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梅雨锋云系的中尺度分析

来源 :应用气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数字展宽云图和常规资料分析得到,1991年梅雨期江淮地区大 暴雨大多是由中尺度云团产生的。它主要是:低涡暖切云团和冷切(冷锋)云团。它们的大多数是中—β尺度云团,平均维持时间为5—6小时,平均最低云顶温度为-69℃左右。低涡暖切云团产生于低涡中心东侧,低空急流轴的左前方。而冷切云团产生于梅雨锋云系的尾部与西南季风交汇处。另外,分析了云团云顶温度与降水的关系,发现产生≥5mm/h 降水的云团,其中75%的云团云顶温度小于或等于-64℃。
其他文献
以旋压成形封头和导流环为例,介绍了旋压加工的优点及旋压中应注意的问题.
运用三维弹性套网格中尺度(β-γ)大气模式,3个强雹暴过程作不同模拟试验,初步探讨了强对流风暴数值模拟及其未来预报的几个基本问题,结果表明:采用单点探空的二维暖云计算能定性出某
对小四轮拖拉机前桥的组件--纵横拉杆进行了结构上的改进,并对新老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
根据站探空资料,对有、无强对流降水两类个例进行了对比分析,利用数理统计中的显著性检验方法筛选14个在强对流降水前大气垂直层结中有明显指示作用的因子,其中K指数、γ与γm在各层
该文提出了一种利用积分球原理设计的新型日照传感器,该传感器由限角挡环,积分球体和光电探测器组成,积分球为一有5个针孔的空心正球体,针孔可阻挡散射光进入球内,而射入球内的直射
用位势涡度方程对1980年1月26-30日东亚寒潮高压的演变做了诊断研究,表明高压中悯地区低层是低值位涡区,位涡值随高压增强(减弱)而变小(变大);随着高压的发展加强,位涡最小值由对流层中层降到近
试验比较了两种较为典型的地形区气压梯度力计算方法:一是先在准水平的等压面上计算,再垂直插值到地形坐标面上的方法,二是差-微-差方法。初始化分析和预报结果检验都表明,在减轻地
计算了自动气象站动态对比试验结果的相关系数和差值误差区间,从而论证了对比试验的可信度,提出了计算自动气象站测量结果的标准差,合格率、准确度的方法。并用隐含周期分析与自
文章应用三种不同下垫面近面层风速和温度梯度资料,代入风速和温度廓线公式,迭代求得感热通量及热量交换系数。确定Kh/Kw与稳定度参数ζ的关系式。分别利用空气动力学方法和波文比能
对1993年6月初的一个在黄,渤海区达到暴发性发展强度,并形成了一个有明显眼区的温带气旋个例进行了诊断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平流和涡度平流,沿岸锋性以及高空急流的动力作用对气旋暴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