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末日?

来源 :微电脑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ro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是末日预言的年份。IT技术、产品形态、应用模式的兴衰存亡,我们已经看得很清楚。在此,我们列出了陷入末日危机的一些候选者,它们或许已经寿终正寝,或者还在苟延残喘,甚至仅仅是风光不在。
  2012世界末日,这样的传说由来已久。但很显然,我们暂时还不会遭受灭顶之灾,而当我们顺利进入下一个十年、下一个世纪之时,很多现有的科技产品和应用已经不复存在。其中一些候选者,他们的消亡路人皆知,另一些候选者,目前看起来还毫无压力。但很多时候,一种产品形态,甚至是一个曾经伟大的公司,在越过巅峰期之后,可能会以自由落体的速度迅速滑向无尽的深渊,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拦和挽回。
  我们将这些候选者按照衰亡的速度和可能性进行了星级评定,一颗星意味着状况良好,但虚假繁荣;两颗星意味着衰亡苗头已现,只是进程可能较为漫长;三颗星,情况已经较为明朗,衰亡速度显而易见;四颗星的话,目前尚未更新换代的最大原因通常是成本。如果被评为五颗星,那么衰亡已经无可挽回,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予以纪念。
  2012究竟是谁的末日?我们已经看得很清楚。
  3D显示器
  衰亡指数☆
  掘墓人:裸眼3D
  2010年,电影《阿凡达》让人们领略到了虚拟世界和真实场景之间的相互交融,也掀起了一股全民3D风。一时间,3D电视、3D投影、3D笔记本电脑、3D摄像机、3D手机等设备犹如雨后春笋,纷繁出现,当然这里也不乏3D显示器的身影。
  目前3D显示器主要通过两种技术来实现3D显示:快门式3D和偏光式3D。两种显示技术都各有优缺点。快门式3D更注重画质表现,图像效果好,画面会有闪烁感,对显示设备要求高,需要120Hz刷新率以上的显示器,成本更高一些。而偏光式3D更注重便利实用,画面较暗,但画面稳定不闪烁,成本比较低廉。
  3D显示器的出现,是为了给大家带来一个全新的视觉世界,一改过去视界是平的呆板,带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2010年3D显示器刚刚上市之时,厂商都非常看好其发展趋势,并在2011达到一个推广高峰期,基本上每家厂商都在力推自己的3D显示器,不论是偏光式的,还是快门式的。但是经过一年多的发展,虽然两种3D显示器都有进步,但技术的发展还是有限。比如,厂商都在为3D内容源匮乏而努力,以三星的代表快门式3D显示器阵营都在显示器内部集成2D转3D功能,只要通过一个按键,就能将2D高清内容转换成3D显示。而已AOC为代表的偏光式3D阵营则通过利用软件的方式,将2D高清内容转换成3D。这两种方式我们都测试过,效果只能说也就那样,图像有了一点景深区别而已,而并不是真正的3D。
  对于消费者来说,目前还没有一个非要购买3D显示器的理由。有什么应用必须要用3D来显示?我想大多数人的还是抱着体验一下就完了的心态。而如果真想体验3D带来的那种的立体的,身临其境的视觉享受,那么去电影院看一场电影吧。我是实在想不出有什么应用必须要戴着眼镜坐在显示器前面来观看。
  对了,还有一个眼镜的问题。不论是快门式3D还是偏光式3D,都离不开眼镜。眼镜使得3D显示器的局限性太强,使用感受也不是很好。因此从去年开始,裸眼3D变得很火,不过目前裸眼3D还只是适合任天堂3DS、智能手机等小屏幕设备。因此我们认为,在成熟的裸眼3D出现之前,目前这种眼镜式3D显示器将进入一个休眠期,直到有更好的3D显示技术出现,3D显示器才会满血复活。
  消费级喷墨打印机
  衰亡指数☆
  掘墓人:移动显示终端,社交网络与在线存储服务
  打印机厂商依靠喷墨打印机敲开了家庭用户的门。那时,更多用户希望在家里打印照片与彩色文档。喷墨打印机满足了这些需求,被家庭用户广泛接受。
  正如我们看见的,激光打印机与喷墨打印机两大阵营之间的博弈从未间断。近些年,速度更快、打印负荷更大,且无打印头堵塞问题的激光打印机迅速崛起,并逐渐占得上风,然而这并不是今天喷墨打印机市场疲软的根本原因。
  先让我们分享一则消息。德意志银行分析师Chris Whitmore的研究显示,在过去10个季度,打印机企业设备销量同比下降6%,包括佳能、爱普生、利盟、富士施乐、惠普等多个品牌。还有一个糟糕的信号,2012年第二季度打印纸的销售比2006年历史最高点下降了20%。Chris Whitmore认为:由于iPad以及相似的产品日渐流行,未来打印纸消耗量会呈现永久性下滑趋势。从研究结果来看,全球范围内打印机销量正在下降。
  究竟是哪类打印机的销售量在下降呢?是激光打印机还是喷墨打印机?或另有其他?
  北美市场
  据马萨诸塞州市场调研公司Photizo Group的分析师Larry Jamieson声称,从2010年到2011年,北美消费级多功能喷墨打印机的销量下滑了12%。总销量从1310万台减少到了1156万台。此外,家庭打印页数自2009年以来减少了15%。Jamieson说:“过去我们打印照片的原因是,只有将照片打印出来,我们才能看得到。而如今,在大多数情况下,手机上看照片就可以了。”
  据Photizo Group预测,在接下来几年,北美消费级多功能喷墨打印机和单功能打印机的销量预计会持续下滑。
  与此同时,知名打印机厂商惠普公司的最新年报表明,其来自消费级打印机的净收入在2011年财年减少了4%。惠普消费级喷墨打印机业务部总经理Tuan Tran承认:“近几个季度,惠普遭到了几个外部因素的挑战,其中一个是消费者需求疲软。”
  另一家市场调研公司IDC的分析师Keith Kmetz补充说:“在消费级领域,这个市场四面楚歌。我过去经常打印行车路线,而现在我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如今孩子们在学校里没必要交纸张文档,可以交电子文档。我只有把工作带回家,才需要家里有一台打印机。”
  加利福尼亚州市场调研公司MetaFacts的负责人Dan Ness特别指出,另外还存在代沟问题,年轻人觉得没什么理由需要打印,尽管年纪稍长的人在继续打印文档和照片。他表示,年龄在18岁到24岁的那些人在家里大量打印的几率最低,远低于年龄在54岁及以上的那些人。   Ness说:“越年长的人往往越爱打印。我们将这归因为习惯,而不是需要打印下来备份起来,但是视力好坏也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年长的人在手持设备上看不大清楚图片。”
  市场调研公司InfoTrends的分析师Jim Hamilton特别指出,美国打印行业的就业率从1999年到2011年下降了整整40%,从业人数也由825000人减少到不足500000人。他表示,这基本上表明,这个行业已经历了整合,只剩下互联网业务更强大、营销工作更出色的几家打印机厂商。
  西欧市场
  IDC最新报告显示,2012年西欧打印机市场开战不利,出货量大幅下降,2012年第一季度打印机出货量为580万台,与2011年第一季度的660万台相比,同比下降12.1%。受打印机价格持续下跌影响,打印机收益也不乐观,第一季度收益额为29亿美元,同比减少5.3%。
  数据还显示,2012年第一季度,消费级别的喷墨打印机市场严重受挫,跌幅为16.6%,虽然商用喷墨打印机实现了较强劲的增长(增幅为26.3%),但也不能扭转喷墨市场下滑的趋势,喷墨市场整体出货量同比降低5.1%。
  中国大陆市场
  与北美、西欧等成熟市场不同的是,大陆市场在打印机厂商眼中前景十分美好,原因是潜在用户量巨大,拥有打印机的家庭数量较少,有待开发。2010年时,部分厂商认为中国喷墨打印机市场在未来10年有望扩充10倍。事实上,2009年中国市场喷墨打印机销量为350万台左右。经历了经济危机的触底反弹,2010年中国市场喷墨打印机出货量约410万台。2011年,中国市场喷墨打印机出货量降至约390万台。截至目前,多家打印机厂商表示,2012年上半年喷墨打印机销售量未达预期。
  大陆市场的不景气一定程度上源于严峻的经济形势,但打印机巨头之一的负责人暗示,他们正在考虑砍掉一些亏欠的低端打印机型号。这不禁让人产生联想。也许,从2012年下半年厂商发布的新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与此同时,IDC公布了中国台湾地区数据。台湾地区2012年第一季度喷墨打印机总出货量为135770台,季度增长与年增长分别降低9.7%与15.9%,市场仍因需求低落以致延续2011年第四季度的态势,整体市场出货维持下滑状态。
  综合分析几大市场的现状,可以看到喷墨打印机市场正在萎缩。其中,曾经备受家庭用户青睐的消费机喷墨打印机下滑最为明显,直接拖累喷墨打印机整体市场。因此,文章开始时我们探究的喷墨打印机市场下滑的根本原因就浮出水面了。
  打印与显示是一对冤家,而今天恰恰是移动显示终端大行其道的时代。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便携播放器,甚至是任天堂与索尼公司的手掌游戏机都拥有画质细腻的显示屏,屏幕尺寸由小到大,几乎可以用任意一种人们习惯或喜欢的照片尺寸显示电子照片。人们打印照片更多是为了与人分享,当你可以怀揣成百上千张照片在自己的移动电子设备上时,分享变得如此简单。在移动显示终端迅速普及的今天,人们打印照片的数量在减少,甚至将照片输出的欲望都在降低。记得有人问我:你上次手写信件是在什么时候?现在我们可以问身边的人:你上次在家里打印照片是什么时候?
  用个人打印机打印文档或照片需要消耗昂贵的墨水,而且只有拿到打印结果的人才能看到。在网上发布同样的文档或照片不用花一分钱,而且无数人都能看到。
  结果就是,这年头购买和使用个人打印机的人比较少了。
  当多数人手中备有移动显示终端,人们开始考虑如何轻松分享与传递数据。柯达公司的未来产品营销主管Veneeta Eason说:“估计每天有2.5亿张照片上传到Facebook。”相信,我们微博上的照片与文字数据量同样大得惊人。通过社交媒体分享照片与文字,无论如何要比打印来得更容易、更快捷。
  一些公司提供了在线存储服务,这使得人们可以在多种设备上观看自己存储在云端的照片与文档。这同样让分享变得更容易、更自由。
  如果说移动显示终端的普及是改变人们打印再分享的根本,那么社交网络与在线存储服务则加速了人们习惯的转变。
  然而,今天仍非消费级喷墨打印机的末日,该类产品仍存在数量庞大的用户群,地区发展不均衡也为其继续生存创造了条件。不过,我们认为在未来10年,甚至20年,消费级喷墨打印机将走到尽头,成为少数人的打印机。
  独立显卡
  衰亡指数☆☆
  掘墓人:核芯显卡
  独立显卡简称“独显”,也就是图形处理单元(GPU,Graphic Processing Unit)的专用卡。显卡最早出现在1981年,是有IBM推出个人电脑时所搭载的显卡,它们分别是MDA(单色显卡)和CGA(彩色绘图卡)。然后是随着历史的进程MGA、VGA显卡慢慢出现, 3D显示时代随之开始了。然后到了我们熟知的AGP显卡时代,再到现今的PCI-Express时代。
  在近31年的显示长河之中,图形显示在PC产品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从黑白道彩色,从模拟到数字,再从2D到3D。这其中显卡的定义、规格、接口都在发生着改变,也在一次一次的发生着飞跃,但这不能改变电子设备高度集成化的进程。我们可以看到,曾经将显卡集成至主板芯片组,英特尔、AMD、英伟达、ATI、威盛等厂商都曾经做过此类产品。但时至今天,设计和研发实力更强的CPU制造商将CPU与GPU进行融合,也便出现了“核芯显卡”这样一个产物(简称“核显”)。
  核芯显卡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英特尔的Westmere微架构,代号为Clarkdale处理器上,它将一个45nm制程的GPU显示核心与32nm支撑的CPU中央处理器核心已成到一起,也便开始了CPU与GPu融合的先河。而同期,AMD也开始了他们向集成“核显”的进程。AMD的以代号为LIano的APU产品为代表,其开发了从移动平台到桌面平台的全系列产品。AMD在发布第一款APU产品时,宣称自己的APU产品是唯一可以做到CPU与GPU“真融合”的产品,既将CPU与GPU以32nm制程工艺封装在同一DIE之中。事实上,也确实是这个样子。   英特尔与AMD也因各自所擅长的方向不同,有着各自在不同方面有优势的产品。英特尔因核心架构和设计能力的优势,在处理器总线和CPU单元上的优势明显,核芯显卡经过三代产品的演进性能也在不断提高;而AMD则因其有着ATI的技术研发实力,使其核芯显卡的3D处理能力更为出色。
  如今英特尔与AMD的核芯显卡都可以达到甚至超越零售价在500元以内的独立显卡的性能。虽说核芯显卡的性能还不完美,应用软件支持方面也不完善,但终归这对于显卡制造商来说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消息。从而也有了AMD混合交火(Hybrid CrossFire)技术,将APU的核芯显卡与AMD低端独立显卡进行交火,以达到更好的显示效能;以及英特尔与Lucid研发的VIRTU显示虚拟化应用技术,可让核芯显卡与独立显卡的效能协同工作,使它们的效能叠加。
  通过市场状态我们可以看出,核芯显卡的确侵占了一部分低端独立显卡的市场。但混合交火、VIRTU显示虚拟化应用技术得已让核芯显卡与独立显卡的共荣的机会,而不是让它们相互残杀,在使它们同时发挥各自效能的同时让性能更加出色。无形之中就为人们的显示解决方案多出一种选择,这让两种产品形态可以共同发展。
  数码单反相机
  衰亡指数☆ ☆
  掘墓人:微单相机
  数码单反相机,辉煌了十年。我们并不是说数码单反相机问世于十年前,实际上,早在21年前,柯达就推出过世界首款数码单反相机。但数码单反进入民用领域,成为业余玩家手中的常见设备,恰好是10年前发生的事情。2002年,佳能、尼康、富士都推出了其针对业余用户的数码单反机身,而佳能和富士在更早的时候已经推出过其首款业余数码单反,只是功能和规格方面还不够成熟。2002年初发布的佳能EOS D60、尼康D100、富士S2 Pro,使很多摄影玩家第一次看到了拥有一台数码单反相机的希望。
  2003年秋天,佳能推出了世界上首款万元以下的数码单反相机EOS 300D,从此将数码单反相机彻底推向入门级用户。到了2005年,业余级数码单反相机已经细分成为三条不同的产品线,数码单反相机彻底走向大众消费者。2012年,最便宜的数码单反相机仅有3000多元,功能规格也非常强大。但是,数码单反相机的好日子貌似到头了。
  在本刊上一期杂志的刊首语中,我们为大家介绍了微单相机(可换镜头无反光板数码相机)四年来的发展历程。2012年夏天,微单相机在全球的出货量已经占到所有可换镜头相机的15%~20%,在日本本土市场已经达到40%以上。随着佳能正式加入战团,标志着微单类相机正式进入战国时代,数码单反相机则巅峰已过。8月21日,佳能公布了其最新的EF镜头产量数据:截止2012年8月3日,EF镜头总产量已达8000万支。但我们将过去数年的类似新闻汇总在一起,发现了这样一个秘密:可换镜头相机系统的镜头销售速度,已经进入瓶颈期,过去一两年来停滞不前。无论佳能还是尼康,生产(销售)出一千万支镜头所需的时间,从2011年开始不再缩短,而2011年,正是微单类相机开始在市场上有所建树的年份。
  很显然,数码单反相机的发展速度已经放缓。在专业摄影领域,数码单反相机的低位难以撼动,但业余级产品,尤其是入门级产品,正在面临微单相机的巨大挑战。2013年,业余级数码单反相机或许不会再保持3条以上的产品线,而全画幅、高像素、强操控将会是数码单反相机的仅存硕果。在未来,或许数码单反相机又将会回归成为专业摄影人士的专用品,业余用户用微单就足够了。
  只是,这一转化趋势会比较缓慢,或许需要5年以上。
  图形工作站
  衰亡指数☆☆
  掘墓人:一体工作站
  将工作站做成于一体电脑类似的产品形态,这似乎是个非常大的难题。因为工作站必须要求性能、可升级性、安全性等指标,才能达到作为一款工作站的标准。将一堆高性能硬件摆放在一个包括显示器在内的盒子中,这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必须让它具备出色的工业设计作为支撑,以达到合理的空间利用、整体散热、配置升级置换等要求。
  就在今年惠普发布了他们新研发的惠普Z1一体式工作站,一改以往人们对工作站的庞大体积、庞大功耗的印象。毕竟它是一用来做生产工具的产品,所以需要保证它的生产能力才是最关键的。换句话来说,必须要保证它的性能要达到足够的要求。它配备了至强处理器、ECC内存、Quadro系列专业显卡、企业级硬盘等,以及一款27英寸LED背光IPS显示器。它提供了较为合理的内部空间设计和散热设计,并为它设计了专有的系统标准以满足将来用户对工作站配置升级的需要。此外Z1的全部配件都可以免工具开箱、拆装硬件,这也极大地方便了IT对其进行管理和维护。
  据我们了解,目前能够将工作站做成“一体化”的只有惠普Z1这一款产品。虽然目前产品甚少,但相信伴随工业设计更加成熟、硬件性能的提升和散热需求的降低,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工作站级产品也会走上一体化的道路。
  家用NAS
  衰亡指数☆☆☆
  掘墓人:云端存储
  NAS,全称Network Attached Storage,译为网络附加存储。顾名思义,它是一种直接连接到IP网络中的存储设备,与传统概念中必须挂接在电脑主机上的专用存储设备(移动硬盘、闪存盘、企业级盘柜、磁盘阵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曾几何时,它也正因为部署灵活、管理方便、使用快捷、分享高效、成本优势等诸多特长,赢占了中低端企业存储市场。而且在家庭网络全面普及、数字家庭蔚然成风的大潮下,也出现了很多家用级的NAS产品,为家庭多媒体数据分享开辟了全新的天地。
  可惜好景不长,自从2010年云存储的概念迅速崛起之后,很多个人、家庭用户都逐渐将数据转移到了云端。一时间,微软skydrive、rayfile、QQ中转站、金山快盘、360云盘、百度网盘、华为网盘、115 网盘、易盘等等,各种云端的免费磁盘,大有消灭个人存储的势头。借助各种免费的云存储服务,个人用户几乎不用花费任何成本,即可拥有快捷、方便、易于分享的云存储空间。动辄15GB,甚至上百GB的免费网络存储空间,基本可以满足大部分个人用户分享数据的存储需求,而且无需特殊的网络配置与管理,你只要会上网、会用浏览器,基本就都可以快速使用,技术门槛并没比论坛、微薄发帖,或者电子邮件收发复杂多少,所以很快就博取了广大网民的芳心。既然有免费、省心的午餐,谁还会掏腰包给自己找麻烦呢?   但是,这些远在天边的“各种”云真的会是你我免费的存储饕餮宴么?也不尽然。毕竟这些云端的存储服务,都是架设在Internet之上的,它不仅直接受制于家庭宽带的传输能力,其后更会受到运营商存储性能、网络带宽的限制。即便是在今天国内宽带接入全面提速的大背景下,运营商端的存储性能将随着并发用户数的暴增而受到严峻的挑战。虽然你可以免费拥有上百GB的存储空间,但按照目前几百Kbps的实际网速,想填满它也不算是一个小工程啊!特别是当你主要以本地(家庭或企业网络内)数据分享为主时,架设在本地网络的NAS效率显然还是最佳的选择。而对于企业用户,NAS在安全、可靠、实时性、并发存储方便的优势仍是云存储服务无法企及的。
  因此,我们说,云端存储虽然可以在不少的数据分享应用领域,替代传统NAS存储的市场,但要想彻底剿灭NAS,即便是在家庭应用环境,也还是不太现实的事儿。
  笔记本电脑的光驱和硬盘
  衰亡指数☆☆☆
  掘墓人:闪存设备
  还有人记得“三轴”笔记本电脑吗?如果你记得,你一定是10多年的老笔记本用户了。所谓的“轴(Spindle)”,指的是马达转轴,即笔记本电脑中有几个设备使用马达转轴,尤指存储设备。老式的笔记本电脑其实也有“三转两响”:软盘驱动器、硬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以及PC喇叭、扬声器。
  大概在十年前,软盘驱动器终于销声匿迹,于是主流的笔记本电脑都开始转向“双轴”设计,即内置硬盘和光驱。一些非常轻薄的笔记本电脑为了节省空间,就取消了内置的光驱,被称为“单轴”笔记本电脑。
  然而现在,“双轴”笔记本电脑又面临着消亡的命运,“单轴”甚至“无轴”的笔记本电脑大行其道。我们本期杂志做了一个超极本的评测专题,大家可以看看,这些产品已经全部取消了内置光驱,而且部分高端型号都采用了SSD固态硬盘配置,连传统的硬盘也取消了。在SSD中,是根本不存在马达转轴这样的机械结构的,所以,用SSD的超极本就可以算作“无轴”笔记本电脑。
  不仅仅是超极本,我们近期还测试了多款更大尺寸的笔记本电脑,例如联想扬天V480、华硕X501A,他们的屏幕尺寸达到了14、15英寸,而且也不属于极端追求便携的超极本,但它们同样没有内置光驱。
  闪存,扮演者光存储和传统硬盘杀手的角色,惟一的不利因素就是价格。在笔记本电脑领域,光驱已经奄奄一息,传统硬盘则凭借更高的性价比还在苟延残喘。
  CPU
  衰亡指数☆☆☆
  掘墓人:新一代酷睿处理器、APU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被称为整台电脑的心脏的核心部件,它的变革必然会影响整个产业链的改变。自从1971年英特尔推出第一款微型处理器之后,便开始了至今都未曾改变的微型计算机的结构定义。CPU这颗通用处理器,一直承载着PC行业发展风向标的重任。周边的存储、输出设备都要与其为核心,接收指令并协同工作。
  但时至2010年年初,这一局面似乎发生了些许变化。CPU也不再单纯的依据摩尔定律,而更新着晶体管数量、制程工艺了。以英特尔为首的处理器制造商开始把图形显示单元(GPU,Graphic Processing Unit)与CPU结合,便孕育出了一个不再是我们最初所认识的那个CPU。在英特尔将制程更新至32nm的同时,还将一个45nm制程的显示核心与之“粘”在了一起,这就是Westmere微架构。两个DIE被固定在了同一块基板上,一个CPU和一个GPU,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它已经不再是CPU了。然而英特尔也并没有对这样的产品做出一个完整的定义(只是更名为新酷睿),虽然“CPU”这个名字还在延续,但它已不再是曾经的那个CPU了。
  同是世界处理器制造巨头的AMD,也在稍后推出了APU(Accelerated Processing Unit,加速处理器)系列产品。其实我们可以认为,英特尔在2010年推出Westmere微架构,将GPU与CPU集合也是被AMD所逼。AMD在之前的一段时间里,一直在宣扬自己的Fusion(融聚)理念、3A平台(AMD CPU、AMD芯片组、AMD独立显卡)。虽说AMD在收购显示核心巨头ATI之后,成为了世界上惟一拥有CPU、芯片组、显示核心研发能力的厂商,但AMD并没有在第一时间推出GPU与CPU“融”在一起的产品。这与其产品线之间的相互保护有关,不得不承认AMD在资源上加的时候却稍显落后。
  经过实际产品性能和市场的考验,我们不得不承认将GPU与CPU进行整合确实是一个明智之举,一是这样能加速CPU与GPU之间的协同工作提高效率,二是能够提供更高集成度和更简单的系统解决方案。通过产业链的改变和市场的反馈,消费者对改变之后的产品的接受程度很好。不论在桌面平台还是移动平台,消费者的购买选择都没有受到影响。毕竟集合了CPU与GPU的产品拥有好的性能和更高的集成度,带给消费者更多价值,消费者也会欣然掏腰包来为产品买单。
  但这一切并不意味着传统意义上的CPU就此死亡了,那些需要大量密集型通用计算能力的平台仍需要一颗强大的CPU作为支撑。或是需要强大3D显示输出的平台,它们不需要核心显卡那么低下的性能,而是需要超强的图形处理能力。因此,单独的CPU产品在市场中仍有着很大的空间。而究竟未来的处理器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呢?我们暂时还需要随着时间的延续而等待。
  Windows开始按键
  衰亡指数☆☆☆
  掘墓人:触控界面
  微软对于主流电脑用户操作方式的把控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特别是随着Windows 95登场而统治PC近20年的“Windows开始按键”,更是成为当今电脑应用现实上的标准操作。对于很多普通电脑用户而言,似乎,要用电脑,就必须从“开始”键,这已经是一种习惯,天经地义了。
  然而,这个看似已经深入大家骨髓的电脑习惯,时下也正受到来自各方的挑战。微软的夙敌苹果,在图形操作界面上一直以Mac OS笑傲着Windows。近年来随着iPhone、iPad以及安卓系列智能终端设备的迅速普及,一股以触控技术为基础的信息终端操作方式,正悄然改变着我们的操控习惯。当你习惯了,用手指在手机屏幕上横竖滑屏看内容、双指捏合缩放图像后,回到电脑前,仍然让你用冰冷的鼠标、触摸板、指点杆来遥控屏幕,谁还能忍得了呢?特别是当抱着Pad玩了一天的微博,回到家里,换到笔记本电脑上继续看微博时,你一定也经常和我一样,一个不小心就会用手指习惯性地去戳本本的脸了。唉,我们不得不承认,用户的操作习惯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改变了!   显然,基于鼠标、键盘而开发的“Windows开始按键”操控界面,已经不适合今天的触控时代了。这也是微软的智能操作系列Windows Mobile一直广受诟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人都在指责“Windows开始按键”扼杀了人类最自然的触控天性,这也成就了苹果iOS和安卓系统所塑造的“桌面+Dock”组合操控方式的移动霸主地位。
  现在,就连微软自己也坐不住了,自己开始对曾经引以为豪的“Windows开始按键”痛下杀手,将自己在智能终端市场上初获成功的Windows Phone界面Metro UI,勇敢地引入到了最新一代的主流PC操作系统Windows 8之上。微软此举无疑是将宝押在了触摸式一体电脑和平板电脑上,它相信未来的主流电脑,将是他们的天下,而传统键鼠模式操控电脑,将退到后台。而Metro UI更深层的用意,显然是要借助微软几十年来对PC操作界面绝对的统治地位,以统一的操作习惯,一统移动操作市场,从而成功地在移动互联时代延续自己操作系统界的霸主地位。试想,如若能够有一个操作系统令你在手机、Pad和电脑上的操作习惯、应用程序都完全一致,无需任何改变,而且又非常惬意,那岂不是快哉?
  不过,正所谓“路漫漫兮其修远…”这么一个根深蒂固的用户操作习惯,真就可以被一个厂商牵着鼻子乱走么?毕竟现在触控操作体验在一些精细操控设计方面,还是无法真正提换掉“键鼠”组合,而Metro UI在键鼠操作上,则又显捉襟见肘,所以想现在就埋葬掉这个“Windows开始按键”,还真得看看民意了!
  传统光源投影机
  衰亡指数☆☆☆☆
  掘墓人:LED、激光光源投影机
  绝大多数人对于投影机的认识很难深入到光源方面,但目前一场巨大的变革正在这一领域发生。使用传统UHE/UHP灯泡投影机的用户,必须在使用过程中忍受高温、高噪音、高能耗等不良使用条件带来的困扰,而且一般3000小时左右的寿命使用户一段时间就要更换灯泡。最可悲的是,这些不良因素已经被用户默认为正常情况,并且被欣然接受,用户在抱怨的同时毫无办法。
  近些年诞生的新光源投影机彻底杜绝了以上现象的发生。所谓新光源其实是LED与激光光源的统称,目前常见的新光源包括LED、LED&激光混合以及纯激光三类,厂商根据应用层面的不同来选择适应的技术。总的来讲,新光源对比传统光源具有极大的优势。首先新光源投影机体积小、散热量低,可以大大简化投影机的结构,有些采用LED光源的投影机重量甚至可以减到90g以内,而且投影模块还可以内置于手机、数码相机等手持设备中,同时重量在1kg以下的超便携投影机已经成为个人娱乐的好选择。
  其次,新光源在投影机中应用最大的特点就是寿命长。传统投影机的灯泡寿命仅有3000小时,采用低亮度模式,最长也只能达到6000小时。同时灯泡的价格也非常昂贵,一般都在1000元左右。而新光源的寿命极长,理论上最长可以长达10万小时,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机型光源寿命都在30000小时左右,在使用过程中根本不用考虑寿命问题。
  此外,对于投影机来说,画面的色彩也非常重要。传统投影机的色彩饱和度一般都在NTSC色域范围的80%以下,家用机的色彩会稍好一些,而采用新光源就会让色域范围大大提升。一般色域范围都在NTSC色域的12%左右,大大超出了传统光源的色域。
  这些也仅仅是LED光源最主要的优势,除此之外,包括无汞的环保特性、低耗电量等特点,也都让其成为传统光源技术的掘墓人。
  在光源更迭的同时,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投影机厂商开始在新光源机型上增加了更多的功能,以提升其附加价值。外观方面,新光源投影机外形更亮丽、体积更小桥;功能上,加入短焦设计、即开即关等;性能方面,亮度越来越高、色彩表现保持了高水准。
  以上谈了这么多新光源的优势,而且可以肯定的是,作为未来趋势,还将会有更多厂商涉足这一领域。亮度和成本将是各大厂商下一步关注的重点,一旦在这两项中有突破,新光源将迅速占领整个投影市场。
  传统家用台式电脑
  衰亡指数☆☆☆☆
  掘墓人:一体电脑
  我们都能回想到90年代末,每人家里如果有一台电脑那真是非常自豪了。那时是个人微型计算机走入中国家庭的年代,市场上的计算机基本上都是主机+CRT显示器的结构,主机主要是塔式机箱或卧式机箱。而经过十多年的演变,主机内限制机箱大小的主板面积由ATX演变成Micro ATX、Mini-ITX,机箱在不断地变小。直至今天机箱不见了,CRT显示器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带有机箱中所有部件的“LCD显示器”——一体电脑。
  虽然有苹果的iMac一直在延续,但它相比PC终归还是相对小众的产品。自2009年开始,以联想为代表的品牌电脑商,开始大肆宣传一体电脑。一时间,一体电脑成为了各家厂商争先研发和争夺的市场地带。如果这个品牌没有自己的一体电脑产品推出,真不好意思再在市场中立足。
  终归电子设备还是在延续着更小、更轻的轨迹再向前发展,有了今天的一体电脑也要归结于电脑上游企业的技术更新。更小的主板、更低功耗的CPU、更强的计算和图形处理能力、LED液晶显示器,这一系列注定了一体电脑的诞生和辉煌。
  渐渐地家用电脑开始有了细分。家用电脑开始有普通家用电脑、HTPC、游戏电脑等分支。HTPC和游戏电脑开始向着高端、精致的方向去发展,而真正是大众需要的普通家用电脑(PC)开始了一体化的变革。从2009年、2010年一体电脑销售和市场占有率的猛增,到2011年和2012年第一季度一体电脑的增长数量一样可观。就连我们身边的消费者,在考虑购买一台新电脑,首选都已经成为了一体电脑。笨重、庞大的主机+CRT或LCD显示器的陈旧搭配已经不再是人们追求的对象,体积小巧、占用空间小、搬运方便、易于连接、易于打理的一体电脑已经成为了消费者们心中香饽饽。传统家用台式电脑,想必在近些年被惨遭淘汰。
  键盘鼠标
  衰亡指数☆☆☆☆   掘墓人:触控面板
  计算机键盘恐怕我们每个人都不陌生,从小到大我们操作电脑没有能离开它的。其实店盘最早出现在打字机上,进而键盘的键位和布局在不停的改变和演进,随之发展成我们常见的QWERTY键盘。
  而鼠标则是一个专门为计算机而诞生的产物。最早的时候计算机是没有鼠标的,而随着图形界面的出现,键盘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便捷的使用计算机了,从而促使了鼠标的诞生。它就像一只拖着常常尾巴的小老鼠,在人们的手掌之下滑来滑去。
  而这分别有着144年和44年历史的键盘和鼠标,也在悄然的被其他产品所代替。例如语音识别、体感控制、触控技术等等。这其中语音识别还不够成熟,体感控制还在发展之中,触控技术就算是最为成熟的产品了。以最先锋的产品来说,那就不得不说2007年开始发售的iPhone手机了。多点触控技术的引入,可以说是iPhone成功的关键。随之,多点触控技术开始由小屏幕向大屏幕上发展。带有触控功能的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一体电脑等产品越来越多,其他的电子广告牌等专业领域也开始了发展。
  触控技术离不开触控面板,触控面板有分为多种技术来实现,可分为电阻式、电容式、光学式、音波式四种。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优势,但最终它们达到的目的都是让操控变得更简便,更加直观,更人性化。就以目前市面上可以见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一体电脑而言,它们各自都在给自己贴上“触控”的标签,生怕自己会在这一轮变革中被落下。那么我们是否可以预言将来键盘、鼠标这样的输入设备会走向灭亡呢?很可能会的,触控技术和触控应用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成熟,这样今后人们的操作习惯将会改变。
  机械硬盘
  衰亡指数☆☆☆☆
  掘墓人:SSD固态硬盘
  机械硬盘也就是我们常见PC内的硬盘,也被称为传统硬盘。简单的说它主要由盘片,磁头,马达,磁头控制器,接口,缓存等几个部分组成。机械硬盘的盘片由金属和磁粉构成,每个硬盘之中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盘片,通过马达来对其进行驱动旋转,由磁头的移动来对数据完成查找和读写。机械硬盘以价格低廉、容量大,可擦写次数多,使用寿命长等优势。
  固态硬盘自1989年诞生,便默默无闻的发展着,直至2009年才开始大肆的发展。顾名思义,固态硬盘(SSD,Solid State Drive)既不会像传统硬盘那样去转动盘片和磁头读写。它是由数个Nand Flash、控制单元、接口和缓存组成,就像由数个我们常见的闪存盘/卡所并联组成的高速存储单元。固态硬盘有着读写速度快、防震、低功耗、无噪声、低发热、适应环境多等特点。
  自2009年,由于硬件爱好者和发烧友们对磁盘读写这个在整个PC系统中的瓶颈的强烈不满,便开始了对固态硬盘的追捧。虽然固态硬盘的优势明显,但固态硬盘的容量和寿命来说都是比较大的问题。固态硬盘的Nand Flash有分为单层单元(SLC,Single Level Cell)和多层单元(MLC,Multi Leveled Cell)。SLC有着结构简单、读写速度快、寿命长的特点;MLC则因其比SLC多一层存储空间,而获得了多一倍的存储空间,但读写速度、使用寿命要相对降低。
  2011年至2012年这段时间从硬件技术发展来说,固态硬盘也在于硬件产业发生着改变。最先以苹果MacBook Air为首,以及英特尔超极本(Ultra Book)等的移动平台在推进着固态硬盘产品的应用。而英特尔所研发的基于固态硬盘的应用也为用户提供了多种选择,例如智能响应技术(SRT,Smart Response Technology),快速存储技术(RST,Rapid Storage Technology)等应用。这些应用也在推进这Nand Flash制程更新、控制器和接口的更新,以消费者不断提升的存储需求等原因,各个固态硬盘制造商的出货量猛增,产品的价格在不断下降,固态硬盘的普及之势也随之降临。
  固态硬盘的技术在不断成熟,价格也在不断降低。相信固态硬盘将来在移动平台、以及小存储容量的台式电脑,甚至到工作站和服务器等都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但传统的机械硬盘会消失吗?应该不会的,因为在价格、安全性和存储容量方面,机械硬盘还有着很大的优势。相信在近些年见,固态硬盘与传统硬盘将会是共存和互补的关系。
  MP4播放器
  衰亡指数☆☆☆☆☆
  掘墓人:智能手机
  2002年,爱可视发布了全球第一款内置解码技术和大屏幕彩屏支持MPEG4格式视频播放的MP4播放器(又称PMP,便携式媒体播放器)。2003年9月,爱可视携AV300系列进入中国市场,由此拉开了中国MP4产业的序幕。MP4的出现,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方式,小巧的机身,几个简单的按钮,就能随时随地观看视频,地铁里、公交车上、火车上,站着、坐着、躺着,只要你喜欢,怎么着都可以。MP4的出现,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轻松。
  回顾MP4从出现到现在的十年间,MP4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小屏幕到大屏幕,从标清到高清,从按键操控到触摸,从单一功能到智能多能,MP4一路高歌猛进,从小众产品到大众产品。但是从2010年开始,MP4的发展开始走向下坡路,各种MP4会灭亡的论调开始出现。
  出现这样的窘境,一方面是MP4自身的发展遇到了瓶颈。视频播放是MP4的核心功能,目前720p和1080p两大高清视频已经是各类MP4播放器的主流配置,而在视频格式上, MP4也广泛支持目前主流的DivX、MPEG1/2/4、H.264、VC-1、WMV9、RV8/9等全格式,特别是高清视频资源的MPEG2-TS、H.264以及VC-1三大格式都已经支持到1080p。可以说,在视频播放能力的支持上,MP4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对高度,这也意味着MP4的视频之路也达到了瓶颈。于是MP4开始向智能化发展,内置WiFi,内置操作系统等等,同时也延伸出了MID这一过渡型产品。但是,这还是没能阻止智能手机对于MP4市场的蚕食。
  一方面,苹果iPhone的出现颠覆了手机业,厂商和消费者开始疯狂迷恋iPhone所带来的新体验。酣畅淋漓的触摸体验,资源广泛的软件以及游戏支持,让大家的目光又转移到了手机上。在苹果iPhone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手机产品加强了多媒体方面的性能。凭借自身开放系统扩展支持,以及840×480高清大屏和高达1GHz的CPU主频,加上内置GB级别内存和扩展卡的支持等硬件的不断增强,720p高清视频对于手机来说已经不在话下。并且智能手机支持720p甚至1080p视频格式的录制和回放,并且引入了HDMI高清输出,可在电视上实现更大的显示体验,享受高清电影。传统MP4的视频功能主导的市场正在被传统数码产品蚕食。   和MP4产品相比,智能手机更具有互联网无线便利体验,而且不论是苹果的iPhone,还是安卓智能手机,都采用智能操作系统,凭借各自优秀的用户体验和丰富的软件应用扩展赢得了消费者青睐。虽然一些厂商也让MP4走向智能之路,内置安卓操作系统,但是MP4能实现的功能,智能手机都能实现,甚至比其更为出色。谁还愿意左手一个手机,右手一个MP4地拿着。去年,在地铁里还能看到有人用MP4看视频,但是今年,大家都在用手机看美剧、看韩剧、看动漫。
  光存储设备
  衰亡指数☆☆☆☆☆
  掘墓人:闪存设备
  光存储设备,我们俗称其为“光驱”。光驱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弥补软盘驱动器、Zip驱动器的存储介质价格昂贵和携带不便等问题的。光存储是由光盘表面的介质影响,光盘上有凹凸不平的小坑,光照射到上面有不同的反射,再转化为0、1的数字信号就成了光存储。无论是CD光盘、DVD光盘、蓝光等光存储介质,采用的存储方式都与软盘、硬盘相同。
  然而发展至今,光存储已经成为了我们PC配置中的一个“鸡肋”产品。因为消费者在选择移动存储设备时,慢慢开始更加倾向于闪存设备。闪存设备有着体积小、携带方便、安全性高、可重复擦写等特点。其实光存储一样也有着体积小(主要是薄),影音产业发行传播简单等特点。但我认为,最为影响它的并不是这些特点,而很大一部分是接口。USB接口设备到如今已经非常普遍,移动数据使用闪存盘,即省时又省力。另外我们也可以注意到,闪存盘的价格也在急剧下降,这使其成为了光存储设备的又一大“杀手”。
  现今,在出版发行方面CD(容量700MB)、DVD(容量4.6GB)、BD(容量25GB),还有着非常大的优势。但是在消费者个人应用方面,用户们越来越不认可这些光存储产品了。设想,会不会将来有一天,出版发行也开始用闪存盘来实现?不好说哦。
  Firewire IEEE1394
  衰亡指数☆☆☆☆☆
  掘墓人:USB 3.0
  Firewire IEEE1394,我们也会把它称作“火线”或“1394”接口。这个曾一直被苹果所推崇的接口标准,经过授权不同的制造商可以为其使用不同的商品名称。最初这个接口的设计之初,是为了满足影像编辑用户来对PC外部存储设备中的影像进行编辑的读写需要。
  火线接口因为它有着自己独立的接口规格,而且线缆和接口的成本都比较高,另外还需要向苹果交很多的授权费用,这另它在业内的拥护者并不多。常见的IEEE 1394a-2000和IEEE 1394b-2002规格接口的传输速率分别可以达到400Mbps和800Mbps,这相比可以达到480Mbps的USB 2.0接口和5Gbps的USB 3.0接口而言,速度上也不再有优势。而在接口成本上,授权费用上,USB接口的优势也更加明显。
  目前采用USB接口的影像设备、移动存储设备越来越多,相对的采用Firewire IEEE1394接口的产品少之又少。USB 3.0的优势更加凸显,将为我们开启移动存储时代的另一个新篇章。
  上网本
  衰亡指数☆☆☆☆☆
  掘墓人:平板电脑和超极本
  2008年4月,英特尔发布其凌动(Atom)处理器,这是一种性能较低,但功耗比英特尔主流处理器低得多的产品,英特尔期望将这种处理器应用在移动互联网设备上(MID)。何谓移动互联网设备?在当时这一概念还非常混乱。一些厂商推出了类似平板电脑的产品,具备物理键盘和中等尺寸的屏幕,另一些厂商则推崇手写笔操作。然而最终有一类产品脱颖而出:上网本。
  其实华硕早在2007年底就发布了上网本的前身:Eee PC,采用低电压版的赛扬处理器。英特尔在智能手机领域受挫之后,开始发现这类迷你小笔记本电脑的潜力,于是凌动处理器+Eee PC的构造设计,就成为了上网本的标准模样。
  2009年,有十余个PC品牌加入上网本的战团,而来自于其他领域品牌的上网本型号更数不胜数。2009年春节期间,本刊全体成员特别制作了一篇封面报道文章:“上网本的暖春”(2009年第3期),对于上网本`的产品现状、`应用体验和发展前景进行过细致的分析,并且大胆地给出了一个结论:上网本是一种过渡产品,存活时间预计在3年以内,最迟2012年,上网本即将销声匿迹。
  3年半过去了,我们的预言与现实惊人地一致。上网本会死,现在谁都看得出来。但是在2009年初,上网本如日中天,而且刚刚问世只有半年多时间,为何上网本从诞生之时就注定了消亡?2010年发布的iPad、2011年出现的超极本,都不是上网本消亡的根本原因,即便没有它们,也会有其他形态的产品来消灭上网本。上网本失败的根源,在于其试图提供一种完整的应用体验,延续用户的使用习惯,但却没有充分优化的软硬件来实现这一点。
  当初无数人选择上网本,都是冲着它能够像一台笔记本电脑一样,运行所有你熟悉的应用软件,采用相同的操作方式,并且体积重量小得多,电池续航时间长,价格还便宜。这看似很不错,完全符合移动计算的发展趋势——更轻、续航更久、价格更低。然而实际上呢?你的确可以运行Office办公软件、看视频、听音乐、上网冲浪,但你不得不付出十倍的耐心来忍耐和等待:显示一个较大的文档需要很长时间,看全高清的视频可能会不连贯,上网玩开心农场,都像看幻灯片一样……上网本试图提供完整的用户体验,但却只能提供完全失败的用户体验。
  对此,消费者将如何选择?自然是将其淘汰。我家种的那台上网本(2010年的第二代产品),已经有超过1年半没开机过了,因为我用过了iPad,用过了超极本,已经无法忍受上网本的响应速度。
其他文献
1、企业标准分几种?答:根据《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第六条的规定,企业标准有以下几种:1.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定的企业产品标准;2.为提高产品质量
1984年11月,11个人带着20万人民币,在这间小平房中创办了中科院计算所公司,开始了联想了创业之路。17年后的联想,市值已近400亿元,拥有8500多名员工,占有中国PC市场28.9%,亚
课外活动时,肖明和李佳两位同学对今天化学课上的情景进行讨论。“今天上课老师用浓氨水和酚酞试液做实验时,教室里呛味太大了,我们能不能帮老师改进一下这个实验呢?”李佳同
常规的直肠镜检查有无血吸虫卵一直以咬切式取样钳伸入镜筒,钳取1~2块肠粘膜,置显微镜下观察。这种取样方法受到部位的限制,观察费时,还必须同时使用直肠镜、取样钳和显微镜,
德育需要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 Moral education needs to be formed in a subtle way, starting from a young age and starting from a small age.
泵送砼工艺效率高、浇灌速度快、机械化程度高,在国内大体积砼工程中已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大体积砼工程裂缝时有发生,给工程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泵送大体积砼工程的裂缝
有人问柳传志,回顾联想创业初期几间小平房,是一种什么感觉。柳传志豪情万丈地回答,20年后元庆看现在的联想就和我看创业初期的联想一样。 Someone asked Liu Chuanzhi, rec
有关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C—12一、选择题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华裔科学家、钱学森堂侄钱永健与另外两名美国科学家下村修、马丁·沙尔菲,以奖励他们三人在发现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在生物学教学中,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出身红色家庭的孔丹,早早经历了人生的波峰浪谷、极致体验。他的光大、中信生涯,是他年少信仰与市场追求的复合 Kong Dan came from a red family, early experience of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