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学和临床化学专家--杨振华教授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chema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振华教授是我国著名检验医学(实验诊断学)专家和临床化学专家,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杨教授1935年生,上海籍,1956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疗系.曾先后任卫生部北京医院检验科主任、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主任委员、<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总编辑、卫生部国家标准委员会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现任中国临床检验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名誉总编辑、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临床实验室管理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教授、主任医师等职。

其他文献
高原缺氧,低氧分压,低大气压,致使吸入气氧分压(PIO2)明显低于平原,从而使长期居住在高原的人群动脉血氧分压(PaO2)显著低于平原地区人群,加之心脏畸形及肺血管病变,从而使得肺血管阻力增高,右心室增大肥厚,气血交换差,出现紫绀.本研究旨在研究高原单纯室间隔和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患者在体外循环围术期动脉血气-酸碱的变化。
期刊
肾移植受者中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较为常见,其中10%~30%为术后有症状的HCMV感染[1].HCMV被膜磷蛋白65(HCMV-pp65)是HCMV DNA复制时即出现的一种抗原,在出现临床症状数日或1周前可检出HCMV-pp65阳性标本.我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IFA),检测肾移植术后病人外周血多形核细胞(PMNLs)中HCMV-pp65,以辅助临床对HCMV进行早期诊断与治疗。
期刊
无创性技术(non-invasive technology),又称无创性实验诊断学(non-invasive diagnostics)或无创性临床实验室检测(non-invasive clinical laboratory testing),是指结合多种方法和原理对机体血液/体液成分进行检测,而不引起机体损伤和疼痛便可得到所需的实验结果,是最近诞生于实验医学领域中的热点学科[1].由于其既无需检测
期刊
艾滋病(AIDS)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疾病,HIV感染的早期和无症状期一般无并发症,而到AIDS晚期即出现各种并发感染.该患者由猪霍乱沙门菌感染致菌血症,经抗菌药物及其他治疗稳定2个月后再度感染。
期刊
检测病毒感染的免疫测定所用的抗原主要有灭活的病毒、具有病毒抗原表位的合成肽抗原以及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和表达的重组蛋白.使用灭活病毒提取的抗原纯度相对较差,亦影响测定的特异性和灵敏性.许多病毒因不能人工培养或感染动物,或具有潜在的传染性和致病性,使得抗原的获得受到限制.
期刊
血液分析仪是医学实验室重要仪器之一,我们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和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有关文件对临床应用的LH750血液分析仪进行评价。
期刊
随着尿沉渣检查方法的规范化、标准化的进步,尿沉渣定量已被推广,目前尿沉渣定量检测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以Fast Read10尿沉渣定量分析板和DiaSys R/S 2003型尿沉渣分析工作站为代表的定量板镜检法,另一种是以Sysmex UF-100型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为代表的流式细胞仪测定法.关于两种检测方法的参考值已有许多报道(表1,2)。
期刊
目前我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筛查,常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检测抗体的第三代试剂为主.近年来国外采用全自动酶联免疫荧光检测(ELFA)系统筛查HIV感染者.我们用上述两种方法对39份血清标本进行比较,并用WEST-BLOT作为确诊试验。
期刊
伴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自20世纪90年代起,国内医学界乃至公众开始重视一个新的生物医学领域,并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学科--亚健康.传统医学一般将机体分为疾病状态和健康状态,并未充分关注心理、环境及社会因素对机体的影响.我国的中医理论中早在数千年前就曾提出过"未病学"的概念,即机体处在一种潜在的疾病状态或疾病易感状态.<黄帝内经>中曾记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