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留侯论》与苏轼“忍”的智慧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zhengpen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以来“忍”就是我国智者能人所推崇的一种传统文化修养.当今社会竞争激烈,要立足社会,有所成就,我们应当传承和运用“忍”的智慧.苏轼是我国北宋著名大才子,文学的集大成者,在诗歌、宋词、散文、书法等方面取得了堪称卓越的成就.他怀有满腔热情想要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但由于其政见与宋神宗相悖,一直未得重用.《留侯论》是他在嘉佑六年参加科举应试时所作的二十五篇《进论》中的第十九篇,通篇议论的核心是“忍”字的作用.本文将从《留侯论》的文本解读、楚汉之争和苏轼人生经历及其“忍”的变化等维度来探讨“忍”的智慧.
其他文献
稼轩词以其豪放词和婉约词而成为我国词史上的一座丰碑,不仅在于其内容,同时也在于其审美风格和意义.辛弃疾不仅继苏轼后将豪放词发扬光大至顶峰,其婉约词也可谓在词坛中独树
淮北地区冬小麦穗形成过程按品种特性,大体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年前分化型”,穗分化开始于年前,分化持续期长;“年后分化型”,穗分化开始于年后,分化持续期短。麦穗各部位
自古儒家论“性”,春秋战国时期便有论述,最早见于孔子《论语》之中,后至唐宋时期共大约1500年间各代文人思想家皆对“性”有所论述.古人论“性”即讨论人性的善恶,而儒家思
文学起源于劳动,劳动创造了文学.《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既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又是一部丰富而深刻的史料,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与史料价值,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其中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科学院遗传所会同北京市密云县科委于1981年9月10—11日在密云县召开了多穗玉米粮,饲两用试种经验交流会。来自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山西、辽宁、广西等地试种单位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这首词作为李清照的成名之作之一,写法别致,含蓄曲折,意境却层层叠进,虽寥寥数字,却几度转承,时时宕开一笔.这是一首伤春之作,词人没有像大多数伤春
在一调查机构针对在校小学生所做的“你长大了想干什么?”的调查中,在所列的几十种答案中,90%以上的学生选择当科学家,当电影明星,甚至当老板经理,当省长市长,而对于工人、农
唐诗不仅通过绘画声音来传达音乐之美,而且在其语言中也包含着“音乐”,这就是唐诗的魅力所在.唐诗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其具备十分多的特点,比如说诗中有乐,因此唐代诗歌在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