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小群: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TAL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的2004年,总有些名字让人记忆深刻;伊始的2005年,也总有些电视剧让人过目不忘。尤小刚导演的电视剧《非常24小时》,选择在大年初一的早上开始播出,连播24小时。在这部电视剧里,饰演一个备受感情煎熬的网络专家夏末的,就是青年演员石小群。她曾经是浙江越剧小百花的当家小生并被称为“茅威涛第一继承人”,又怎么会成为“中北”的当家花旦呢?
  电话采访石小群,是在春天里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她刚从张家界回来,满是疲惫,却仍旧马不停蹄地继续工作。电话那头,能感觉她的爽朗和透出的丝丝可爱,结束聊天,她长吁一口气:“哇,终于聊完了,痛快啊!”像个刚交完作业的小学生,交完了就无可牵挂了。
  
  成长:我的朴实源于此
  
  浙江金华浦江,一个还不那么现代化的小县城,是石小群出生成长的地方。她的童年从来没有过过抱洋娃娃、买小人书的生活,所有的经历大概包括帮父母种田、割麦,帮邻居的奶奶割稻子还有学习雷锋争做三好学生等等。在学校她担任过班长、大队长和学生会主席,这些职务是她努力的标志。此后她考上浙江省艺术学校,毕业后成为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小生演员,师从茅威涛,她的那种特立独行的个性,在那时候练就。
  原来以为进小百花当演员是“铁饭碗”,但当了小百花演员又放弃了这份工作,“做出这样的选择当时确有思想斗争,不过我做事情会凭自己感觉,哪怕错了我也不会后悔,还好从小学到现在我都没有遇到令自己后悔的事。任何事情只要你用心努力去做了,总是能得到结果的。观众认可了,我就要继续努力。”她在电话里还说她挺对不起以前在小百花时一些喜爱她的戏迷,如果有机会她一定会再回去给他们唱戏。
  小群说自己生活在普通人家,所受的家庭教育就是朴实,父母没有艺术细胞,但他们有一颗朴实的心。受到家庭熏陶,她在工作中不求回报只求辛勤耕耘,只是努力地去做自己最好的。尽管如此,她仍然觉得气质是需要积累的,“演农村戏,我特别喜欢。演大家闺秀,也行,那么白领、IT高手呢?也行!我觉得我的表演范围广,什么都想去尝试。”
  
  的确,从《太祖秘史》《皇太子秘史》里那个成为宫廷斗争牺牲品的皇后到《情断上海滩》里的盲女姚玲,《不嫁则已》里的灵芝到《凤在江湖》里的梅蝶,还有最近担任女主角的台湾电视剧《白色情人梦》里的叶诗颖,角色无一雷同。
  
  《白色情人梦》:我的纯真年代
  
  石小群在《白色情人梦》里扮演女一号——一个叛逆、倔强、散漫又不失可爱的滑雪公主叶诗颖。这次演滑雪公主石小群感到不轻松,在严寒的雪地上一拍就是十多个小时,常常把她给冻哭了,甚至昏倒在冰块上。有一场被困在缆车上的夜戏,那天夜晚特别冷,戏拍完后石小群冻得全身麻木,她颤抖着一边哭着一边拍。
  叶诗颖这个人物善良纯洁,“凭感觉大概她是17—20岁的小女孩,内心不太复杂。比如她对那个答应给她买冰激凌的男孩子说:‘啊,真的吗?我和你出去约会一次,你就给我50元买冰激凌啊?’虽然生活中的我已经23岁了,但是我要力求装得像一点。这里的人物与人物之间真诚交流,没有很沉重的东西,这也开发了我的性格,以前我的表演朴实而不花哨。女孩子就应该是这样,因为可爱而美丽,而不是因为美丽而美丽,观众接受这个角色是因为她是真实的可爱的。”
  让石小群很不习惯的是,她每天都得和天气做斗争。生长在南方的她一到北方,身体就特别的不舒服,又干燥又寒冷,还好这些雪地里的戏都是集中时间拍的。她说:“付出了肯定会有收获,其实这两年我获得很多,我的世界更大了,每天都有一些新的尝试,尽管每天累得不行,昏天黑地的,一天到晚想睡觉,这是正常人接触不到的辛苦。幸运的是我的命比较好,我的道路比较顺畅,一路上有很多人帮我。”
  进演艺圈两年,她说她的阅历不一样了,花两年的时间去听来自观众的反馈,这很有价值,可通过大脑去思考更好的东西,我希望下一部拍得更好。
  
  工作:哭着、累着、爱着
  
  拍《凤在江湖》让石小群第一次进入演艺圈,那时一大帮年龄相仿的女孩子被“关”在一个黑乎乎的房间里集中训练,整整两个月,让小群初尝了做演员的滋味。但是也正是那段苦涩的经历,给了她很大的帮助。她说:“那时候哪怕老师只教我们一点点东西,也让我懂得了如何表演,明白了荧幕和舞台的区别有多大。”
  
  后来演了《情断上海滩》里的盲女姚玲,一个眼睛亮亮的人去演一个盲人,还要不露痕迹,是需要多么深厚的表演功底啊!不过石小群记得小时候隔壁有个小哥哥眼睛看不见,可是凳子椅子放在哪里,他都知道得一清二楚,这让小群有了模特。她回家没事情做的时候,就慢慢地去回忆去感受往昔的生活。
  作为“中北”的当家花旦,石小群一直都是导演尤小刚的“御用”演员。她心目中的导演可是个“拼命三郎”,是铁人,她老是问:“导演你是吃什么的呀?可以整天不休息,体力、脑力又特别的活跃。我都不敢跟你交流。”她从导演身上学到很多知识,特别是学会吃苦。
  石小群还是一个新人,“小荷才露尖尖角”,但她在表演方面的潜力是不容小觑的。她自己说,“作为一个新人所具备的素质是健康的身体、表演的素质和对工作的投入。茅威涛老师教育我们做戏要先学会做人,现在观众更认可的是外形和职业道德。”
  
  生活:享受一个人的逍遥自得
  
  演惯了女扮男装,以前总是很习惯地去照顾那些花旦,反过来对自己却少了一份怜惜。不过她相信,她要等的人有一天终会到来,会来怜惜她。她说,“人是要有信仰有追求有目标,很多东西都有它的两重性。”
  寂寞、艰苦、孤独这些东西在她初到北京的时候一直困扰着她,这个外表看起来很坚强的女子,也有软弱的时候。她说:“总不像在家里,爸爸妈妈哄着,一大帮朋友来玩热闹着。不过对我来说,拼搏也是人生的另一种享受。以前没有这样的时间,所以要好好珍惜,要好好充实自己。”
  她说她没有计划过理想的生活,现在有做不完的事情。女孩要有自己的事业,男人要有能力,女人也要有能力。交朋友的时候让人家有安全感、信任感,多舒服啊!只要身边有值得倾诉的朋友就够了,至于爱情,该来的时候它总会来的吧!
  
  Young Actress Cutting a Fine Figure
  By Zhao Weiwei
  
  Shi Xiaoqun used to be a Yueju Opera actress in Hangzhou 100 Flowers Yueju Troupe. Now she is an actress of TV plays. In Unusual 24 Hours directed by You Xiaogang, she starred as an Internet specialist tortured by her stormy romance.
  
  She was born in a family with no art talents in Pujiang County in Central Zhejiang. Her childhood years were not characterized by cartoons or dolls. She later entered Zhejiang Performing Arts Academy and studied under Mao Weitao, a famed Yueju Opera master.
  After she became a performer of the troupe, she decided to give it up. The opera stage no longer attracted her. She wanted to appear in TV plays. So she went to Beijing and signed up with Zhongbei Company, thus started her career as a TV actress.
  Over the past two years, she has starred in a series of plays. Her success has come together with hardships she suffered in her career. To prepare her first TV play, she spent two months with a group of girls learning acting skills in a crash course. It was from that experience that she came to realiz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tage and the silver screen. During the short career, she has learned to endure hardships. In shooting White Lover's Dream, she starred as a young skiing master. She worked in bitter cold. Snow and wind made her cry and even faint, but she persisted.
  Shi Xiaoqun feels that she has a great future. When she first came to Beijing her career was accompanied by solitude, loneliness and hardship. She feels she is lucky because many people have helped her.
  As she is extremely busy with her seemingly endless work, she does not have a specific idea about a perfect life for herself. A woman should have her own career, she believes. A capable girl would make her boyfriend feel safe and trust her. Bosom friends are a big comfort to her, but she looks forward to love: it would come when it's time, wouldn't it?
其他文献
严冬的夜晚,西北风呼呼地咆哮,北京的胡同里人迹稀少,一堵斑驳的院墙上挂着块“打工妹之家”的牌子,此时从院墙里闪出个漂亮的英国姑娘,她裹着大衣,匆匆穿行在黑古隆冬的胡同中。  她是“打工妹之家”的志愿者Caroline Watson,中文名字叫罗琳。  每个周日的晚上6点至9点,她都要来这儿教一群打工妹演戏。想起刚才的一幕,罗琳在黑暗中笑了。  “我刚从农村来北京打工时,为找工作到处瞎闯,一天,我看
期刊
我们全家爱上拍摄野生鸟类活动,特别是到杭州西溪拍鸟,更觉得其乐无穷。  我的老家与西溪原本同属余杭塘栖,父辈们常常到西溪蒋村一带捕鱼,因此西溪对我来讲并不陌生。但近年当我和家人为拍鸟进入杭州西溪时,还是让我着实吃了一惊。从小看惯了塘栖一口连着一口精致的大小鱼塘,一块又一块的枇杷林、桃树林、桑树林园以及连接它们的一条又一条堤埂,这次到西溪一看,虽然同样河港密布,鱼塘星星点点,但其“荒凉”的“湿地”景
期刊
随着市场的日益繁荣,浙江省义乌市吸引了世界100多个国家的6000多名外国人来这里“淘金”。这些外国人有的已买了房子和车子,把家安在义乌;有的租住在义乌的居民家中,他们与当地居民亲如一家,交流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谱写了一支“联合国社区”和谐曲。     这情景就像一家人     “爷爷、奶奶早上好!今天天气好,我上你们楼顶晒被子。”上午,租住在浙江义乌鸡鸣山社区江东四区22
期刊
在中国大陆东部海岸线上的浙江宁波市,处处美丽整洁,光鲜闪亮,谁进入这个城市,都觉得这个城市有着一种特有的魅力。  不久前,新华社江苏分社老新闻工作者参观访问团来到宁波,他们走大街逛小巷,几乎把城市的每个角角落落都看了个遍,看了个透。尔后,有位记者在《人民日报》发了一篇文章,题目是《点滴“小事”显关怀——走马观花看宁波》。文章写道:  游览了滨江风光带,我们感慨万千,宁波这样惹人爱,就是因为她有良好
期刊
中国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汤显祖的《牡丹亭》,是一部妇孺皆知的不朽戏剧,数百年来盛演不衰,成为中国戏剧舞台上优秀的保留剧目之一。不久前,由美籍华人著名作家白先勇总策划、总制作的昆曲《牡丹亭》,在海内外巡演引起巨大反响。不过很多人也许还不知道,汤显祖的《牡丹亭》始作于浙江省的遂昌县。  阳春三月,我从北京来到浙西南深山区,拜访了山川秀美的遂昌。在与众多朋友交往中,一位温文尔雅的中年人递给我一张别致
期刊
3月11日,周末春暖,冷不防天气“乱套”夜飞雪,一宿醒来的杭州市民突然发现全城银装,乾坤皆白。恰逢梅花盛开,这种三月瑞雪覆梅花的“双巧”机缘几十年难遇。杭州气象台的资料显示,自1951年以来的半个多世纪里,3月大雪仅5次,而且与一般春雪易融迥异,这场大雪乃是“燥雪”,积雪数寸厚,全然不湿鞋。专家称,到了这个季节,盛开梅花逢燥雪,实在是百年难见。   踏雪赏梅去!与杭州千百个家庭一样,我们也举家赶往
期刊
上世纪40年代,侵华日军在浙江衢州进行了罪恶的细菌战,千万个生灵遭到涂炭。近年来,三位受害者后人矢志建立“侵华日军衢州细菌战受害者纪念馆”,把日本军国主义的滔天罪行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今年清明,侵华日军细菌战受害者纪念馆在衢州市罗汉井正式开馆。      一    这是一个小小的纪念馆,面积不过30余平方米;这是一个简陋的纪念馆,陈列柜、桌凳都来自衢州市博物馆、体育局等单位的资助;展出的许多图片、
期刊
2005年4月17日,浙东春光明媚,新茶飘香,第二届中国宁波国际茶文化节在港城宁波隆重开幕。  第二届中国宁波国际茶文化节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茶叶学会和宁波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2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与会,这项茶文化盛事也吸引了广大宁波市民。  第二届茶文化节在宁波亚细亚展览馆6000多平方米的四大展区展出。展馆内各类名茶以及名、特、优、新、绿农产品琳琅满目,展馆内的
期刊
在声名远播的浙江永康中国科技五金城,我见到一幅平日少见的火笔山水笔画,此画气韵沉雄,色彩斑驳,线点银钩铁划,颇具艺术功底。经朋友介绍,在永康采访了画的作者王可农。  在王可农的工作室里,有机会浏览了他创作的各种题材的作品,原来他对火笔画只是偶尔为之,平时创作较多的还是水墨国画,特别是在山水画上下过苦功,他在从艺道路上所付出的心血,简直到了“埋笔成冢,研铁如泥”的地步。十几年来,他临摹了大量古代前贤
期刊
三月下旬,春雨蒙蒙,我们驱车直奔浙江湖州南浔,在著名的小莲庄,应约采访来自香港的叔苹奖学金基金会主席顾家麒先生。   顾先生是香港著名的泌尿科专家,曾是香港第一个为患者成功施行换肾手术的外科医生。这位英国皇家外科学院、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和美国外科学院三院院士、浙江省政协港澳委员,这次率领眷属特地回内地故里扫墓。顾先生的祖父顾叔苹和慎太夫人以及顾先生的父亲叔苹奖学金的创办人顾乾麟和刘太夫人,都安葬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