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的效果分析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_Sun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采用正畸和修复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 在我院口腔科诊治患者中选取的84例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和对照组各42例。常规组患者选择正畸和修复联用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常规组仅进行修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常规组治疗效果优秀率33.33%,优良率61.90%;观察组效果优秀率64.29%,優良率100%,观察组疗效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结论 正畸和修复联用的方案被用来治疗牙列缺伴牙颌畸形比仅进行修复临床治疗效果更显著,且此治疗方案安全可靠,推荐在临床治疗中广泛使用。
  【关键词】 正畸;修复;牙列缺损;牙颌畸形
  牙列缺损和牙颌畸形被认为是口腔科较常见的两种基本疾病。现代牙颌畸形被定义为由于牙齿和颅面之间关系失调而导致的各种牙齿或牙弓的异常;而牙列缺损则多是由竹签剔牙、磨牙等生活习惯导致的上颌或下颌部分牙齿的缺损[1]。修复治疗的方法被广泛用于牙列缺损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且得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修复治疗被运用在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临床治疗中效果并不显著,而对患者进行修复治疗前进行正畸被认为可能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为了进一步研究修复前正畸被运用在牙列缺和牙颌畸形治疗中的疗效,我们在医院内选取了84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现汇报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一般资料 对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在我院口腔科诊治的牙列缺伴随牙颌畸形患者进行筛选,选取的84例患者被随机分为两个组进行治疗:观察组42例中男性24例,女18例,患者年龄19-41岁,平均年龄26.4岁,常规组42例,男22例,女20例,患者年龄20-43岁,平均年龄27.1岁。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的差异通过对比分析表明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的患者仅采用修复治疗方案,而观察组患者则在修复治疗方案前进行正畸治疗。X线检查被用作对全口曲面断层和头颅侧位定位进行摄片,以此建立研究模型来模拟牙槽骨、牙根及埋伏牙的情况来了解是否需要进行正畸治疗。同时另一个相同的模型被建立并锯开作为正畸治疗的参照物进行研究以制定个性化的正畸方案来将牙弓或牙齿调至正常位置并固定。正畸治疗需要进行半年至一年半,且所有牙齿和牙弓都需要恢复正常形态,随后患者的缺失牙齿、牙齿位置、牙周情况等口内情况都会被观察,随后按照患者情况进行如下治疗:①牙间隙集中进行修复常常被用在牙列比较稀疏患者的治疗方案中。②对存在错位的患者采取固定矫治器进行矫正,若错位牙矫正后无间隙存在则无需修复。③存在反颌情况的患者常被要求使用固定矫治器矫正后再进行修复治疗。④存在缺失侧倾斜牙齿的患者首先需要使倾斜牙齿被固定矫治器扶正,随后再进行修复治疗。
  1.3 评价标准 正常牙齿的解剖形态和功能被作为参照,从修复体的美学及功能两方面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评价。经治疗若患者修复体符合美学要求且形态及功能正常则被评判为疗效优秀;经治疗若患者修复体基本符合美学要求且形态及功能基本正常,进行正畸的牙齿被发现有一定的松动则被评判为疗效良好;若患者修复体不符合美学要求,且进行正畸治疗的牙齿不具有正常功能则疗效被评判为差[2]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对患者疗效的统计采用SPSS 13.0的统计软件。疗效分析作为计数资料应用了卡方检验。检验标准设置为0.05,(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实验结果进行的统计分析,使用修复治疗的常规组治疗效果达优秀的有14例(33.33%),优良的有26例(61.90%);在修复治疗前进行了正畸的观察组效果达优秀的有27例(64.29%),达优良的有42例(100%)。两组患者疗效达到优秀和优良的比例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观察组疗效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见表1。
  3 讨 论
  牙列缺损伴有牙颌畸形的患者修复前进行正畸治疗被认为有将修复治疗的范围最大化、对义齿修复治疗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对牙体组织尽可能地保护和最大限度恢复修复体正常的外形和功能等优点。为了探讨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采用正畸和修复治疗方案的疗效,本研究对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在我院口腔科诊治的牙列缺损伴随牙颌畸形患者进行筛选和研究。在本次实验中使用修复治疗的常规组治疗效果达优良的有26例(61.90%);在修复治疗前进行了正畸的观察组效果达优秀的有42例(100%),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正畸和修复联用的方案被用来治疗牙列缺伴牙颌畸形疗效更显著。综上所述,对牙列缺损伴有牙颌畸形的患者按照个体的畸形程度和情况不同进行正畸采取修复前治疗的方案后进行修复临床效果更显著,弥补了仅进行治疗疗法的单一性的不足,解决了修复体美学的要求和生理功能,推荐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晖,王晓波,张丽萍,等.中老年人牙列缺损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山东医药,2010,50(48):48-49.
  [2] 蒋力平.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效果观察[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3):226-227.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干骨折术后早期康复对患肢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对86例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包括持续被动运动、主动抗引力运动、关节屈伸运动及关
髋臼发育不良指髋臼对股骨头的覆盖不全,关节有半脱位或脱位的趋势.Chiari骨盆内移截骨术由Chiari于1955年提出,该手术是将截骨远端内移,以增加股骨头外侧的包容,使身体的负
目的:研究千里光花挥发油成分及其抑菌活性.方法:利用同时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采用杯碟法对千里光花挥发油
目的:探讨眼科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眼科2017年9月-2018年11月收治的患者中的76例进行分组研究,根据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38例,予以常规护理)和试
目的探讨980 nm半导体激光经皮椎间盘减压术(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286例患者局麻后在C型臂X射线机透视下确定病变椎间盘平面,以每个椎间盘600~800 J激光能量行P
外部性脑积水是交通性脑积水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以不明原因的抽搐或(和)头围异常增大,影像学检查以蛛网膜下腔增宽,前半部球间裂隙增宽,伴有或不伴有轻度脑室扩大为其特征.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9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共40例分为护理路径组和常规护理组,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早期肺癌患者508例,分析普通CT扫描和低剂量螺旋CT扫描的图像特点,应用SPSS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普通CT
【摘 要】目的:观察比较布洛芬混悬液与对乙酰氨基酚在小儿高热治疗中的疗效。方法:资料选自2010年7月-2012年7月在本院急、门诊留观的腋下温度高于39.0℃的患儿110例,将其均分为两组,各55例,实验组行布洛芬混悬液药物治疗,对照组行乙酰氨基酚药物治疗,并观察两组患儿用药前、用药lh后、用药4h后的疗效,并监测和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药物治疗后1h
目的:探讨在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中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此次抽选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医治的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60例)做研究,随机分为乙组(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