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园林与景观设计中的技术美学研究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guan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技术美学概念及特征的阐述,以及对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新设备在现代园林与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分析,从艺术性、时代性、空间性、科技性的角度,指出技术美学在现代园林与景观设计中的渗透与体现,旨在为未来园林与景观设计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现代园林设计;现代景观设计;技术美学
  一、技术美学的概念及特征
  (一)技术美学的概念
  技术美学作为应用美学的分支,是技术科学与美学的结合,在物质文化领域,其研究核心为如何由技术实现美。技术美学发轫于工业革命时期,最先应用于工业产品领域,亦有“工业美学”之称。后由工业产品领域向各个行业发展,其中包括现代园林与景观设计领域。经过新艺术运动、德意志制造联盟、包豪斯等的赋能,其具有几何形式美、材料美与结构美的特点,使技术美学影响下的相关产品兼具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以此来满足人们的精神与物质需求。
  技术美学是一个具有高度综合性的学科。在现代园林与景观设计领域,基于技术美学的景观设计需要统筹考虑场所的历史、文化、社会等因素,通过技术实现景观在审美意义上的开放与融合,从而增强景观的文化魅力与精神活力,提升人文内涵[1]。同时,基于技术美学的景观设计强调在物质层面与心理层面的人文关怀。在物质层面,注重设计的人性化体验,使景观各要素符合功能尺度要求,如现代园林景观中的基本功能配置——无障碍设计;在心理层面,注重景观本身的审美特性对观者的心理活动产生影响,如日本枯山水庭院所产生的审美意境,使游人产生无限冥想。此外,基于技术美学的景观设计,离不开艺术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理学以及工业科学等现代学科支撑,众多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为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技术美学的特征
  從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技术美学即技术条件与美学特征的结合,二者统一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中美学特征属于创造性的劳动实践过程,具有不可复制性。相反,技术条件拥有的机械化工具和手段虽可复制,但却是无意识,且不具备创造力的。由此可知,在以技术条件为基础、美学特征为核心的现代景观设计领域,技术与美不可分割,只有并驾齐驱,才可使本无生命力的技术具备创造力。例如曾经有着“世界上最大的绿色屋顶”的美国加州科学馆,它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为常规屋顶增添生态功能,成为技术条件下现代景观设计美学特征的典范。
  现代园林与景观设计领域的技术美学特征,表现为不同于古典主义造园的美学准则,在设计手法、营造方式、外观形式和材质利用等方面探寻新的方向,如大型公共景观纽约中央公园。较之历史各时期的景观风格与设计师,因现今人们对生存空间要求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思想观念上的更新,所以不再将其简单地划分为某种风格,不同景观呈现的是不同主义与思潮交相辉映的特点。
  二、技术美学在现代园林与景观设计中的渗透与体现
  (一)新材料体现技术美学的艺术性
  新材料作为现代园林与景观设计在技术美学特征表达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景观的色彩、质感、特性和氛围营造等方面,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同时注重景观材质在历史文化、心理感受和地域认同等方面的精神营造。例如,于1925年在巴黎举办的对现代景观设计史具有重要意义的“国际现代工艺美术展”展览中,雕塑家扬·马狄尔和居尔·马狄尔在斯蒂文斯设计的园林中,用加强混凝土塑造了“树”景观,通过超乎常规的方式和概念实现了园林设计者期待的在斜坡角度上植入四棵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树的要求。四棵混凝土“树”并非简单地模仿自然树的形态,而是采用十字形截面的支柱和巨大的混凝土块拼装组成树的形态,此作品在当时引起了人们的笑声与迷惑[2]。
  在这场展览中同样引起热烈反响的另一个园林作品是曾是维也纳分离派代表的建筑设计师古埃瑞克安设计的“光与水的花园”,在设计手法上通过采用现代的几何构图手法来实现不同于传统的规则形式,将草地、花卉、水池、围篱等景观要素依照三角形母题依次排列于三角形的基址上。水池周围的草地和花卉以不同坡角和方向组成立体图案,色彩以补色相间,水池的侧面刷着红、白、蓝的法国国旗颜色,使法国人产生情感共鸣。关键之处在于新材料玻璃的创新使用,位于水池中央的多面体玻璃球,跟随时间的变化而旋转,通过对周围光线的吸收和反射,在白天和夜晚营造出不同的梦幻般的效果[3]。
  从上述两个园林作品来看,均充分展现了新材料在现代园林景观中的创新运用,如强化混凝土、玻璃等,反映了现代设计师大胆的想象力。
  (二)新技术体现技术美学的时代性
  随着以网络技术、数字技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清洁能源等新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来临,现代园林与景观设计在艺术表现上也发生了革命性改变。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开发应用,为现代园林与景观设计提供了便利,使景观的艺术表现更为丰富、生动。虚拟现实技术的成熟为现代园林在空间表现能力以及维度和深度的表达方面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环境科学、生命科学等现代科学为现代园林与景观设计提供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依据,使人、科技、自然三者间的关系更趋和谐,真正实现现代景观科技与艺术的结合。
  较之传统园林,新技术影响下的现代园林更为注重人们在听觉、视觉、触觉、嗅觉等方面的体验,强化景观作品的审美内容,并且呈现出工业产品设计的特点和趋势,极大地彰显了技术美学的时代特性。如笔者在吉首大学张家界校区图书馆露天庭院“冥想花园”的概念设计中,探索式地将“数字设计”中非线性参数化的设计方式运用到花园景观装置的概念形式推演阶段,并尝试利用材料的可塑性、“低技”的安装程序、误差的中和体系三要素组成的“低技”的建造策略来应对非线性形式装置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水平限制的问题,从而构成曲面率、结构支撑、生产制作三部分紧密联系的非线性参数化建造体系,较好地实现了方案最初的完整效果。
  (三)新结构体现技术美学的空间性   20世纪60年代以来,现代景观设计涌现新的思潮,其中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极简主义等一些以新的结构形式为代表,以诸多复杂因素的集合为表现内容的现代景观美学手法,不同于传统以单一功能为美的表现内容,呈现出的更多是一種多元化的设计。例如,以裂解、悬浮、消失、分裂、拆散、移位、斜轴、拼接等为主要特征的解构主义景观经典案例——建筑设计师屈米设计的巴黎拉·维莱特公园。该作品由点、线、面三层基本要素构成,设计师通过采用分离与解构的方法,成功地将复杂的场内外环境要素有机统一起来,同时兼顾了各功能的完善。点要素即“Folie”,一个红色的构筑物;线要素即长廊、林荫道以及贯穿全园的浏览线路;面要素即各功能区域的场地及草坪。设计师将点、线、面三要素分布在划分成120×120米等间距的方格网中,点要素位于方格网的交汇点上,线要素则将这些规律的点的形式打破,面则是电影片段的形象比喻。另外,点、线、面三层体系均以各自独有的几何秩序来布局,有意使各要素层失去联系,从而在结构上构成强烈交叉与冲突的矛盾空间[4]。
  极简主义景观在结构形式上则与解构主义景观有着很大不同。极简主义景观在形式上以简约、明晰为主要特征,几何形母题造型具有纪念碑式风格,同时将元素重复、系列化、规律性排列,以营造出抽象、简化、几何秩序感的意境。例如极简主义景观设计师彼得·沃克在他哈佛大学“泰纳喷泉”的作品中,将159块石头摆放为直径18米的圆形石阵,石阵中心装有雾状喷泉,漂浮在石阵周围的雾霭营造了一种神秘感,极富极简主义精神。
  (四)新设备体现技术美学的科技性
  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迅猛发展的当下,可以直观感受到现代景观带给人们的日趋完善的功能和审美体验。然而,现代园林景观在建设方面同样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便民设施不到位、卫生维护效率偏低、绿植养护用水和照明用电方面资源浪费严重等,此类问题对公众在景观中的体验以及园林经营成本方面造成不利影响。近几年,智慧导览设施、智慧休憩设施、智慧卫生设施、智慧照明设施、智慧小品设施、智慧娱乐设施、智慧管理设施、智慧养护设施等设备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使上述问题得到一定缓解。
  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百度AI智慧公园就开创性地将“智慧技术应用—智慧景观设施创新—城市公园智慧管理的创新设计”系统的应用模式运用到园林建设中[5]。如公园入口处的“智慧步道”设备,集无线网络、AI语音识别、AI面部识别、GPS定位等技术于一体,游客在入园锻炼时只需和设备简单对话,设备就可将信息录入,实现全程实时记录,并上传至后台供锻炼者参考,以此增加游人们在公园锻炼的科学性和趣味性。作为单体技术设备单一应用的代表,该设备具有低成本、易操作、交互性强等优点,因此目前已在较多公园得到推广应用。此外,单体技术设备的系统应用在百度AI智慧公园内同样取得较好效果。如公园中的“小度智能语音亭”,游人可通过与“小度”对话来获取歌曲、天气、路况、新闻等信息,丰富人们在凉亭休息时的体验感。再如AI面部识别储物柜设备的设置,使公园的管理更加安全、便利、智能。百度AI智慧公园更配有全球首款商用级自动驾驶电动巴士——阿波龙,该设备集世界领先的地图定位、决策控制、环境感知、仿真等技术于一体,具备高度自动驾驶能力和卓越的交互能力,能够为乘客带来丰富、有趣以及不可思议的惊喜体验。
  三、结语
  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现代园林与景观设计在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新设备等的应用下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技术美学在现代园林与景观设计中的渗透,为其带来新理念与新思维,从而引导其探索出一条艺术的、科学的、理性的未来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韩坤.技术条件下的现代景观设计美学特征研究[J].艺术百家,2016(5):243-244.
  [2][3]王向荣.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7.
  [4]张清海.构成学及其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7.
  [5]俞思君,赵中建.“智慧公园”中的景观设施创新设计[J].工业工程设计,2020(1):54-58.
其他文献
摘 要:基于人性化理念,分析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调查情况,阐述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并论述了无障碍设施为什么要秉持人性化的设计理念,通过人性化的设计全方位帮助残障人士融入社会。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人性化  无障碍设施是保障残疾人、孕妇等社会成员通行安全和使用便利的工具。现如今,各大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设计滞后问题严重,城市中的无障碍设施并未起到实
旅游品牌作为旅游地的代表性符号,能够有效吸引游客,形成持久的旅游竞争力.乡村旅游的品牌设计应该遵循地域差异原则,凸显地方特色;运用资源要素原则,发挥资源优势;贯彻可持续原则,促进乡村绿色发展.文章通过分析乡村旅游品牌形象设计原则,阐述龙南县古村落乡村旅游品牌形象设计的主要元素,探究龙南县古村落乡村旅游品牌形象设计的应用策略,以促进品牌风格与视觉形象的平衡,挖掘系统性应用要素,增强品牌形象的立体化特征.
摘 要:传统环境艺术设计出来的环保效果,较为生硬。在引入新环保概念及新技术后,现代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开始采用了全新的引入方式,彰显了良好的现代城市环保艺术效果。鉴于此,以环境艺术为切入点,分析了现代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艺术追求,探讨了现代城市环境艺术设计面临的困境及其发展路径。  关键词:现代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艺术追求  一、环境艺术概述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也愈加
摘 要:城市景观是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基础设施,可以美化环境,为居民打造健康绿色的生活空间。园林植物是城市景观的关键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作用,园林植物的使用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城市景观整体功能的发挥。从城市景观设计中园林植物应用现存的问题出发,基于种类多样化原则、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原则、与实际环境相匹配原则,提出优化园林植物配置方法、根据季节搭配园林植物、因地制宜选择植物品种、综合利用园林植物、根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以及环保意识的加强,城市景观设计越来越受人重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市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景观设计理念很早就被人提出,截至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而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成了城市实力提升的重要因素。"智慧城市"这个概念从被提起开始,就广泛获得了世界各国的认可,并且在很多城市得以落地实施,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建设智慧城市,不仅会对城市发展有所推动,很多问题也得以改
摘 要: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采用不同的设计方式能呈现不同的设计效果。手绘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方式,其应用需要构建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基础上,有效提高手绘设计的质量。主要从理论角度就园林景观设计手绘的方式、具体表现的要素和实践措施进行探究,从理论角度对手绘的应用进行研究,为实现园林景观设计的目标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园林景观;手绘应用;设计要素  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通过手绘的方式能有效提升设计的整
摘 要:营造文化地景,传承乡土脉络,是乡村聚落塑造地缘文化、保持优美风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了乡村聚落的形态与特色景观,提出乡村聚落文化地景的营造策略与乡土脉络的传承策略,以期进一步推进乡村聚落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乡村聚落;文化地景;原生秩序;适度空间;渐进复兴  一、乡村聚落形态与特色景观  (一)乡村聚落的形成  聚落是人类早期为了抵御野兽的袭击,保护自身安全,在特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