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主发展教育理念的本科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来源 :教育与职业(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ng15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自主发展教育的缺失是长期以来国内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更是限制学生个性发展、阻碍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瓶颈问题。文章研究了自主发展教育理念的内涵特征,分析了自主发展教育实施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高校实施自主发展教育的有效路径,即树立自主发展的教育理念,修订本科培养方案,实施多样化的培养模式,探索研究性的教学模式,加强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改革教学管理制度。
  [关键词]自主发展 内涵特征 制约因素 路径
  [作者简介]张庆荣(1979- ),女,山东肥城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务处,科长,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冯其红(1969- ),男,四川西充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务处,处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山东 青岛 26658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山东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改项目“构建‘三三三’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02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07-0113-03
  一、自主发展教育理念的认识
  关于自主发展教育,古今中外有许多思想家和教育家直接或者间接地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意义进行过论述。古希腊大哲学家、教育家柏拉图曾说:“教只能给予推动,使学生自己去找到必须认识的东西。”卢梭主张要“培养自然人”,自然人的特点就是自爱、自主和自立。在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和学习结合”的自主教育思想。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强调“主动求知”,叶圣陶认为“教是为了不教”。可见,自主发展教育相关理论的基本主张是教育应该使学生成为能够独立自主地、自控地实现自我价值、促进自我发展的人。可以将自主发展教育定义为学校通过提供有利的教育资源、方式、环境与条件,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依据社会需求和自身发展需要,主动探究,自觉进取,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从而使自身得到最大化的发展。主要体现内涵如下:
  第一,培养方案的科学性。这是自主发展教育有效实施的前提。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明确,让学生清晰地理解学习目的、正确有效地开展学习;要科学设定学习量,这是学生自主发展的关键,必须大大削减计划学时,尤其是必修学时,做到精简主干、扩大选修,给学生赋予足够的自主发展时间、自主选择空间。
  第二,培养方式的个性化与多元化。这是自主发展教育实施的重要特征。高校应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实施个性化的培养方式,包括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多样化的培养模式、刚柔相济的管理制度等,不仅面向部分优秀学生或者有特长的学生,而且面向所有学生的所有个性特点,要允许和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素质和兴趣选择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发挥特长,发展个性。
  第三,教学方式的探索性。这是自主发展教育深化的有效措施。自主发展教育极其重要的思想就是突出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主要职责应是组织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探索真知、实践创新的机会。
  第四,教育资源的丰富性与开放性。这是实施自主发展教育的必然要求。高校不仅要提供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使学生想学的都能找到,最重要的是建立开放机制,使学生想用的都能用到。开放应包括三个层面:课堂、实验室、图书馆等学习场所的开放,网络教学资源的开放,校外的开放。
  二、自主发展教育的制约因素
  1.“范式陷阱”教育的束缚。“范式”一词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中的核心概念,指一门成熟的科学由单一的一种范式所支配。北京大学卢晓东教授提出,在旧的范式中学习越多、掌握更加精确、不断在旧范式中取得成功的人,越难以跳出陷阱而作出创造,这就是教育的“范式陷阱”。他认为,在当今的教育环境和活动中存在很多“范式陷阱”,如长期以来中国教育界形成的“学的课程越多,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越强”的错误观念,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型的教学模式,以及以趋同性思维为主的考试内容与考试制度,以学习成绩为主的大学生奖励评价制度等,大大限制了大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提高及创造力的发挥。高校要进行改革与创新。
  2.学生自主发展理念的缺失。我国学生由于受到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已经习惯按照学校或教师的统一要求安排学习活动,缺乏独立自主的经验与意识,更缺乏主动探索与求知的欲望,即使学校为其创造了自主学习与发展的条件,如大量的选修课程、选修方向,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创新实践平台等,很多学生也常常会感到无所适从。受当前社会激烈竞争以及功利主义等不良风气的影响,身心尚未成熟的大学生不能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不能对未来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常常人云亦云,造成片面追求热门专业、热门课程、考级、考证等现象的出现,背离了自主发展教育实施的本义。
  3.学校引导性政策的不足。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学业政策的引导与支持。目前,我国高校实施的学分制还不彻底,相关的制度体系也不完善,学生选课学习的自由度受到诸多限制。学业导师制的实施有限,很多高校仅仅面向优秀学生,还没有在全校普及;即使有的高校全面实施,但仍然存在单个导师指导学生过多、指导的频率过低、对学业生涯规划指导不力等问题,距离学生的需求还有不小差距。此外,大部分高校缺乏系统完善的学业引导体系,虽然开设了一些学业指导类课程,也开展了一系列的指导性活动,但总体而言还存在指导方法单一、内容不系统、体系不完整等问题,并未将学业指导上升到制度层面,指导效果不如人意。
  4.高校教学资源的紧缺。自主发展教育的有效实施需要充足而优质的教学资源做保障。然而,近些年来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导致教学资源尤其是优质的教学资源日益紧缺,师生比严重失衡,带来了一系列教育问题。选修课程资源的不足使学生的选课需求得不到很好的满足;教室、教师资源的不足使小班授课、研究性教学改革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实验室、实验仪器的不足使学生的自主实验、自主设计、自主创新等实现起来困难较大。这使高校在实施自主发展教育的过程中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实施自主发展教育的路径探析
  1.转变教育思想,树立自主发展的教育理念。推动自主发展教育,必须突破传统过时的教育思想束缚。不仅要通过教学工作会、教学改革研讨会、教学培训或研修活动等形式,积极推广先进的教育理念,帮助广大教师及教学管理工作者充分认识到自主发展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内涵特征,而且要鼓励和引导教师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尽快实现由知识的传授者向教育的指导者、促进者转换。要通过专家指导、专题讲座、经典事例等方式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个性发展、自主发展的价值观,自觉为学生创设自主开放的教学环境与氛围,激发他们自主发展的意识,培养自主发展的方法,促进形成自主发展的习惯和能力。
  2.修订本科培养方案,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条件与空间。为适应自主发展教育的新理念与新要求,学校应构建由专业培养计划、自主发展计划两大部分构成的本科培养方案。专业培养计划是主体,应按照“加强通识教育,促进学科交叉,灵活专业方向”的思路优化课程体系,且课程设置应体现“三减三加”的基本原则,即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减少理论课、增加实践课,减少计划学时、增加自主活动,使学生在具备合理知识结构的同时,获得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和个性发展空间。自主发展计划是重要补充,应包括跨学科学习、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文体发展等多个方面,要求学生在修完专业培养计划的学分外,还至少取得一定的自主发展计划学分,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与个性成长。两大计划有机融合、相互促进,不仅有利于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意识与能力。
  3.实施多样化的培养模式,满足不同类型学生自主发展的需求。学校应实施应用型、研究型、复合型等多样化的培养模式,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有相应的选择,都能得到鼓励和发展。一是通过校企联合、产学互动等方式,培养企业急需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如目前正在实施的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二是针对有志于继续深造的优秀学生,开辟培育特区、设立实验班等,以加强他们的数理基础,强化科研能力训练,培养提高创新意识与能力。三是开设辅修与双学位专业,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跨学科发展。四是与国外高校建立多样化的联合培养模式,与知名企业、跨国公司联合举办“国际班”,为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创造条件。
  4.探索研究性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研究意识。研究性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的“知识灌输型”教学的束缚,建立了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批判性思维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学校应将研究性教学模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整体推进,并将其贯穿所有的专业,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环节。要面向所有的学生开设新生研讨课和研究性课程,由学院知名教授主讲,要求教师把系统提要的讲授和学生的自主学习、问题研究、论文写作等有机地穿插在一起,使学生能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体验。要设立研究性课程教学改革项目,鼓励支持教师积极开展研究性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实现以点带面、稳步推进。要充分发挥考试制度的导向作用,通过推进考试改革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实现由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的转变。
  5.加强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搭建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平台。高校应按照虚实结合的总体思路做好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工作。一方面,适应当前信息化技术迅速发展的新形势,借鉴MOOCS(慕课)的教育理念,整合优质的课程资源,建设集课程管理、课程建设和课程学习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中心,在推动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建设数量充足、资源丰富的实验室,不断加大开放力度,探索实现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实验时间和实验项目、自主完成实验操作的实验教学新模式;通过建立大学生创新实验室、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坊及创新创业俱乐部等方式,积极为学生搭建自主创新的实践平台。
  6.改革教学管理制度,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学习环境。高校应按照刚柔相济的基本原则改革教学管理制度,既要保证培养目标、基本规格的实现,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创造宽松的制度环境,如开放的选课制度、灵活的修读方式(如自修、免修、免听)与转专业方式、弹性的学习年限、多元的评价机制等。要针对当前大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学业引导与支持计划”,可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学业引导体系,通过制定新生学习指南、解读培养方案、开设新生研讨课、实施学业导师制等方式,帮助学生熟悉有关的学习政策,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二是学业评价体系,通过建立学业状态数据、实施学分预警制度、完善学业评价制度等措施,对学生的学业状况进行及时评价,并提供相应的指导性建议;三是学业支持体系,通过建立课程资源中心、搭建创新创业平台等,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支撑与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天一.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2](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传统上,我们定义的校企合作,是指企业参与教材的编写、接纳学生的实习等,而较少考虑到企业能够介入到育人的全过程.对学生进行全过程的培养和考核,这样既能让企业深度了解学
当项目外包作为一种新的专业化分工形式被制造出来时,其所招徕的企业关注性目光正在与日俱增。
除了电视,还是电视“看电视。”“看电视。”“看电视。”2006年五一期间,笔者作为南京大学社会实践调查组的一员,就当前农村的文化娱乐活动状况到河北省遵化市的农村进行调查采
知识转移障碍存在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这一新型互动系统中.知识转移障碍关系到联盟的长期稳定与发展,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路径找出障碍所在.基于复杂系统中的超循环理论研究联
曾经饱受金融危机、非典与禽流感等病魔摧残的亚洲经济机体经过了快速的疗治之后如今变得矫健与强大起来。9月1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其最新发表的半年度报告《世界经济展
实践证明,如果在制定农业环境政策时能够充分考虑到生态建设,同样在进行相关生态建设时也考虑到生态建设对农业的影响,能够促使农业政策和生态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本文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