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气亏损-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艾滋病相关疲乏”的病机关联假说构建

来源 :中医药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sunming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疲乏是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典型症状,严重影响了该类患者的正常工作与生活。线粒体作为机体的“能量工厂”,其内发生的能量代谢维持机体日常生命活动。常规的抗病毒治疗和HIV病毒本身均会造成线粒体损伤,能量代谢障碍易导致疲乏症状。脾脏是HIV感染后机体主要受损脏腑,脾气亏损伴随艾滋病发病的全过程,中医认为脾气散精,是五脏六腑能量之源,人的生长发育、生命活动都要以脾气充盈为前提条件。且根据现代研究,脾与线粒体能量代谢在来源、功能等方面契合度较高。故本文以艾滋病关键病机脾气亏损为契机,提出“脾气亏损-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艾滋病相关疲乏”的病机关联假说,同时推测以健脾益气法为指导思想研发的益艾康胶囊治疗艾滋病相关疲乏的潜在机制,为艾滋病相关疲乏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其他文献
通过相关文献整理分析,对以中学生为对象的学习效能感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两方面开展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并从中揭示出目前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与未来研究的方向,期望未来的研究能更进一步探究因果关系,提升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拓宽学习效能感的研究对象,提升建议的针对性;运用多元的研究方法,构建一套完整的符合中国特色和时代特点的调查工具。
期刊
古诗词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双减背景下,要想实现古诗词的高效教学,就要科学、合理地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运用互联网的资源、渠道,来丰富教学,拓展古诗词的教学边界,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并从教学方法到教学内容,彻底改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方法、思想,通过课堂教学,以及双减政策下的课后服务来培养学生自主、自觉学习古诗词的能力,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播,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期刊
文章以经验总结和案例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指出教师可以通过创新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即通过多媒体巧妙导入新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搭建背景支架以增强学生古诗词理解效果,结合视听资源组织学生参与古诗词吟诵活动,最后利用网络资源满足学生课堂学习的需求。教师有理、有度地运用多媒体,能使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语文素养,传承传统文化。
期刊
恶性肿瘤的预防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癌前疾病的早诊和防治是肿瘤防控的关键环节。癌前疾病处于恶性肿瘤发生之前,其病机与中晚期恶性肿瘤存在显著不同。本文分析癌前疾病及其恶变过程的病因病机,认为其治则治法的关键是祛邪,基于"邪去而元气自复",从理论内涵、中西医认识以及对治疗的指导作用探讨癌前疾病的中医治疗,为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供中医策略。
期刊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课程性质中提出:“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诗词语言简练、意蕴深远,是学生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文学载体。但由于古诗词的形式、语言等与现代汉语差异较大,且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未从深层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意境、情感,部分学生觉得古诗词枯燥、乏味。数字平台是基于网络的教学平台
期刊
"神元学说"为赖新生教授所创通元疗法理论基础之一。神与元为功能与物质,可互相调节、互相转化,是除气血津液之外构成人体最重要的生命要素,是经络治病的基础也是探索针灸治病机制的重要科学基础之一。通元疗法通过"神元学说"将抽象的神、元、阴、阳等概念落到实处,形成具体的针法。文章将从神、元的概念以及神与元之间的联系等几个方面浅述"神元学说"理论。神涵盖了先天元神与后天之神;元以脐下肾间动气(元气)为统领;
期刊
“气脉常通”理论源于《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其主要阐述了养身防病,延年益寿的关键在于“气”之充盛及“脉”之通畅,气在脉中循环不息则生命不息。气脉和治是基于气脉常通理论针对心血管疾病防治构建的理论体系,“气”“脉”与心力衰竭之气虚、阳虚、气阴两虚的中医病机和心力衰竭心肌能量代谢产需失衡的病理机制高度一致。本文在“气脉常通”理论发展的基础上,探索气脉和治在心肌能量代谢中的应用,旨在为心力衰竭中
期刊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CG)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多因胃黏膜上皮遭受各种致病因素的反复侵害,基于黏膜特异的再生功能,使黏膜发生重建,最终导致不可逆的胃固有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现代研究表明胃黏膜慢性炎症长期浸润会引起细胞恶变,最终导致胃癌的发生,但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在CG“炎-癌转化”的演变过程中,对以胃黏膜萎缩为背景的肠化和异型增生等胃癌
期刊
心脏作为人体的高能量消耗器官,每天的血液泵送功能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如果心脏功能不全,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就会发生变化。心脏疾病的发展与能量代谢紊乱关系密切,干预心肌能量代谢障碍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中医对心肌能量代谢障碍有着独特的认识,在治疗心肌能量代谢上有很大的进展,现将中医药防治心肌能量代谢的研究做一综述,以期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能量代谢贯穿生命发展的始终,腧穴作为反映身体内在病变以及中医外治法治疗的刺激点,与其局部所在的能量密切相关。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和超微弱发光可以将腧穴局部的能量代谢变化以数字化、可视化呈现。当前研究主要集中于热代谢、光代谢,探究腧穴能量代谢在疾病预防、诊断、疗效评估中的应用。目前腧穴能量代谢相关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尚有许多不足之处,腧穴能量代谢在疾病诊疗中的应用有待进一步的挖掘。文章总结了近些年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