三大胡舞究竟所指为何,至今未有定论,本文无意讨论这些乐舞本身,拟选取乐舞所用道具之舞筵,综合史籍和考古发现图样、图像的分析,以得唐时流行的西域胡舞形成之一见。  舞筵,即铺垫在地上供舞蹈而用的毯、席、毡,又称舞毯、舞毡,实用功能明确。考古所见图像中的舞筵以北朝到唐时期的遗存尤为多见,一般考古报告中所称之“方毯、圆毯”等,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