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晓语句“特征”,准确转换“句义”

来源 :考试·双语读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ck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是一个高频命题点。筛选文章的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分析作者的观点等考点都必须以对“句子含义”把握的能力为基础。
  解答这类题目,就是解释句子所蕴含的意义,分析其在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揭示文章主题方面的作用,因此要注意对其“言外之意”的把握――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比喻义、双关义。其有以下几种方法:
  1.关键词语突破法
  分析重要词语(关键词)的含义,设题的“重要句子”多为揭示文章主旨、体现行文思路、传达作者情感、蕴涵丰富意味的语句。一般情况,这些语句都有突显其含意的一个或几个关键性词语。抓住了关键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句子含意之门的钥匙。有些句子,只要把其中的重要词语的含义搞清楚了,就可以推知整句的意思。如:分析“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这段文字的含义。解析:“真的猛士”,指真正勇猛的革命战士;“惨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鲜血”指反动政府制造凶杀的这种黑暗现实。这两句话的含义可理解为:真正的革命战士,面对国家和民族的惨淡前途和人民的悲惨命运感到哀痛,他们又为改变黑暗现实,以勇往直前、奋斗献身为最大的幸福。先对关键词进行突破,然后从整体上把这句话的意思用平实、通俗的语言解释一下。先解释词语,再解释句子。先分说,后总述,层次清晰地表述。
  2.感情色彩剖析法
  分析句子和关键词语的感情色彩,可以看出作者的观点态度――爱憎、好恶等等。如:解读“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这段话。解析:第一句中的“这”指代“三个女子的从容”;第二句中的“这几缕血痕”指的是“三一八”大屠杀。“文明”“伟绩”“武功”都运用了反语的手法。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赞颂三个女子临危不惧、沉勇友爱的伟大精神,揭露杀人者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作者万分悲愤的心情。准确的揭示句子个关键词的感情色彩,是正确分析句子含义的提前。否则,就会犯“是非不分”、“南辕北辙”的错误。
  3.修辞手法转换法
  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弄清作者采用的修辞方法,常常能破解作者写作一些警策句子的真正目的。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句子的比喻义、双关义等等。如:解读“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这句话。解析:“大量的木材”喻指代价巨大的流血斗争;“其中”指流血斗争。作者用煤的形成来比喻牺牲巨大才换来了社会的一点进步,而请愿何能推动历史的进步呢?可见作者是否定徒手请愿这种斗争方式的。这里采用“木材形成煤的过程”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惨烈的流血斗争只能换来了社会的一点进步”这样历史感悟。
  4.结合语境分析法
  结合全文(或上下文)分析语境,可以理解句子所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所揭示的文章主题。如:如何理解文末这句话“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如何理解这句话?解析:这句话是叙事写人散文《老王》的结尾,具有收束全篇、卒章显志的作用。这句话即交代了本文的写作目的,也可以看作是本文的“文眼”。“幸运者”是杨绛的自称;“不幸者”指“老王”;“愧怍”是惭愧的意思。作者回想起来,当时对老王的关爱还不够,所以感受到“愧怍”。
  5.句子结构分析法
  分析句子的结构,对结构复杂而含义(信息)较难理解(提取)的句子,分析其结构,如果是单句,先找准主、谓、宾,如果是复句,先找准其第一层,就可以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如: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用简缩的方法,去枝叶,找主干。经过分析,找到了这个句子的主干:“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其余都是依附于这个主干的枝叶,起修饰和说明作用的。找到了这个主干,再来分析这一段(即这个复杂长句)在全文的地位和作用。全文的中心是赞颂马克思一生的丰功伟绩,文中具体论述了马克思理论上的伟大贡献和实践上的光辉业绩。理论上写了三个方面的“发现”,而这一长句则是理论上的第一个发现──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这样,抓住了这一长句的主干,就理清了全文中心论点与分论点,分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逻辑联系,进而认识马克思伟大的历史功绩。
  6.文中的位置定位法
  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常需要查看它在文中的地位:如果是统领句,那么解释句意时要从后面的语段中梳理内容层次;如果是过渡句,就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准确理解它的内涵;如果是总结句,此时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如:谈谈“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励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这句话的作用(余秋雨《都江堰)》。由于这是文章的第一段,所以除了对这句话的内容进行解释外,还需要对其结构作用进行说明:点明主旨,领起下文。
  【训练】
  平常的沈从文
  黄永玉
  从一九四六年起,我同表叔沈从文开始通信,积累到文化大革命前,大约有了一两百封,可惜在“文革”时,全给弄得没有了。解放后,他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一次为他出的作品选的序言里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和我的读者都行将老去。”那是在五十年代中期.现在九十年代了。这句伤感的预言并没有应验,他没有想到,他的作品和他的读者都红光满面,长生不老。   他的一生,是不停地“完成”的一生。他自己也说过:“我从来没想过‘突破,我只是‘完成’。”如果想要在他头上加一个非常的形容词的话,他是非常非常的“平常”。他的人格、生活、情感、欲望、工作和与人相处的方式,都在平常的状态运行。老子说“上善若水”,他就像水那么平常,永远向下,向人民流动。滋养生灵,长年累月生发出水磨石穿的力量。
  因为平常,在困苦生活中才能结出从容的丰硕果实。
  好些年前,日本政府部门派了三个专家来找我,说是要向我请教。日本某张钞票上古代皇太子的画像,因为在服式制度上出现了疑点,所以怀疑那位皇太子不是真的皇太子。若果这样,那张钞票就可能要废止了。这是个大事情,问起我,我没有这个知识。我说幸好有位研究这方面的大专家长辈,我们可以去请教他。
  在他的客厅里客人请他欣赏带来的图片。
  他仔细地翻了又翻.然后说,“……既然这位太子在长安住过很久,人叉年轻,那一定是很开心的了。青年人嘛!长安是很繁荣的,那么买点外国服饰穿戴穿戴,在迎合新潮中得到快乐那是有的,就好像现在的青年男女穿牛仔裤赶时髦一样。如果皇上接见或是盛典。他是会换上正统衣服的”。“敦煌壁画上有穿黑白直条窄裤子的青年.看得出是西域的进口裤子。不要因为服装某些地方不统一就否定全局,要研究那段社会历史生活、制度的‘意外’和‘偶然’”。“你们这位皇太子是个新鲜活泼的人,在长安日子过得好,回日本后也舍不得把长安带回的这些服饰丢掉,像我们今天的人留恋旅游纪念品的爱好一样……”
  问题就释然了,听说那张钞票今天还在使用。
  客人问起他的文学生活时,他也高兴地说到正在研究服饰的经过,并且说:“……那也是很‘文学’的!”并且哈哈笑了起来——“我像写小说那样写它们。”
  这是真的,那是本很长的文学作品。
  沈从文对待苦难的态度十分潇洒。
  “文革”高潮时,我们已经很久没见面了。忽然在东堂子胡同迎面相遇了,他看到我,他又装着没看到我,我们擦身而过。这一瞬间,他头都不歪地说了四个字:“要从容啊!”他是我的亲人,是我的骨肉长辈,我们却不敢停下来叙叙别情,交换交换痛苦;不能拉拉手,拥抱一下,痛快地哭一场。
  “要从容啊!”这几个字包含了多少内情。好像是家乡土地通过他的嘴巴对我们两代人的关照,叮咛.鼓励。
  日子松点的时候,我们见了面,能在家里坐一坐喝口水了。有一次,他说他每天在天安门历史博物馆扫女厕所。“这是造反派领导、革命小将对我的信任,虽然我政治上不可靠,但道德上可靠……”
  又有一次。他说.开斗争会的时候,有人把一张标语用糨糊刷在他的背上。斗争会完了,他揭下那张“打倒反共文人沈从文”的标语一看,说:“那书法太不像话了,在我的背上贴这么蹩脚的书法,真难为情!他原应该好好练一练的!”
  时间过得真快,他到湖北咸宁干校去了,我也在河北磁县劳动了三年,我们有通信。他那个地方虽然名叫双溪,有万顷荷花,老人家身心的凄苦却是可想而知的。他来信居然说:“这里周围都是荷花,灿烂极了,你若来……”在双溪,身边无任何参考,仅凭记忆,表叔时说:“你别看从文这人微笑温和”他完成了二十一万字的服装史。
  钱钟书先生,我们同住在一个大院子里。一次在我家聊天,他谈到表叔时说:“你别看从文这人微笑温和,文雅委婉,他不干的事,你强迫他试试!”
  表叔是一个连小学都没有毕业的人,他的才能智慧、人格品质是从哪里来的呢?我想,是故乡山水的影响吧。
  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6分)
  (1)他的作品和他的读者都红光满面,长生不老。
  (2)这里周围都是荷花,灿烂极了,你若来……
  【参考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答此两小题关键在于联系其前后,挖掘其意外之义。第1小题,前文讲“我和我的读者都行将老去。”这里的老去,表面指年岁的死去,实质有沈从文自谦之意:他认为他的作品只适合上个时代的人读,之后可能没有人喜欢读。而事实上,他的作品永葆魅力,不断有人喜欢他的作品。第2小题在揣摩句子字里行间的意思,从“荷花”、“灿烂”两词可以看出,沈从文即便处境凄苦,内心如圣洁的荷花一样灿烂乐观。
  答案:
  (1)运用拟人等方法,形象地表现出沈从文的作品现在有魅力,将来也会有永久的生命力,会拥有越来越广泛的读者。
  (2)鼓励作者在逆境中要保持乐观心态,表达深厚的叔侄之情,同时体现沈从文身处逆境却豁然达观。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