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生中,其实并没有成功与失败的绝对准则,只有不断地自我提升,自我调整,站在命运十字路口的大学生,不要逃避,只要你迈出了第一步,或许就会有出路。每个人一定要靠信心和智慧找到一条符合自己实际的路。
大学生 生存意识
有自己的成功方式
每个人都有他的路,人的不幸往往在于他不想走自己的那条路,总是想走别人的路。成功的第一步,你就要敢于和别人不一样。
人在旅途并非一帆风顺,人生像一台戏,社会是一个舞台,每个人都是一个演员,要能掌握“剧情”和情绪,全身心投入,从一个角色转换到另一个角色,生存之道需要这样的弹性。成功的事物必有其合理的原因,成功体现了事物规律,而模仿成功者并不一定就能成功,只有从本质上认识了成功才能获得成功。
未来是无限的
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是一种积累,生活中,任何大事情都是小事情组成的。当今的大学生刚踏上社会时,必懷好多憧憬,恨不得一天当十天用,把所有美好的理想都付诸行动,初生牛犊的那种勇敢加上新的角色身份所激起的猎奇心。但是,成就事业的人不一定都占据最好的开始,却一定能用心做到最后。生命是一场马拉松比赛,也如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所说“怀才就像怀孕,时间一长自然就看出来了。”
学会自我教育
一个人的知识只有10%是靠正规教育获得的,而90%的知识是在工作和实践以及职业的学习中获得的。或者说人生获得生存能力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传播获得的即知识,另一个是靠自己积累的知识就是经验。在当今大众教育普及的社会,人更多是靠经验,而不仅仅是靠知识生存。人的素质就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容易被人看到的学历和专业只是一部份,而真正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因素更多地取决于他的价值观、责任感,毅力和协调能力等。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仅仅是知识,还有比知识更重要更复杂的是做人和做事的原则及规范,即解决个体如何社会化的问题。正如有的社会学者所总结的那样,在学生社会化过程中,学校固然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但离开学校这个环节同样可能实现一个人的良好的社会化过程,它来自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因为,人生的成就,不是单靠知识就能打造的,知识只是其中的一环而已,像毛泽东、斯大林、高尔基这样的伟大的人物,他们并没有上过大学,他们实际上就是自我培养的。
动机是自我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因为动机比能力更重要,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而动机的激发是无限的,自我激励是人的行为的钥匙和行为的键钮。在龟免赛跑的故事中,兔子象征着能力高超,乌龟象征着动机强烈,但最终还是乌龟先于兔子跑到终点。自食其力远胜于无所事事,从最底层的事做起,往往就能爬到高处,没有多少人能生下来就处于社会的上层,更多的人都是从底层奋斗成功的。
在生活和事业的各方面,才智的功能远不如性格,头脑的功能远不如心性,天分远不如自制力、毅力等教养,历史上任何伟大的成就都可以称为热情的胜利。现实中,许多大学生就像一只在人海中失去方向的船,漫无边际地生活着,不知道未来在哪里,只是在原地打转。对优质工作的向往和对耐受力的低下,正成为青年一代的一个悖论。他们无所事事,工作三心二意,换工作比换衣服还快,或者干脆就长期待业在家,依靠日渐年迈的父母供养。二十多岁仍处于人生的模糊期,没有明确的家庭责任,更谈不上社会成就感。在人生旅途中,我们总会面对许多关口,需要做出自己的选择。如果屈服于他人的意志和准则,随波遂流,那永远也达不到理想的彼岸,命运是动词,唯有掌握生命之舵,才能驶进花开之境。这就需要大学生们有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有胸怀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千万不要让别人驾驶你的生命之车,而要自己稳稳地坐在驾驶的位置上而不随波逐流。
实现自我教育就要把自己融入社会,在今天的社会里,人脉资源是一种潜在的无形资产和巨大的财富。30岁靠专业,30岁后靠人脉,永远不要靠自己一人花100%的的力量,而要靠100人花1%的力量。马克思有句名言“人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句话说明了人脉网格越大,你的能量就越大。有一项调查了几百名职业工作者和技术工作者,发现有56%的被调查者是通过关系找到工作的,其它20%是通过自己的申请找到工作的,可见人脉的力量。正如淑本华所说“一个人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其成就必然有限,这样好比在孤岛上的鲁宾逊一样,尽二十年之力也只能求得自身之温饱,惟有在社会里,才能完全发挥其力量,并获得很大的成就”(《淑本华人生哲学》P43,九州出版社2006年版)。因为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由他的专业技术,而85%则要靠人际关系和他为人处事的能力,世俗的生活评判一个人的成就与否,主要看他与社会融合的程度。如果社会是一杯水,你就应是一杯速溶的咖啡,其可溶度为100%,相反,如果你是一块永不被水溶化的石头,你就不会得到社会的承认。
自我教育还需确立适合自己的目标,人生固然要有一些远大的理想,可惜理想“大了”或“远了”之后,就有些空了,像雾一样会散。可有多少人真的能把少时立下的“远大”理想埋在心中,并为之一生穷追不舍呢,制定适应的目标才容易实现。因此大目标最好能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所谓够得着的目标,要能够看得见,才会觉得他就在不远处,是比较容易达到的。这就会给你巨大的信念,或者说只有一个人能告诉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那个人就是你自己,也只有一个地方能找到你的目标,那就是你的心理。一句话,做你擅长的事情,那么总有一样东西,总有一种事业会让你人生大放异彩和出类拔萃。很多人都会把他的愿望的实现往后无限延伸,后来理想变成了梦想,然后,梦想变成了妄想,妄想变成了终身遗憾。正如苏拉底所说“请看天上的月亮吧,你越是拼命地追她,她越是不让你追上,而当你一心一意赶自己路的时候,她却紧紧地跟随着你。”
[1] 薛立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M].2008年第一版.
[2] 淑本华人生哲学[M].九州出版社,2006.
大学生 生存意识
有自己的成功方式
每个人都有他的路,人的不幸往往在于他不想走自己的那条路,总是想走别人的路。成功的第一步,你就要敢于和别人不一样。
人在旅途并非一帆风顺,人生像一台戏,社会是一个舞台,每个人都是一个演员,要能掌握“剧情”和情绪,全身心投入,从一个角色转换到另一个角色,生存之道需要这样的弹性。成功的事物必有其合理的原因,成功体现了事物规律,而模仿成功者并不一定就能成功,只有从本质上认识了成功才能获得成功。
未来是无限的
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是一种积累,生活中,任何大事情都是小事情组成的。当今的大学生刚踏上社会时,必懷好多憧憬,恨不得一天当十天用,把所有美好的理想都付诸行动,初生牛犊的那种勇敢加上新的角色身份所激起的猎奇心。但是,成就事业的人不一定都占据最好的开始,却一定能用心做到最后。生命是一场马拉松比赛,也如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所说“怀才就像怀孕,时间一长自然就看出来了。”
学会自我教育
一个人的知识只有10%是靠正规教育获得的,而90%的知识是在工作和实践以及职业的学习中获得的。或者说人生获得生存能力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传播获得的即知识,另一个是靠自己积累的知识就是经验。在当今大众教育普及的社会,人更多是靠经验,而不仅仅是靠知识生存。人的素质就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容易被人看到的学历和专业只是一部份,而真正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因素更多地取决于他的价值观、责任感,毅力和协调能力等。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仅仅是知识,还有比知识更重要更复杂的是做人和做事的原则及规范,即解决个体如何社会化的问题。正如有的社会学者所总结的那样,在学生社会化过程中,学校固然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但离开学校这个环节同样可能实现一个人的良好的社会化过程,它来自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因为,人生的成就,不是单靠知识就能打造的,知识只是其中的一环而已,像毛泽东、斯大林、高尔基这样的伟大的人物,他们并没有上过大学,他们实际上就是自我培养的。
动机是自我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因为动机比能力更重要,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而动机的激发是无限的,自我激励是人的行为的钥匙和行为的键钮。在龟免赛跑的故事中,兔子象征着能力高超,乌龟象征着动机强烈,但最终还是乌龟先于兔子跑到终点。自食其力远胜于无所事事,从最底层的事做起,往往就能爬到高处,没有多少人能生下来就处于社会的上层,更多的人都是从底层奋斗成功的。
在生活和事业的各方面,才智的功能远不如性格,头脑的功能远不如心性,天分远不如自制力、毅力等教养,历史上任何伟大的成就都可以称为热情的胜利。现实中,许多大学生就像一只在人海中失去方向的船,漫无边际地生活着,不知道未来在哪里,只是在原地打转。对优质工作的向往和对耐受力的低下,正成为青年一代的一个悖论。他们无所事事,工作三心二意,换工作比换衣服还快,或者干脆就长期待业在家,依靠日渐年迈的父母供养。二十多岁仍处于人生的模糊期,没有明确的家庭责任,更谈不上社会成就感。在人生旅途中,我们总会面对许多关口,需要做出自己的选择。如果屈服于他人的意志和准则,随波遂流,那永远也达不到理想的彼岸,命运是动词,唯有掌握生命之舵,才能驶进花开之境。这就需要大学生们有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有胸怀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千万不要让别人驾驶你的生命之车,而要自己稳稳地坐在驾驶的位置上而不随波逐流。
实现自我教育就要把自己融入社会,在今天的社会里,人脉资源是一种潜在的无形资产和巨大的财富。30岁靠专业,30岁后靠人脉,永远不要靠自己一人花100%的的力量,而要靠100人花1%的力量。马克思有句名言“人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句话说明了人脉网格越大,你的能量就越大。有一项调查了几百名职业工作者和技术工作者,发现有56%的被调查者是通过关系找到工作的,其它20%是通过自己的申请找到工作的,可见人脉的力量。正如淑本华所说“一个人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其成就必然有限,这样好比在孤岛上的鲁宾逊一样,尽二十年之力也只能求得自身之温饱,惟有在社会里,才能完全发挥其力量,并获得很大的成就”(《淑本华人生哲学》P43,九州出版社2006年版)。因为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由他的专业技术,而85%则要靠人际关系和他为人处事的能力,世俗的生活评判一个人的成就与否,主要看他与社会融合的程度。如果社会是一杯水,你就应是一杯速溶的咖啡,其可溶度为100%,相反,如果你是一块永不被水溶化的石头,你就不会得到社会的承认。
自我教育还需确立适合自己的目标,人生固然要有一些远大的理想,可惜理想“大了”或“远了”之后,就有些空了,像雾一样会散。可有多少人真的能把少时立下的“远大”理想埋在心中,并为之一生穷追不舍呢,制定适应的目标才容易实现。因此大目标最好能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所谓够得着的目标,要能够看得见,才会觉得他就在不远处,是比较容易达到的。这就会给你巨大的信念,或者说只有一个人能告诉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那个人就是你自己,也只有一个地方能找到你的目标,那就是你的心理。一句话,做你擅长的事情,那么总有一样东西,总有一种事业会让你人生大放异彩和出类拔萃。很多人都会把他的愿望的实现往后无限延伸,后来理想变成了梦想,然后,梦想变成了妄想,妄想变成了终身遗憾。正如苏拉底所说“请看天上的月亮吧,你越是拼命地追她,她越是不让你追上,而当你一心一意赶自己路的时候,她却紧紧地跟随着你。”
[1] 薛立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M].2008年第一版.
[2] 淑本华人生哲学[M].九州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