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例--头痛、休克、伴全身出血点

来源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zhang5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36岁,北京郊区农民.因头痛3d,晕厥12h,伴低热于2000年10月24日入院.患者于3d前自觉头痛、恶心,测体温正常.在当地医院就诊后回家静脉输液治疗.入院前12h,家人发现患者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晕厥在床旁,急送医院诊治.在当地医院发现血压为0,立即给予静脉输注多巴胺和阿拉明治疗,3h后血压升至90/60mmHg,测体温37.8℃,患者神志清楚,但精神极差,自觉乏力,心慌.在当地医院观察至血压平稳后,转入上级医院求治.入院时查体:T:37.5℃,P:100次·min-1,R:18次·min-1,BP:80/50mmHg.神志清楚,四肢循环差,全身散在少量出血点和小片状瘀斑,表浅淋巴结未触及肿大.颈软,无抵抗,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未触及.下肢不肿,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化验:WBC 6.0×109·L-1,N 0.75,Hb 125g·L-1,BPC 90×109·L-1,尿蛋白(+),ALT和AST均正常,Cr 183μmol·L-1,BUN:11.3mmol·L-1.入院后患者尿量较少,半日来仅400ml,怀疑为流行性出血热,但检测出血热抗体IgM为(-),请求主任会诊.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炎琥宁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2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1例.观察组给予炎琥宁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4%(60/6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2%(5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咳嗽、流涕好转时间,咽部充血消失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均明
藏药疗效独特明确,越来越受国内外市场重视,但藏药材来源较为复杂,品种研究中同名异物的现象严重.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已成为近年来国际上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 即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