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英美文学(英文)课程教学研究初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专业有必要开设英美文学(英文)课程,这既是国家新大纲的要求也是人才培养的需要。但在实际教学中容易出现诸多常见问题,分析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源,有利于提出改进对策,进而实现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 高职高专 英美文学课程教学 英语专业新大纲 教学问题
  
  引言
  目前拥有英语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为了满足培养人才的需要,一般都开设了英美文学课程(英文),但专门就该课程在高职高专层次教学的研究文章却鲜见。本文通过探讨当前该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和指出目前教学常见的问题,从而重点分析这些困难情况出现的本质原因,以抛砖引玉,引发更多人思考该课程教学,为以后对策的探讨作铺垫。
  
  一、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的特殊性
  
  当前高等学校的英语专业不但存在于普通本科院校,而且存在于高职高专层次的教育中。高职高专英语专业有其鲜明的特点,它们一般都为复合英语专业,例如商务英语专业、金融英语专业、英语文秘作业、英语教育专业,等等。这些英语专业毕业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比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要高(甚至比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都要高),但他们比普通英语本科学生却掌握了更多实用的技巧或技能,拥有强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在涉外行业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在英语教育届也以其过硬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良好的语言教学技能更好地发挥了其教育的职能。他们灵活、实用、易上手的特点使得他们极受用人单位欢迎。但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的外语性质确定这些专业是“涉外”的,毕业生一定要具有相当的西方文化素养才能更好地胜任其工作,而不简单是一个技工或普通的教书匠。为了提高学生的西方文化素养,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拥有英语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大都选择开设英美文学(英文)课程供学生学习。
  
  二、课程教学——新大纲的指导性要求
  
  在高职高专层次开设英美文学(英文)课程从国家角度说,是必要的。国家最新出台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年)把英美文学课确立为必修课,并提出:“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开阔思维,拓宽知识结构。通过阅读和分析一定数量的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1]从新大纲我们可以看出,要实现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促进他们了解西方文化,途径就是“阅读和分析一定量的英美文学作品”,而“阅读”和“分析”过程往往是在英美文学(英文)课程里实现的,因而开设英语专业的院校就必须开设该课程以实现以上目标。
  新大纲中提出“本大纲所作的各项规定,对全国各类高等学校的英语专业均有指导作用,也是组织教学、编写教材和检查与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这说明该大纲对高职高专院校英语专业应该同样具有指导作用,但课程授课教师应该意识到大纲都是根据本科英语专业的特点来设置的,在高职高专院校设定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时应该根据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的特征进行具体的设置,而不能照搬本科的设置要求,否则将造成诸多问题。研究发现,在英美文学(英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的确存在诸多的问题,而且不少问题都衍生于该课程属于英语本科课程这一根源。
  
  三、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参考同行研究发现,目前该课程的教学存在不少问题。结合同行研究和本人教学中的观察,发现这些问题既有客观问题,也有主观问题。客观问题主要存在于教材选用、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模式和方法等几个方面。主观问题乃集中于学生的兴趣程度和教师的教学态度两个方面。
  1.教材选用的尴尬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并没有出版专门属于该层次的高职高专英美文学教材,因而使用的均是本科层次的教材。参考专门调查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几个报告发现,这些调查也大都把眼光放在本科院校,并没有特别关注高职高专院校的教材使用情况(程爱民等,2002:15-17;鲁吉,2003:10-13;罗媛,2007:8-10,23)。通过这些调查报告还发现我们使用的教材在其中,例如文学史类教材有刘炳善编写的《英国文学简史》、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选读类教材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英国文学选读(第二版)》和《美国文学选读(第二版)》,或者更早时期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吴伟仁编写的《英国文学史及选读》以及《美国文学史及选读》等都出现在程爱民等做的调查报告中。每套教材都有其自身特点,并且有一定的适应性,但这些特点却往往是阻碍高职高专学生学习英美文学选读的主要原因。
  这些教材无论是在文学原著选段、练习设计还是教学内容涵盖方面都对学生的语言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既有质的要求,更有量的要求。既然是本科类的教材,原本的适用对象是英语专业的学生,教材这样的设计自然无可厚非,但使用在高职高专层次的教学中就会产生诸多问题。强调实践操作的高职高专教学不允许学生长篇大论地阅读文学原著或文学评论,也没有时间容许他们像本科生乃至研究生那样细细斟酌名篇选段,因为他们的课外相关专业实践需要更多的时间。而且,语言水平的差异也会导致学生的参与程度过低。教材处理不当,后果就是学生的兴趣大减,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没有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2.教学辅助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
  英美文学(英文)课程因为多媒体教学条件的不断成熟和大众媒体的飞速发展而拥有诸多教学辅助资源,然而不对之加以有效的整合,这些资源则未必能为该课程教学提供最有效的支持。该课程对高职高专学生来说的确有相当高的难度,因此可能会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普遍低下。很多教师意识到结合多媒体教学,制作声、图、文合一的课件,并播放收集到的电影材料等,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但在处理这些多媒体材料,特别是DVD电影光碟类型的辅助资源时,很多教师往往是不分重点,随意操作,通常是观看完整的由原著改编的电影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而很少加以引导。殊不知,这种操作只是让学生有一时的感观理解,至于要理解哪些经典内容与欣赏到哪些选段反映出来的文化知识,他们却不知道,从而浪费了学时,也没有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缺乏科学合理的整合,教学辅助资源尽管不缺乏,但仍然如花架子,好看却缺乏效用,更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导致其认为英美文学课就是影视欣赏课,这大大违背了教学的初衷。
  3.教學模式缺乏主动适应性
  现行高职高专英美文学(英文)课程的教学模式大都参考了本科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模式,缺乏主动的适应性,并不能很好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跟该课程的师资队伍构成有关键的联系。现行高职高专文学教学的主要师资一般都是本科院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有的甚至是文学学科的副教授或教授。他们通常都会参考使用他们所经历的传统文学教学模式。传统的文学教学模式仍然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一般都主要依赖教师讲解来理解选段。按照程爱民等做的调查分析,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可称为“四段论的程序化教学方法”,极易使课堂气氛变得较为沉闷,学生也只是被动地听。学生由于在课堂上没有什么兴趣,课后阅读也就不太积极”(程爱民,2002:16)。这种教学模式有两个根源:一是学生本身语言水平的制约,二是教师不信任或不接纳学生的语言水平和理解能力。这两个根源互为作用,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形成这样的结果:教师认为学生始终不能好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学生认为一定得按照教师的理解才算对,自己的理解无论如何都是有错的,而且要套用教师给出的参考答案中所使用的语言才能获得较好的分数。这个模式在英语专业学生中自然有一定的适应性,因为英语专业学生在阅读原著和书写英文材料的能力方面都已经有了一定的水平,特别是英语本科第三年和第四年,学生可以较好地适应这种教学的模式,实现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但这种教学模式如果照搬到高职高专课堂里,却是弊端多多。首先,即使是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的学生,他们的英语语言水平也跟本科英语专业学生有很大的距离,所以他们碰到这种教学模式会显得不知所措,根本无法完成绝大部分作业。因为这个缘故,他们的学习能动性没有得到调动。另外,由于语言水平的局限,他们无法适应本科层次的教师文学语言,变成只能用中文表达思想,所以其语言水平也没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实现有效的提高,因而这种教学模式下的课堂里学生并不能有效地掌握相应的内容。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者,或是陌生语言文化的囫囵吞枣者,食后而不知其味,跟“教学相长”唱了反调。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大纲中提出的指导性教学目标如何实现?
  要改变这种有弊端的教学模式是较为困难的事情,所以鲜有教师敢于改革该教学模式,因而总会碰到许多问题,例如学生会反映说看不懂选段,不会写评论;更有甚者,会反映说没有时间看难度如此高的原著,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本身就说明了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要,缺乏有效性。
  4.兴趣与态度
  从事过高职高专层次英美文学教学的教师不难发现,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跟教师的态度是密切相关的。学生很容易就会有这样的反映:学习该门课程难度大,而且不够实用,因而缺乏兴趣,继而造成恶性循环,越往后就越不懂,越不想上。而教师也可能认为高职高专学生不应该学习该门课程,因而也乐意按照本科英语专业的教学模式,粗糙地完成教学任务,结果出现越往后教学效果越差的现象。这种缺乏研究和创新的教学态度无疑也是学生兴趣低下的原因之一。针对难度大的内容,学生没能从教师那里得到简而易的引导,因此觉得困难重重难以逾越,最终灰心丧气。如果再加上就业的压力(一般都是临近毕业的学生才修该门课程),就更加无法专心向学。所以,如果教师不对学生进行具体的了解,不了解其所学专业对其文化素质和语言的要求,无法真正实现该课程的培养文化素质的教学目标。严格说这是态度问题,教学从实际出发应该是高职高专教育要探讨的一个重要话题。
  
  四、结语
  
  本文从高职高专层次英语专业的特殊性说起,肯定了开展该课程的教学的必要性。但目前该层次课程教学大都参考本科的教学模式,所以容易出现本文所论述的问题:选用教材上面临着尴尬,教学资源很容易发生滥用而缺乏有效性,教学模式生硬不符合高职高专的学生要求,甚至在兴趣态度方面有所缺失,等等。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本质,可以为以后对策的探讨提供进一步的参考。我们只有好好研究问题的本质,才能对症下药,从实质上解决问题,从而实现该课程在高职高专层次的教学目标。
  
  注释:
  ①参考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编写的高等学校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其它引用除非特别注明,均为引用该大纲的內容。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程爱民,徐劲,柯可,唐晓忠.关于我国高等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J].外语研究,2002,(1):15-17.
  [3]鲁吉.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类课程教学现状调查[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2):10-13.
  [4]罗媛.英美文学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探析[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7,(4):8-10,23.
其他文献
一家人共用生活用品,虽然看上去亲密温馨,但却很可能会在亲人间传播疾病,值得特别注意。1.香皂香皂的底部一般都比较湿,容易滋生细菌。如果大家一起使用香皂,很可能导致香皂
目的:研究不同措施预防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00例因早孕进行人工流产手术的多次流产患者随机分组,几丁糖子宫腔内应用组(试验组A)、超导可视人工流产组(
作为液晶面板制造厂家,爱普生每一次推出的顶级家庭影院投影机都会代表着当时3LCD技术的最顶峰。记得去年接触的TW2000就让笔者相当惊讶,小巧而极具曲线感的外形与当时大部分
WPW是指先天性房室之间存在异常传导束(Kent束)使心房冲动提前到达心室某一部位,提前激动心室,产生过速型心律失常,重者可引起室颤,甚至猝死。WPW发病率为1.5%~5%,药物治疗对
电喷发动机的微机控制系统是比较复杂的,且对高压电和高温都很敏感。不论发动机是否在运转,只要在点火开关接通时,决不可断开正在工作的12V的电气装置。因为在断开这些装置时
本文从书籍装帧的功能出发,详细阐述我国传统的书法艺术在书籍装帧中的运用,并分析书法艺术在提升书籍装帧美化功能方面所起的作用。 Based on the function of book bindin
本文进一步探讨 ECP 对冠心病合并心脏功能不全患者的心功能改变,并初步探讨其机理。临床资料本组冠心病(WHO,1979)32例,男26例,女6例,平均年龄60.8±7.4岁(47~74岁),其中曾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为了提高公共图书馆采编业务水平,要重视结合具体工作实践,不断总结更加有效的采编业务,以提高业务建设水平,进一步为图书馆发展提供有效保证.本文通过积极研究,旨在提高工作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