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愤流亡的文学印记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angel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东北流亡作家的散文创作直面人生、刚柔相济,集中反映了沦陷区人民的生活。萧红以敏锐细腻的笔触、充满诗意的叙述,将独特的生活经历及思想情感写进散文中;萧军的散文创作遒劲刚健,记录着他流亡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感;李辉英的散文集中反映了日伪统治下东北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生活;白朗创作的散文抒发了异地流亡生活中浓浓的怀乡情;姜椿芳以愤怒、忧郁的心境描写国土沦陷给东北人民带来的切肤之痛。
  关键词: 东北作家群 东北沦陷时期 散文 流亡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22-0104-02
  东北流亡作家的散文创作独具一格,以直面人生的文学态度和刚柔相济的审美风范反映了沦陷区人民的悲苦生活,抒发了思念故土、怀恋家园的情怀,表现了作家的抗争意识和时代精神。萧红、萧军、白朗、李辉英等人分别出版了散文作品集,骆宾基、端木蕻良、罗烽、舒群等人创作了杂文、报告文学等多种形式的散文作品。
  萧红的散文创作成绩斐然,是她独特的生活经历及思想情感的印迹,敏锐而细腻的笔触、充满诗意的叙述,使得她的散文独具特色。1933年与三郎(萧军)合著出版的小说散文集《跋涉》,是萧红散文创作的起始点,其中收录悄吟(萧红)的《广告副手》和《小黑狗》两篇散文。《广告副手》记录了萧军与萧红之间的一场风波,显示了二萧之间相依的情感。《小黑狗》描写萧红对刚出生的一窝小狗的感情,因小狗的出生而“欢喜”,又因小狗的送走、失踪、死亡而“心情寞寞”,感情细腻而真实,颇具生活情趣。
  1934年流亡上海后,萧红的散文创作逐渐走向成熟,并于1936年出版了散文集《商市街》。全集收录散文41篇,是对两萧在哈尔滨时期艰苦生活经历的回忆,从他们居无定所的《欧罗巴旅馆》,一直写到离开哈尔滨的《最后一个星期天》,具有较强的纪实性和自传色彩。萧军称:“这仅仅是一点不折不扣的生活记录”①。散文《他的上唇挂霜了》描写萧红站在过道窗口等待为生活奔波的萧军回家;《拍卖家具》记录了二萧要离开商市街,萧红如同告别老朋友一样告别将要被卖掉的炊具。二萧的生活艰苦,饥饿与寒冷长期威胁着他们。散文《饿》中,萧红以饥饿时独特的心理感受贯穿全文。《提篮者》描写二萧被“每日早晨提篮者叫卖面包的声音”强烈地吸引着。与饥饿相伴而来的还有寒冷的侵袭。苦寒的天气里,“只要火炉生着火,我就站在炉边,或者更冷的时候,我还能坐到炉板上去把自己煎一煎”②。
  萧红大胆地剖白自己的内心世界,真诚而不加藻饰地表白自己,《商市街》是她对自我内心世界的重新审视,许多篇章都是由作者的内心独白组成。《度日》中萧红回忆清早起床后擦地板、铺床、洗碗、刷锅、擦炉台等繁琐的家务以及吃饭、睡觉、愁柴、愁米循环往复的生活。《雪天》写萧红在一个百无聊赖的下午等待郎华归来时的内心活动,用意识流的手法记录着情绪的流动,笔法随意而跳跃性,在感情的流动中达成统一。
  《商市街》中的一些篇目表现了萧红对底层生活和民间疾苦的关注。在《春意挂上了树梢》中,作者描写在繁华的大街上流浪的残疾乞讨者、坏了腿的叫花子在街边吃着烂梨以及隔道的瞎人在拉琴歌唱。《小偷、车夫和老人》中两个拉锯老人诚实地要求将吃面包的钱扣在工钱里,将深深的同情给予底层的苦难者们。
  30年代中后期,萧红的散文创作更加成熟,尤其是她回忆鲁迅先生的系列文章,如《海外的悲悼》《拜墓诗》《鲁迅先生记一》《鲁迅先生记二》《回忆鲁迅先生》等,以日常生活的细节内容和娓娓道来的叙述风格,回忆了鲁迅先生的音容笑貌、为人处世与性情,表达了萧红的憧憬与思念之情,成为她散文创作的代表作品。
  相比萧红清丽细腻的散文风格,萧军的散文创作遒劲刚健。他的作品大多收录在诗歌散文集《绿叶的故事》、小说散文集《十月十五日》和旅行集《侧面》中。《绿叶的故事》于1936年出版,收录萧军跋涉多地的散文创作,写于“王道”治下的伪满洲国的《绿叶的故事》 《 药》《给朋友们》等,写于青岛的《好美丽的地方》《消息》等以及流亡上海后创作的《一只小羊》《大连丸上》等。萧军在诗歌散文集中展现了下层群众的悲惨生活,《一只小羊》中的卖羊人在夜间苦苦叫卖着手中“新从妈妈奶头上摘下来的乳羊”,当外国人也拒绝买他的羊时,他的“全身流走了希望”。“我”可怜着颤抖的小羊,但却无力购买它,因为自己也是生活无依的“浮浪人”。萧军的作品记录着他流亡生活所经历的地方以及所见所闻所感,从哈尔滨、青岛到上海、武汉、延安等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土和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正如萧军在《序》中所自述:
  我是在北满洲生长大的,我爱那白得没有限际的雪原,我爱那高得没有限度的蓝天;我爱那墨似的松柏林,那插天的银子铸成似的桦树和白杨标直的躯干;我爱那涛沫似的牛羊群,更爱那些慓悍而爽直的人民……我离开他们,我的灵魂感到了寂寞!我缺乏那雪原制造出来的空气,我的肺脏一天一天地感到麻痹了!一天一天地减低了伸缩的机能!我不爱这江南的春天,虽然全说它有诗一般的美丽。但是:
  我没有家了!③
  《大连丸上》描写作家登上了从东北逃亡青岛的“大连丸”号船,在船上经历穿警察制服和挂着手枪的伪满官吏的检查,“我们这好像开始在什么魔鬼的嘴里赌命运。”但是当“我”想到“海的那岸就是可爱的祖国,一到了祖国便什么全得了救”④,所有的艰辛和波折都是值得的。
  小说散文集《十月十五日》出版于1937年,主要收录1936年创作的散文和小说作品。《初夜》描写作家初当宪兵的感受,《我研究着》记录在上海的日常生活,《水灵山岛》是作者的游记,《为了爱的缘故》描写与萧红之间患难与共的感情。作品蕴含着萧军真实的生活经历和精神世界以及他刚强性格外的侠骨柔肠。《病中的礼物》和《十月十五日》是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描写萧军在鲁迅逝世前去探望的情景,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尊敬与思念。
  女作家白朗随丈夫罗烽逃离哈尔滨后,踏上了流亡的道路,先后辗转上海、武汉、重庆等地,并坚持创作。1935年到1936年间,白朗创作的散文作品收录到作品集《月夜到黎明》中,是作家思想与感情世界的真实反映。1937年,白朗创作了一组流亡散文,以《西行散记》命名,叙写了自己的流亡经历。异地的流亡生活勾起作家浓浓的怀乡情,白朗感受着南北地区气候的差异、景致的区别,对故乡与亲人的思念之情流诸笔端。《流亡曲》一文中,白朗面对着眼前奔腾向前的浑浊的长江,想起了家乡松花江水的清澈,借景抒情地表达思念之情,“每逢我横渡长江的時候,望着那起伏着的波涛,我的冥想远驰了,让长江里的浪花把它涌送到松花江畔吧,我怀念起平明如白银般的松花江面和那穿行似梭的爬犁,那么爽畅呵!”⑤生活在异地的白朗思念家乡的亲人,可是远隔万里无法知晓亲人状况,想以书信寄托情感,却又受到交通不便的阻隔,加之沦陷时期的东北被日伪严密封锁,写给亲人的家书成为《一封不敢投寄的信》。“那些欲訴无从的话语,仿佛一条大鱼的脊背梗在我的咽喉,那刺痛,使我怎能忍受呢?”⑥在信中,作者抒发对母亲与弟弟的怀念,讲述自己在南方的生活,鼓励亲人不要悲观和失望,等待战争胜利重逢的时刻。   李辉英的散文较早地反映了东北沦陷时期的生活。《还乡记》是作者于1932年从上海回到故乡时的见闻记录,作者亲身体会到东北人民水深火热的亡国奴生活,以充满战斗精神的笔触反映了日伪统治下东北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现实生活。作者描写日寇占领下东北的落败景象,痛心于家乡的被摧残,愤怒于侵略者的罪恶行径,坚信着侵略者一定会垮台。除了《还乡记》外,李辉英还创作了散文《南满线上》《回了故乡——吉林》《吉林街头》《吉长线上》《在哈尔滨》《哈长线上》等,反映回乡期间的见闻。此外,李辉英于30年代末40年代初出版了散文集《再生集》《山谷野店》,报告文学集《北运河上》《军民之间》等。
  1950年10月,李辉英只身去了香港,随后在香港定居。期间,他创作了大量的散文作品,文中充满了怀旧情感。散文集《乡土集》收录作品33篇,以浓郁的东北民情风俗描绘了作者对故乡东北儿时的回忆。《雪的回忆》《冰雪·隆冬·严寒》展现了冰雪时节的北国风光和“堆雪人”的童年乐趣;《山乡》表现了故乡“山连山,山靠山,山背山,山顶山,走了一山又一山”的山乡景致。这些作品情感浓烈,同时又透着清新自然的风格,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此外,李辉英还创作了一系列的游记作品,如1954年出版的《中国游踪》《中国六大名都》,1956年出版的《中国名城游记》,1958年出版的《新加坡游记》以及1961年出版的《新马纪行》等。这些作品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字里行间流露出游子的爱国之情和赤子之心。
  1933年,寒松编辑的散文集《锦绣河山》由上海生活书店出版,共收录散文16篇,内容多是描写沦陷初期日本对东北的侵略以及东北人民的奋起反抗。其中,姜椿芳以绿波为名发表了《铁蹄下的吉林》,描写日本入侵吉林的罪恶踪迹以及对吉林进行了严密的封锁,表达了东北人民的痛苦与愤怒之情。国土的沦陷给作家带来切肤之痛,悲哀、忧郁的心境充溢着作者内心,發表于《盛京时报.神皋杂俎》的两篇散文《谁家》《这样的人生》即是这样的作品。《谁家》中,不知是“谁家的玉笛轻轻惊碎我旧梦重映的哀伤残景”,撩拨起作家愁闷的情感。看著“严厉的秋风”将“经霜的老叶”吹落,听着“墙角的寒虫”唧唧喳喳地“奏着他们悲秋的音乐”,作者感到“寂静清冷凄凉”。《这样的人生》一文中,作者表达了对于离别的不舍之情,“我觉得人生是过于奇怪了。为什么好好的又让别离呢?固然别离谁都知道是一件可悲哀的一件事”。作者依恋“虽然不是很热闹”但是有着“不受物质文明的人生崇古而尚俭的风俗都市”⑦——锦州,眷恋着那里的朋友们,不知“何时还能在一起玩耍”,更感慨着如子弹般快速的光阴,如飞烟般飘渺的人生景象。
  注释:
  ①萧军.商市街.读后记[M].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
  ②萧红(悄吟).商市街·搬家[M].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
  ③萧军.绿叶的故事·序[M].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
  ④萧军.绿叶的故事·序[M].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
  ⑤白朗.流亡曲.白朗文集(第3-4卷)[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6.
  ⑥白朗.一封不敢投递的信.白朗文集(第3-4卷)[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6.
  ⑦姜椿芳(绿波).这样的人生[N].盛京时报,1935-03-28.
  责任编辑: 于 蕾
其他文献
摘要:新形势下提高领导能力专业化水平的重大意义,一是有利于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二是有利于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三是有利于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四是有利于把握引领世界经济发展大势。当前的新形势对提高领导能力专业化水平提出新要求,主要体现在要提高政治能力、经济社会管理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应对风险能力以及同媒体打交道能力。提高领导能力专业化水平的路径,一是要着力培养专业思
摘要:本文对滇桂黔石漠化片区中的贵州长顺县、广西马山县、云南西畴县三县的扶贫模式进行研究,三县同处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贫困区域,在石漠化程度、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方面具有共性,并且都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成功的扶贫模式,从扶贫理念、扶贫方式、扶贫主体、扶贫收效四个方面对各地扶贫模式进行比较发现三县在治理石漠化、保持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多样化生态产业开发,在开发的过程中由传统的以政府自上而下的帮
摘要:随着国内、国际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我国护理人才的国际化进程显得尤为重要。兼具良好的英语语言能力和专业技能的护理人才市场竞争力日益得到重视。选取拥有同样文化本源因而更具借鉴意义的台湾地区高职院校英语课程设置进行对比研究,为此类研究带来了全新视角,从而引发启示与思考。  关键词:高职 护理专业 英语课程 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3-
摘要:纽马克提出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应用范围十分广泛。通过对许渊冲《长恨歌》英译本在词汇层面上的评析,可发现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结合运用对于唐诗英译在词汇层面的处理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语义翻译 交际翻译 唐诗英译 词汇层面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6-0088-02  彼得·纽马克是英国著名的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
摘要: 依法治校理论的提出是依法治国这一基本国策在高校政治管理中的具体体现,只有贯彻依法治校,才能在大学校园中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辅导员是联系学校和学生的纽带,是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群体。因此,辅导员如果能将依法治校政策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对依法治校的贯彻实施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關键词: 依法治国 依法治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
[摘要]通过文献检索、实地访谈和逻辑分析的方法对中小学开展拉丁舞兴趣课的必要性和促进素质教育的积极意义分析,并对中小学学生对拉丁舞的兴趣度的调查,学校教育资源的投入低受益广等因素的论证分析,充分说明了中小学开展拉丁舞运动有利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审美能力,建议以拉丁舞兴趣课的形式走进中小学课堂。  [关键词]中小学 拉丁舞 兴趣课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摘要]旅游市场分析,是旅游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县域旅游的开发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本文运用旅游市场分析的框架,以临颍县为例,对我国中部农区县域旅游市场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分析,获得年龄结构、职业构成、收入结构等方面的结论,以及旅游市场的基本特征,进而对中部农区县域潜在客源市场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我国中部农区县域旅游的思路和策略。  [关键词]县域旅游 旅游市场 市场分析  [中图分类
摘要:我国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逐年增大,教学条件、教学管理的改善却相对滞后。基于内涵式发展,提高会计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西安外国语大学为例,在课程教学、实习实践和论文研究三方面培养过程中探索全日制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过程管理工作,凝练出优化课程设置、實行1 1 1三导师模式、实行定期检查指导模式、增强实习实践能力、重视论文各环节控制,运用网络化信息化手段六大抓手,解决了会计
摘要:留守儿童的管理问题、家庭教育问题等已成为摆在当今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巨大难题。针对以上问题,由蒋集镇教育办公室主办的“蒋集智慧家教”微信公众平台以其灵活性和便捷性成为进行家校沟通的有效形式和重要载体。在历时4年多的时间里,微信平台已经为数千位用户提供了大量教育咨询和服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本文结合“蒋集智慧家教”微信公众平台的开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为后续推广提出改进意见。  关键词:留守教育
摘要:本文尝试将企业差异化管理理念应用于民办高校管理工作中,分析差异化管理理念引入民办高校的可行性,并以郑州财经学院学生工作实践为例,提出可行性对策,为民办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一个新思路。  关键词:民办高校 差异化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21-0114-02  我国民办院校历经三十多年的不断发展,已经撑起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半边天。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