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出萨彦岭 风流万古传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z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富饶的玉石资源
  除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以外,世界上产玉的国家有许多。其中俄罗斯的玉石资源就相当富饶,仅就西伯利亚、远东部分的玉石矿藏而言,可以说是得天独厚富甲天下。
  整个俄罗斯玉石产地共有700处,其中600处位于西伯利亚的布里亚特境内;全俄正在开采的国家级玉田19座,其中有16座在布里亚特。如就储藏量而言,则布里亚特共和国的玉石储量占整个俄罗斯联邦的90%。
  俄罗斯玉石资源的分布、开采和利用,俄媒体发布的信息很多,以下几点最为重要:
  1.最初沿着东萨彦岭的鄂诺特河发现玉矿是在1824年。此后陆续在贝加尔湖地区的别拉亚河(白河)、契托伊河流域发现玉矿。自那时起,萨彦岭的宝藏逐渐称著于世。
  2.现如今在南西伯利亚境内,开辟了4个玉田,从而将各个玉矿联结起来。他们是:西萨彦岭玉田、东萨彦岭玉田、吉丁玉田、维基姆玉田。
  3.除了上述地区之外,还在乌拉尔山(南乌拉尔、北乌拉尔)、雅库特、勘察加、库页岛等地发现蛇纹石玉矿,在布里亚特境内发现闪石玉矿。
  4.20世纪90年代末玉石原料基地的储量,按当时的年平均开采量计算,还能够开采80年以上。就玉石品种而言,用于制作通用装饰品的玉石占90%以上,用于制作珠宝首饰的玉石则短缺。
  2014年,布里亚特等产玉区终于盼来了福音——俄罗斯自然资源部正式承认玉为宝石。这意味着玉石价格飙升,“玉石美元”将同“石油美元”一样,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无疑会带来好处。不难预测,俄罗斯的玉器制作将会有突飞猛进的改进与提高。中国小巧玲珑的玉石雕刻机以及善于精雕细刻的熟练工匠甚至玉作大师很可能会找到新的用武之地。
  二、治玉器鼻祖出自旧石器时代
  在中国,古玉收藏家和鉴赏家很多。倘若谈起最为古老的玉器时,仿佛随便哪一位都晓得兴隆洼文化玉玦、红山文化玉猪龙、良渚文化玉琮等,可以说如数家珍,而且津津乐道。而在俄罗斯,民间的古玉收藏家很难遇到。不过,俄罗斯也有几个国内著名的,甚至世界著名的原始人部落遗址兼古玉发现地。这些地方发现的玉器更为古老,大多为遥远的旧石器时代之物。现在分述如下:
  1.玛尔塔是西伯利亚最著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之一,位于现今贝加尔湖一带白河左岸伊尔库茨克州乌索里斯克区玛尔塔村,1928年2月7日发现。经过碳14测定,距今为14750年。很久以后又给出断代数据为距今24000~25000年。1936年在安加拉河右岸距离玛尔塔20公里的下布列契村附近发现了原始人遗址,年代和出土物均与玛尔塔相近,所以两处合在一起,统称为玛尔塔-布列契文化。那个时代的古人类已经会用彩色石头—玉和方解石来制作装饰物。
  贝加尔湖地区虽说古人类生存遗址为距今24000~25000年的旧石器时代遗留下来的,但是在俄罗斯现有报道中找不到用图片或者用考古学的语言明确地说明考古发现了什么样的玉器。有的文章说出土过玉刀、玉箭镞、玉珠,而有的只是笼而统之称作玉器。至于圜形边刃器,那是新石器时代的器物,似应为最近4000~7000年的事。
  2.俄罗斯西伯利亚的阿尔泰边区北面哈卡斯(唐朝时的黠嘎斯,属安西都护府)有个村子叫小塞雅村,考古学家曾在那里发现一个旧石器时代的村落,距今33000~34000年。这是安加拉河以西,阿尔泰-萨彦岭地区最古老的遗址,比著名的玛尔塔遗址还早10000年。这个小塞雅村曾经出土过十分珍贵的史前文物,其中有件原始的燧石刮刀,器形不大,但颇具特色:略带S形,有圆孔,片状器物。
  按照中国古人的观点,玉乃石之美者。燧石,也属石之美者,所以也可以把这个“原始燧石刮刀”视作玉器。再者,燧石刮刀中心的圆孔不是天然的,而是人工的,可以用来穿绳,挂在颈部。于是乎,刮刀就不仅仅是工具,而成了某种饰物。
  3.阿峰托夫山遗址。俄罗斯西伯利亚南部叶尼塞河左岸有个阿峰托夫山,那里是一个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居住遗址群,共有4个遗址。据断代距今已有20000~17000年。现在出土物品在世界许多博物馆中展览,其中包括著名的爱尔米塔什博物馆(圣彼得堡)和卢浮宫博物馆(巴黎)。
  迄今,考古学家已经理清了8个文化层。许多事实表明,阿峰托夫山遗址与贝加尔湖畔的玛尔塔遗址相像。阿峰托夫山考古遗址最引人入胜的是:出土器物中除了石器、骨器等工具外,有不少件器物已经明显地超脱了工具类,成了名副其实的装饰品,比如串珠、挂件等。尤其令人震撼的是,很多装饰物是玉做的,如玉环、玉璧、玉三孔器等。这些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石不石、玉不玉之物,使我们有似曾相识之感,它与红山文化玉器是否存在某种渊源关系,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4.阿尔泰边疆区杰尼索夫洞,洞长110米。2008年俄罗斯在考古发掘中,于中蒙俄三国交界处的俄罗斯一侧,清朝时称作阿尔泰诺尔乌梁海,今俄罗斯阿尔泰边区索罗涅申区阿努伊河河谷杰尼索夫洞穴发现了北亚古人类最早的栖息地,并且在其第11文化层出土了相当精美的玉质环和坠饰等。其中尤以一件深绿色半透明的镯饰,显示出现今所知东亚、北亚最早的玉器风采,其年代测定约在距今38000~42000年,这还是最初的数据,最后的数据为距今45000~50000年。
  这两段相连的玉镯是用绿泥石岩制作的,宽2.7厘米,厚0.9厘米,直径7厘米。绿泥石岩取自250千米之外的阿尔泰矿山。在火成岩中,绿泥石多是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等蚀变的产物。绿泥石的物理性质通常为:比重约2.6~3.3,相对硬度约2~3,深绿色,玻璃光泽至无光泽。它是一种十分稀少的矿物,在不同的光照下能够改变颜色深浅。关于这一点,现代考古一无所知。玉镯内侧明显留有类似某种车床镗孔的痕迹。这样的加工工艺只有到后来的新石器时代才广泛应用。正因为如此,有人才认为玉镯存在时间不会超过15000~20000年。然而这两段玉镯确实是在50000年文化层中发现的。   三、发展历程的停滞与消失
  1.契托伊墓葬群,在安加拉河左岸距契托伊河河口下方5千米处,曾于1880~1881年发掘了24座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墓,出土器物颇多,其中包括绿玉和碧玉的玉刀、玉箭镞等。这个新石器时代遗址面积很大,东起贝加尔湖,西至叶尼塞河,穿越西西伯利亚。
  2.后贝加尔是指贝加尔湖东侧和南侧,那里著名的考古发现玉器有玉斧、玉锛、玉环、玉针、玉钻、玉串珠。由于色彩亮丽、坚牢度惊人,玉自古以来便深受人们喜爱,被称作“永久之石”。最为有趣和独一无二的出土古玉是一把27厘米长的玉刀,玉质漂亮,不透明,暗绿色,带有“满天星”黑点儿,光柔如蜡,出自斯列坚斯克市附近石勒喀河上的洛美村。
  贝加尔湖一带除了有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外,还有多处新石器时代的古人类遗址,那里发现的玉器以及所反映出的玉文化,与现今中国东北境内相比,有出奇的一致之处。
  3.滨海地区鬼门洞遗址出土玉器。1983年,俄罗斯考古工作者公布沿海地区“鬼门洞”洞穴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玦饰,共存的组合包括打制石镞、石叶石镞、端刮削器、箭柄研磨器、石斧和骨枪等,还出土压印菱格纹、篦纹为特色的陶器群。有关该遗址出土的玉器,最近川崎保介绍,有匕形器、弯条形器、玦饰、璧形饰、管珠等。在断代上,据遗址居住面出土木炭测定,公元前4855年(误差42年)、公元前4605年(误差46年),即大约距今6500—7000年前,属新石器时代文化。然而,最近俄罗斯Kuzentsov指出,“鬼门洞”洞穴内可能包涵了Rudnaya文化和其他新石器时代文化、青铜器时代文化三个不同时期的堆积。因此,“鬼门洞”洞穴出土玉器的组合及时代问题,有必要进一步的确认。
  4.在俄罗斯的马里埃尔境内维特卢加河口一带的一个沙丘中,人们收集到为数不少的亚洲游牧民族某个时代遗留下来的工具和装饰品。据说这是3500年前从南西伯利亚来到伏尔加河流域的民族,其冶金和军事都高度发达。这些外来的骑兵队,用青铜矛和青铜斧给伏尔加河及其支流流域的原住民带来了灾难。这些游牧部落的骑士们向西越走越远,留下的只有阵亡将士的坟墓。有时,随葬物中还发现有一些装饰品,如玉环、玉璧之类。迄今奥卡河和卡马河两岸所发现的此类玉器计有50件之多。
  那么,3500年前是谁的骑兵队来到伏尔加河流域并且遗留下来这些玉器?难道与中国商代的武丁、妇好或者其祖上的西征有关?看来需要好好研究一下中国和俄罗斯的古代史。
  5.据报道,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为贝加尔湖地区伊尔库茨克州安加拉河河谷的伊萨阔夫遗址,断代为公元前4000年末。出土的玉器有妇女干活用的玉刀。
  6.1934~1939年在贝加尔湖畔安加拉河左岸伊尔库茨克市郊对公元前1800~1300年青铜器时代的格拉兹阔夫文化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时,曾在诸多出土器物中找到一只碧玉斧。此外还发现有玉质的装饰品。俄专家认为该文化圈同东方沿海地区有交往和易货,其居民为埃文基(中国称鄂温克)人和尤卡基尔人。
  7.2003年哈巴罗夫斯克(伯力)考古学家在郊区一个普通的村庄的远古遗址中有了非同寻常的考古发现。出土的发现物中有玉项链、“象征太阳和月亮的玉器”(笔者猜测是玉璧、玉环之类),有的玉容器被敲掉了底——当地迄今仍保留的毁器葬俗。据专家断代,该遗址至今已有2500年了。按我们的理解,那正是中国历史上战汉相接的阶段,即从战国末期——秦——西汉初期。试想战汉时期中国的先民便已居住并生活在伯力一带,并以玉项链和玉璧随葬,可见古代玉文化传播之远。
  8.位于俄罗斯欧洲部分的省份——下果洛德州有个谢伊马村,在其东南几公里之处的古墓,曾发掘出土若干件距今3500年至3200年前(相当于我国商朝)的青铜容器碎片,以及刀剑之类兵器。令人意想不到的还有几件玉器(乳白色或浅绿色)和琥珀珠子。而玉和琥珀当地都不产。
  9.2013年夏天,在远东库页岛北部发现2300~2500年前铁器时代早期的礼器—边缘磨薄了的玉璧。玉璧呈绿色,中心开有直径为5厘米的孔。据专家称,玉璧不是用铁器制作的,中孔似应为骨头管钻出来的。抛开俄罗斯发布的新闻报道,笔者认为那就是杨伯达先生所说的“圜形刃边器”。
  俄罗斯无论是其欧洲部分,还是亚洲的西伯利亚和远东,首先是贝加尔湖周边地区,原始社会时期便生产各式玉工具,但其玉器生产在奴隶社会逐步停顿失传。当中华民族进入青铜器时代之后,玉器的制作有了飞跃式的发展。而俄罗斯呢,玉器发展停滞不前,甚至销声匿迹。除了工具类的玉刀、玉斧,或是武器类的玉箭镞外,装饰品只有玉珠等简单的小玉件,实在没有什么像样的玉器。即使偶尔发现一些玉璧、玉环之类,考察起来也都是由红山文化地区传播所致,或者发现地本身就是中华民族先人祖居之地。只是到了近代,尤其是相当于中国清朝晚期,受中国玉文化的影响,俄罗斯的玉器制作才首先在宫廷中令人意想不到地迅速发展起来。
  四、精美的宫廷礼品
  在俄罗斯,彼得宫城琢磨厂原先一直使用中国玉为原料,自19世纪中叶起采用东萨彦岭玉,制作富丽堂皇的观赏玉器,如花瓶、茶具、雕像、文具、切刀、烟灰缸、胸针和手镯。许多玉器被国立爱尔米塔什博物馆收藏。
  1872年莫斯科工业技术展览会上最为出彩的是彼得宫城琢磨厂的作品—两张玉桌,其中一张玉桌的台面上摆放着非同寻常的葡萄陈设盘,其葡萄叶是碧玉的,其葡萄果实是紫红色宝石的。
  据报道,在俄国沙皇统治的1885年至1917年期间,法裔俄人法波尔热在以玉为原料制作精美艺术品方面,是首屈一指的。法波尔热深谙当时欧洲各国上流社会十分痴迷崇尚富丽堂皇华贵之格调,故其多选用金、银、翠玉、宝石等贵重材料,结合细致入微的镶嵌、珐琅、雕刻等工艺手法,使其产品突显精美高贵,极具装饰性。就目前留传于世的各种装饰品来看,法波尔热产品在材料运用、创意设计和工艺制作水平方面至今也可称雄世界。   在1882年莫斯科举行的全俄展览会上法波尔热一鸣惊人。1885年被指定为沙皇宫廷工艺品御用师,为两世沙皇设计制作复活节工艺彩蛋(据传前后共制作了50个蛋)和其他饰品。鼎盛时期,法波尔热公司员工多达500人,除了本国圣彼得堡总部外,还在莫斯科、敖德萨、基辅设有工作坊,法国 、伦敦、芬兰也均设有分行,最高年产15万件首饰和工艺品。
  五、多彩的当代玉器
  1.俄罗斯风格的玉器
  现在,玉材相当稀缺和珍贵,所以常用萨彦岭玉来制作珠宝饰物、挂件、辟邪物、佛教象征物、小型雕塑和艺术品。俄罗斯的玉器,构图疏密有致,造型落落大方,工法简洁明快,极少繁琐雕琢。既不去俗不可耐地追求什么“口彩”,也不必“以今充古”地冒充什么“商周战汉”。因此,作品讨人喜爱,但并不媚俗,确有值得借鉴之处。
  2.仿中国风格的玉器
  现代的俄罗斯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尊崇中国的玉文化。从俄罗斯媒体报道可以看出来,俄罗斯的雕塑家、收藏家、汉学家高度评价中国的玉雕作品,认真研究中国古代玉器,翻译有关著作,推介佩玉的好处,甚至连“玉有五德”和“琮璧圭璋琥璜”的用途都阐述得相当清楚明白,绝不是只掌握“傻瓜定律”的玉贩子所能比拟的。有些玉石雕刻家已经开始雕一些仿中国风格的玉器,有些甚至招募中国的玉雕师携设备去俄罗斯利用当地原料合作雕琢玉器作品。
  六、结语
  (1)辽阔广袤的西伯利亚大地蕴藏着丰富的玉石资源,发现过多处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址,其考古发现物中有原始的玉器,大多为工具,少量为装饰品,尚未发现礼仪用玉。
  (2)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俄罗斯的玉器虽有发展,但速度缓慢,到青铜器时代逐步停顿下来,只是到了几千年后的近代才复兴起来。
  (3)俄罗斯当代玉器无疑是使用机械化设备加工出来的,其技艺之精湛,艺术品位之高超,以及艺术家的道德良心(比如不以石充玉,不以现代玉器冒充古玉,更无“以皮代沁”的动机)都是应予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的。
  (4)中国玉文化史有12000年之久(从辽宁海城仙人洞发现的长方玉块计起)。研究古代玉器的源头也应当把握住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文物。
  (5)要认真研究红山文化玉器与西伯利亚玉器之间的渊源关系。
  (6)中俄之间在玉文化方面的学术交流和现代玉器制作方面的合作,前景广阔。
  (7)国人用俄料制作仿古玉器会加剧古玉市场的混乱,不啻扬汤止沸。而用俄料制作现代艺术品,则是发挥优势,前途光明。
其他文献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日前对化德县境内的裕民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这处距今8400年的遗址为旧石器时代晚期向新石器时代早期过渡的一种全新的考古学文化遗存,也是内蒙古中南部地区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裕民新石器时代遗址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三面山丘环绕,呈簸箕形状。出土器物1500余件,其中大部分为石器,有较少量的骨器、陶器。
期刊
罗振玉(1866—1940年),初名振钰,字叔宝,改振玉后,字有坚白、叔蕴、叔言等,号雪堂、贞松,又称永丰乡人、仇亭老民等。原籍浙江上虞,清咸丰五年(1866年)出生于江苏淮安山阳县(今淮安区)。他一生藏书满库,著述满家,上承乾嘉诸儒之遗绪,下开近代考古之先河。平生著书189种,校刊书籍642种。他对中国历代史料的保存,敦煌文卷的整理,汉晋木简的研究,尤其是对甲骨文、金文的搜集、收藏、考释、传播等
期刊
为确保春节期间文物安全,2月5日,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副局长宋新潮赴北京国子监、北京孔庙、雍和宫、崇礼住宅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检查文物安全工作,慰问坚守在工作岗位的干部职工。国家文物局督察司司长刘铭威、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马林、北京市文物局局长舒小峰等参加检查。
期刊
[摘要]青铜盔是酒器,青铜扁盃是青铜盃中的一种特殊的形制,目前在我国仅出土了十几件,其器形、纹饰及文化内涵具有深入探讨的价值。本文以目前我国出土的15件青铜扁盃的考古发掘报告为基础,通过类型学分析,对青铜扁盃从西周晚期始出现至春秋申晚期逐渐演变的这一过程中的造型、纹饰的演变进行了分析;对扁盃造型中的龙、鸟形象做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青铜器 形制 纹饰  盃是古代酒器,青铜制,大腹敛口,前有流,
期刊
2月15日,一条关于“德阳市旌阳区黄许镇新龙村农田里古墓被盗,旁边就是汉晋绵竹城遗址,或威胁文物保护单位”的微博,让本来在田间地头默默无闻了多年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绵竹城遗址”一下子火遍网络。德阳市旌阳区文管所相关负责人会同黄许镇负责人前往实地查看,确定新龙村农田里有盗洞,但不在绵竹城遗址保护区范围内,“打了几个洞,估计是没有挖到什么东西就走了”。
期刊
距今约4000年的大连鞍子山积石冢于日前完成了阶段性考古发掘,考古人员已完全找到该积石冢的界限,确定了积石冢墓室为73个。罕见的是,其中一座墓室出土玉珠与玉环达50件。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李新全说,大连鞍子山积石冢于2014年10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师范大学联合正式挖掘。2014年共发掘面积900平方米,出土陶器以小珠山五期文化为主。
期刊
提起玉玦,很多人可能比较陌生,不知其为何物,甚至不清楚“玦”字的读音。玉玦(ju),古玉器名,是我国最古老的玉质装饰品,中国玉文化产生的最早代表物之一。玉玦一般呈环形,环面有一缺口。小玉玦出土时多置于死者耳际,且缺口向上,成对出现,应是耳环一类的装饰品;较大体积的玉玦则是佩戴的装饰品和符节器等。  笔者工作的迁安博物馆藏有一枚玉玦。该玉玦观之呈青绿色而有絮状白斑,细腻温润,通体自然,彰显了一种玉器
期刊
近日,河北省河间市文物部门在束城镇束城村村民王琴家中发现了一块保存比较完整的清代乾隆六年(1741年)乾隆皇帝御赐石匾,字迹清晰可见。这块石匾长1.81米,宽0.38米,厚0.15米。据介绍近年在河间发现过不少木制匾额,这种石匾实属罕见。特别是石匾上面所列官员涵盖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多名,更加珍贵,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
期刊
2月25日,有市民在北碚区水土镇绕城高速嘉陵江大桥下,发现江水退去后有4根阴沉木露出“真容”。重庆自然博物馆专家到现场查看后分析称,这些阴沉木是造山运动的结果,由此可以推测,在几千年至几万年前,北碚乃至重庆森林茂盛,或是一个“植物园”。
期刊
3月2日,《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将在首都博物馆开幕,“富甲一方”的海昏侯墓主人究竟是谁将尘埃落定。3月28日,400余件珍贵文物就位,九成已放入展柜。首都博物馆更是专门打造了30多座独栋恒湿“别墅”,专供玉器等“贵宾”入住。在展厅里,除了马蹄金等金灿灿的展品外,唱主角的还是青铜器,其中两件周朝青铜器格外显眼。专家推断,这两件文物证明当年海昏侯也爱收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