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东南矿集区钴矿资源现状及综合利用前景浅析

来源 :资源环境与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75610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钴是中国极度短缺的战略性矿产,查明国内钴资源现状十分必要.鄂东南矿集区矽卡岩型铁(铜)矿床含有丰富的共(伴)生钴矿,但长期以来未得到有效利用.通过总结鄂东南矿集区钴矿资源分布特征、钴的赋存状态及回收利用情况,浅析区内钴矿资源潜力及综合利用前景,可为区内钴矿资源综合勘查和利用提供依据和建议.
其他文献
木霉(Trichoderma spp.)是一类自然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的真菌类群,属于半知菌门(Deuteromycoti-na)丝孢目(Moniliales)木霉属(Trichoderma sp.).海洋中的木霉属真菌因其高盐、高压和缺氧的特殊环境,能够产生更多结构新颖、生物活性独特的次生代谢产物.木霉属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主要包括聚酮、肽类、萜类以及其他类型,这些化合物具有细胞毒、抗菌、酶抑制等多种生物活性.本文综述近十年来海洋来源木霉属真菌中分离的新次生代谢产物,并对这些新化合物的生物活性进行归纳总结.
在单分子工具和技术的迅速发展过程中,单分子荧光显微镜技术脱颖而出,可以高特异性地监测荧光标记的生物分子的时空行为,成为研究生物系统的有力工具.然而,单分子成像和追踪技术在工业微生物研究及酶工程领域中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随着生物工程技术、合成生物学和代谢工程等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工业微生物的应用日趋广泛.但是,菌株往往难以在整个培养期间保持最大的生产能力,导致在经济效益上不能满足产业化的需求,成为制约微生物细胞工厂发展的一个瓶颈,对酶学研究提出新的挑战.单分子成像和追踪技术具有直接、准确、实时等监测优点,
为了解广西南亚热带近自然恢复过程中马尾松Pinusmassoniana人工林林下主要木本植物的生态位动态变化特征,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群落学调查的基础上采用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马尾松人工林亚乔木层和灌木层木本植物种群生态位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马尾松中龄林亚乔木层的山乌桕Sapium discolor、灌木层的鹅掌柴Schefflera heptaphylla,成熟林亚乔木层的狭基润楠Machilus attenuata、灌木层的三桠苦Evodia le
为提高微杆菌Microbacterium XL1胞外多糖的产量,探究其生理活性功能,本研究采用单因素法优化微杆菌XL1发酵产胞外多糖的碳、氮源种类及添加量、温度、初始p H和发酵时间,并对微杆菌XL1胞外多糖的吸湿保湿性能、抗氧化活性以及酪氨酸酶抑制活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微杆菌XL1产胞外多糖的最佳条件如下:蔗糖为碳源、酵母提取物为氮源,蔗糖添加量为20%、酵母提取物添加量为0.3%,温度20℃,pH值为8.0,发酵时间24 h.在最佳条件下,胞外多糖产量最高达92 g/L,是优化前的3.2倍.同时,微
为有效探究海洋新型天然微生物资源,本研究以广西北部湾局部海域海洋沉积物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纯培养分离方法分析海洋沉积物样品中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利用双层琼脂扩散法检测纯培养菌株的抗菌活性,通过PCR扩增法筛选基因组中含有7种功能基因的阳性菌株.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海洋沉积物中检测到1407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在门水平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物种丰度最高,其次是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酸杆菌门(
为有效保护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白花兜兰Paphiopedilum emersonii,采用查阅资料、走访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白花兜兰的地理分布、生境和资源现状,并对其分布区气候特征、土壤养分和植被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白花兜兰主要分布在广西河池市宜州区、环江县、罗城县、都安县和贵州荔波县的石灰岩山上,位于107°53\'-108°35\'E,23°56\'-25°19\'N,垂直分布高度为224-850 m,其中535-743 m较为常见.分布区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温为15.3-21.5
为深入发掘和筛选广西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种质资源,本研究采用SSR标记技术检测国家级杉木良种基地864份杉木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对比分析不同构建方法的差异,并采用t检验和主坐标分析法验证核心种质的有效性和代表性.结果表明:(1)22对SSR引物共检测到195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Na)为8.86,平均有效等位基因(Ne)为3.13,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I)为1.31,平均无效等位基因频率(Fna)为0.03,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0.(2)
期刊
黄陵背斜核部是扬子地台重要的金成矿区,以往工作多为单个矿床(点)研究,对区域金矿成矿物质来源、矿床成因等研究不足.以区内典型金矿床为研究对象,在收集整理地球化学成果数据的基础上,分析金矿床的常微量元素迁移特征、H-O及Pb同位素组成特征、Rb-Sr同位素年代学特征等,认为黄陵背斜核部金矿的物质来源比较一致,其围岩提供成矿物质的能力很弱,在统一的地质—地球化学背景下,主要是由晋宁晚期中酸性岩浆(期后)热液成矿作用富集形成的,在时空上构成一个与古造山作用有关的金矿成矿系列.
湖北省黄陵基底北部(简称北黄陵)是中国南方重要的晶质石墨矿产地.石墨赋存在前寒武纪基底中,其形成过程与古元古代地质过程关系密切.北黄陵发育相对完整的水月寺俯冲增生杂岩(含蛇绿岩),其记录了古元古代洋板块形成、俯冲消减以及最终陆—陆碰撞造山的地质过程,是开展洋板块地质研究的理想对象.北黄陵古元古代洋板块演化过程中的早期海相沉积作用提供了石墨矿形成的炭质,中晚期变质、岩浆—混合岩化事件导致了石墨成矿.区域古元古代洋板块的物质厘定、结构划分及演化过程解剖有助于认识石墨成矿作用,并指导找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