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十字构造带”关键科学问题研究进展

来源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ki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控制中国大陆形成演化的最主要构造格架是“十字构造带”,即东西向的中央造山系和南北向的贺兰—川滇构造带.中央造山系自东而西包括秦岭造山带、祁连造山带和昆仑造山带,是南方和北方陆块群历经古生代—早中生代拼合形成中国大陆主体的构造结合带,并遭受中新生代陆内造山改造;贺兰—川滇南北构造带不同区段继承了前寒武纪板块构造记录,逐步转化为古亚洲洋或古特提斯构造域大陆边缘,尤其是新特提斯构造运动,形成青藏高原隆升扩展变形的东部边界,控制了晚中生代—新生代中国大陆东西反转演化.该文介绍了近年来对“十字构造带”的主要研究进展:①建立了“十字构造带”中央造山系东段秦岭造山带的精细演化过程;②确定了“十字构造带”中央造山系西段昆仑—祁连—阿尔金的构造关系;③厘定了“十字构造带”南北构造带北段贺兰山形成演化过程及其构造属性;④重建了扬子板块西缘汉南—龙门山—川滇构造带新元古代板块俯冲消减过程以及古生代—中生代深部动力学;⑤揭示了“十字构造带”交接区的深部结构-动力学-浅表构造地貌的联动机制.
其他文献
为掌握多煤层充填开采条件下的矿压显现规律与支架受力特性,以陕北某矿充填工作面为背景,采用数值模拟、现场实测、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充填采煤过程中受采空区及煤柱影响下的覆岩应力分布规律、周期来压规律及支架受力特性.结果 表明:受上位工作面成拱效应影响,煤柱下方围岩应力出现明显集中;下位煤层顶板呈现典型板结构受力特性,导致下位采空区边界处的围岩竖向应力明显增大,但受到上位采空区的影响,该处顶板支撑点向上位煤柱下方移动;受到上部煤柱荷载传递作用,下部围岩易出现塑性破坏,造成围岩剧烈运动,与采空区下方围岩相比
面对行星地球自然演变和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综合研判当代地球科学研究面临的严峻挑战与机遇,及其发展现状与动向势态,据此重点探讨并提出当代大地构造学研究发展新的战略方向、目标和前瞻基本基础科学问题,期望交流讨论,推动学科发展.
煤质分析是煤炭开发、利用的重要环节,而煤炭低位发热量是煤质分析的关键评价指标.针对传统硬件测量方法繁琐、代价高昂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煤炭低位发热量软测量方法,并基于此模型研究了煤炭低位发热量的影响因素.首先,采集陕西榆林某电厂的实际生产数据,并对数据进行随机误差、粗大误差和归一化与反归一化等预处理.其次,结合机理分析剔除无效数据项,且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排序择优完成辅助变量的选取.最后,基于SVM对煤炭低位发热量软测量进行模型建立、训练和调试,且与长短期记忆网络、BP网络模型进行性能比较.结果
新元古代包括拉伸纪、成冰纪和埃迪卡拉纪,是地球-生命系统演化的重大变革时期,发生过一系列重大的地质、气候、环境和生命演化事件,因此,是地球科学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目前,新元古代地球演化研究的国际发展趋势,是利用地球多圈层耦合的学术思想,通过多学科交叉合作,探索不同性质重大事件的发生机制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近些年,多学科交叉研究体现了快速发展的态势,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中国是开展新元古代生命与环境共同演化研究的理想区域.华北克拉通和柴达木地块发育有拉伸纪和埃迪卡拉纪沉积地层,是否发育成冰纪地层还需
生命活动加速地球有机界和无机界之间的循环,从而成为驱动地球生物圈、岩石圈和大气圈层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动力.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根据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演化阶段,综合全球重大地质事件和寒武纪大爆发动物界成型,本文提出地球生态系统可分为原始进化生态系统、初级进化生态系统和现代进化生态系统三大演化阶段.原始进化生态系统以陆核形成、成熟,早期超大陆聚合、裂解和潘基亚大陆形成早期阶段之前等不稳定大陆演化为地质背景,生物类群主要以蓝藻(又称蓝细菌)和真核藻类为
以淮海经济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偏离-份额模型研究2005-2019年淮海经济区服务业的演变趋势与特征.结果 表明:研究期内,该区服务业整体实际增速高于份额增速,服务业发展水平高于平均水平的区域范围快速扩大,传统服务业发展普遍趋于滞后,新兴服务业发展较好.空间结构分量上,传统服务业由优势转为劣势;新兴服务业中金融业结构优势稳定,房地产业和其他服务业结构优势不足.空间竞争分量上,传统服务业竞争优势下降,而新兴服务业竞争优势不断增强.两类服务业的结构与竞争优劣势区域演变差异在扩大,传统服务业综合优势区及单一优
采用工业结构高级化指数、工业结构多样化指数、工业结构特征偏向指数、泰尔指数等方法,分析20002016年淮海经济区工业结构演替及其环境效应特征.结果 表明:研究期淮海经济区工业结构向高级化和多样化方向演替,工业SO2排放密度呈“M”型波动变化趋势,工业结构对环境的不良效应逐渐减弱;空间上,工业结构环境压力由东高西低格局转化为高值区倒“U”型分布格局,区域差异逐渐减小.高污染行业是环境压力的主要贡献者,但其作用下降;重化学工业对环境压力的影响逐渐增强,并在部分城市成为环境压力的主要来源.工业结构高级化和多样
由甘薯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fimbriata)引起的甘薯黑斑病是甘薯重要的病害之一,但其致病机制尚不明确.根据已有的甘薯长喙壳菌全基因组序列,以山东潍坊样品中分离到的菌株SD为模板,扩增病菌重要致病因子果胶酸裂解酶基因CfPL,并对蛋白分子质量、理论等电点、跨膜区、亲疏水性、磷酸化位点等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CfPL基因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551 bp,编码516个氨基酸,蛋白分子质量为52.5 kD,理论等电点为4.87,为稳定的亲水性蛋白.蛋白定位在细胞外,无跨膜结构和糖基化位点
为评估贮藏期鲜食甘薯的安全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施用杀菌剂后不同贮藏期薯皮和薯肉中的农药残留量,并对其食用安全性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表明:当分别用药剂1000倍和500倍液浸泡薯块时,不同贮藏期薯皮中的多菌灵、咪鲜胺、粉唑醇和百菌清(1000倍液浸除外)残留量均超标,粉唑醇在各时期(低剂量的施用1个月除外)的残留量均超过2000μg·L-1;而去皮0.5 cm的薯肉中均未检测到4种药剂残留,表明鲜食用甘薯施用这4种杀菌剂后去皮0.5 cm食用是安全的.研究为甘薯贮藏期合理用药和安全食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
据统计资料表明,80%的事故是由人因失误造成的.为提高智慧矿山安全水平,减少人因失误造成的危害,基于国内外学者们的研究与智慧矿山实际情况,文中构建包含个体、能力、机械设备、组织管理4个一级指标,安全素质、安全知识等19个二级指标的智慧矿山人因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首先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19个变量进行分析并将其权重依次进行排序,然后结合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法(DEMATEL)确定综合权重并计算综合影响度.结果 表明:智慧矿山工人操作能力、应急反应能力、决策能力、人机匹配度以及机器设备的安全水平等5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