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生物教学中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能提供开放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拓展学生学习的思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成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十分重要。一节课的开始就将学生的兴趣细胞激活,可以使学生在整个课堂探究过程中处于积极的状态。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一些做法和认识。
关键词:初中生物;情境教学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大脑的情感边缘系统部分是通向持久记忆的大门,所以激发情感,会把你刚学到的东西融入到记忆中去。教师的任务之一是如何创设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与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自主学习”是生物学科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自主学习。
一、创设平等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积极性
平等、友愛的新型师生关系,是现代教学理念的重要内容,同样也是实现教学高效率的重要前提。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首先就是要调整好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一个民主、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一改传统“师教尊严”的理念,放下教师的架子,关心、帮助、信任、理解学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耐心倾听学生的意见,对于学生的想法不轻易地否定,而应该给出合理的解释和引导,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只有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才能成为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才能激发学生自主积极性,实现教学相长。
二、巧妙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究欲望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生物教学中,教师通过巧妙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去思考,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激发学生对初中生物学习的热情,同时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质疑,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的生物素养也得到相应的提高。此外,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師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适时把握问题的虚实度。提出的问题太难,学生会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打消学生的积极性;问题太简单,学生没有探究的空间,难于激发兴趣,会使下一阶段的探究动力不足。
例如,我在教授七年级下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时,通过进行巧妙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生疑,从而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课堂伊始,就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外界的空气经过呼吸道的处理后是如何进入肺部的吗?它们在肺中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气体又是如何达到全身各处的呢?问题提出之后,我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探讨、交流。一段时间之后,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比较清楚的理解。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求知欲望的激发下,与老师一起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更有效地提高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合生活实际的感性材料,创设教学情境
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创造的问题情境,能感染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注意。如讲生物的生存需要营养物质时,出示水培植物图片,问学生:“瓶中的液体是什么?”学生会根据生活经验回答是培养液,教师再接着问:“没有土壤,问什么培养液中的植物仍能生长?”在学生难以回答或回答不完整的情境下,教师通过讲述营养液的成分引出学习的内容。这样,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强化了记忆。另外还有,“早餐没吃,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电视剧中的太监为何女生女气”“大米在适宜的条件下能萌发吗?”“将花生一分为二种下去能萌发吗”,这样的例子枚不胜举。
四、实验法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生物这门功课区别于很多课程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生物课上需要实验法的教学方法。实验法是有特定的使用情境的。面对一些比较立体的、学生单纯通过话语无法理解和想象出来的一些知识内容,教师都可以使用实验法。实验法的优点就是能够通过动手实践给学生更加直观和更加深刻的感受。初中生物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将实验法和多媒体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尝试给学生创造更加直观和高效的学习情境。
五、具体情境课例研究
要知道在初中课本中有许多的内容都是要靠记忆的,那么如何运用情境教学加强学生的记忆效果与效率呢?下面就让我们通过生物教学的情境教学课例来说明初中生物情境教学的优势。
我们先看上图左边的冲经元结构,在讲述神经元结构的时候,我们可以形象地将神经元比作一棵树,树冠是细胞体,树梢是树突,鸟巢是细胞核,树干是轴突,树根是神经末梢,通过这样形象的比喻学生们记忆起来自然就方便多了。再看中间的脑结构,我们可以把它比喻成一束玫瑰花,朝外的花朵是灰质,白质在内为花梗。小脑就像一条橡皮筋,把花束住。花瓶就是脊髓,正好把这束花托住。将人体和植物的美相互统一,符合美学和新课改的要求。在我们讲《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中关于肾单位时(见上右图),我们可以联想我们学校内的体育馆,这三个字就包含了。肾小管的管(谐音)和肾小体的体。然后肾小体中有什么呢?我们可以将体育馆中篮球架上的网比作肾小囊,篮球比作肾小球。这样的比喻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兴趣,更可以在情景交融中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发散性思维。
关键词:初中生物;情境教学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大脑的情感边缘系统部分是通向持久记忆的大门,所以激发情感,会把你刚学到的东西融入到记忆中去。教师的任务之一是如何创设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与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自主学习”是生物学科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自主学习。
一、创设平等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积极性
平等、友愛的新型师生关系,是现代教学理念的重要内容,同样也是实现教学高效率的重要前提。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首先就是要调整好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一个民主、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一改传统“师教尊严”的理念,放下教师的架子,关心、帮助、信任、理解学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耐心倾听学生的意见,对于学生的想法不轻易地否定,而应该给出合理的解释和引导,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只有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才能成为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才能激发学生自主积极性,实现教学相长。
二、巧妙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究欲望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生物教学中,教师通过巧妙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去思考,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激发学生对初中生物学习的热情,同时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质疑,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的生物素养也得到相应的提高。此外,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師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适时把握问题的虚实度。提出的问题太难,学生会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打消学生的积极性;问题太简单,学生没有探究的空间,难于激发兴趣,会使下一阶段的探究动力不足。
例如,我在教授七年级下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时,通过进行巧妙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生疑,从而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课堂伊始,就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外界的空气经过呼吸道的处理后是如何进入肺部的吗?它们在肺中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气体又是如何达到全身各处的呢?问题提出之后,我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探讨、交流。一段时间之后,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比较清楚的理解。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求知欲望的激发下,与老师一起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更有效地提高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合生活实际的感性材料,创设教学情境
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创造的问题情境,能感染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注意。如讲生物的生存需要营养物质时,出示水培植物图片,问学生:“瓶中的液体是什么?”学生会根据生活经验回答是培养液,教师再接着问:“没有土壤,问什么培养液中的植物仍能生长?”在学生难以回答或回答不完整的情境下,教师通过讲述营养液的成分引出学习的内容。这样,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强化了记忆。另外还有,“早餐没吃,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电视剧中的太监为何女生女气”“大米在适宜的条件下能萌发吗?”“将花生一分为二种下去能萌发吗”,这样的例子枚不胜举。
四、实验法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生物这门功课区别于很多课程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生物课上需要实验法的教学方法。实验法是有特定的使用情境的。面对一些比较立体的、学生单纯通过话语无法理解和想象出来的一些知识内容,教师都可以使用实验法。实验法的优点就是能够通过动手实践给学生更加直观和更加深刻的感受。初中生物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将实验法和多媒体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尝试给学生创造更加直观和高效的学习情境。
五、具体情境课例研究
要知道在初中课本中有许多的内容都是要靠记忆的,那么如何运用情境教学加强学生的记忆效果与效率呢?下面就让我们通过生物教学的情境教学课例来说明初中生物情境教学的优势。
我们先看上图左边的冲经元结构,在讲述神经元结构的时候,我们可以形象地将神经元比作一棵树,树冠是细胞体,树梢是树突,鸟巢是细胞核,树干是轴突,树根是神经末梢,通过这样形象的比喻学生们记忆起来自然就方便多了。再看中间的脑结构,我们可以把它比喻成一束玫瑰花,朝外的花朵是灰质,白质在内为花梗。小脑就像一条橡皮筋,把花束住。花瓶就是脊髓,正好把这束花托住。将人体和植物的美相互统一,符合美学和新课改的要求。在我们讲《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中关于肾单位时(见上右图),我们可以联想我们学校内的体育馆,这三个字就包含了。肾小管的管(谐音)和肾小体的体。然后肾小体中有什么呢?我们可以将体育馆中篮球架上的网比作肾小囊,篮球比作肾小球。这样的比喻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兴趣,更可以在情景交融中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发散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