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文本解读以健康的支点

来源 :科学时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_go_0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领着,就像是一位登山的向导,只有沿着正确的道路走,才能够离既定的目标越来越近。文本解读从某种意义来说,就是教学的风向标,把握好文本解读的立足点,给文本解读以健康的支点,我们的教学工作才能够走得更远,更健康!
  【关键词】文本解读;立足点;儿童立场;本质意义
  课改以来,强调多元的文本解读似乎给老师突然放开了一条宽阔的大路,然而面对着这样的一条路子,很多老师有点晕眩,不知道该怎么走了。有的老师对文本解读一味的拔“高”掘“深”;有点老师一味的对文本解读求“新”求“异”,超越了文本的内涵。拔“高”拔“深”的文本解读因学生的年龄、心理,知识经验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使教师在课堂上不得不使用灌输的方式,先不说这种做法有违课标的精神,对学生来说这种填鸭式的灌输,到底能起到多少益处,我想答案不说大家都知道。而求“新”求“异”的文本解读的确能给人带来新鲜感,但这种带有“另类”色彩的解读是否符合文本的价值取向?是否有偏读、误读,还有待于讨论和考证。汲取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文本解读需立足于以下两个支点。
  一、立足于儿童立场,融入儿童的心灵世界
  (一)尊重儿童的认知水平,呵护儿童的天性
  对一部文学作品的解读,似乎永远也解释不完。作为教材内容的文学作品也不例外。因此,教师大可不必费力的去拔高学生的认知。学生只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从幼稚到成熟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尽管教师对文本解读会非常深刻,但我们不能忘了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六到十来岁的孩子,他们的世界还没有过多的沾惹上成人的色彩。
  人教版教材《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是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的短文,对这篇文章的解读,一般围绕两个方面:1、领略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2、从德国人独到的养花方式中感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但有的教师在对文本解读时着力于赞美德国的风景和民情民俗,反思自己国家的差异并试图提出学习他人的有效途径。虽然这种文本解读的起点很高,可儿童的理解很牵强吃力。由此我们应该牢记:当我们要把自己对文本的深刻解读呈现给儿童的时候,应该想一想,儿童对世界认识的起点在哪里?儿童已有的认知水平是怎样的?如果我们一定要把课文读出些成人化的高深莫测来,那我们的教学就只能是一种强加和牵引。
  (二)遵循儿童的认知方式,贴近儿童心灵
  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文字与儿童的心灵的融合。我们深入的研读文本,不是为了追求个人的标新立异,而是为了一步一步的贴近儿童心坎,最终达到文字与儿童的心灵融为一体。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用儿童的眼光看文本,了解他们的需要,寻找适合儿童胃口的切入点。让文本所蕴含的丰富的“情、理、意、趣”,以儿童的方式走进儿童的心灵。
  在一节一年级的语文课上,一位老师问小朋友“花儿为什么会开?”一位小朋友说:“她睡醒了,想看看太阳。”第二个小朋友说:“她想和小朋友比一比,看谁穿的漂亮?”……最后一位小朋友问老师:“老师,你说呢?”老师想了想说:“花儿特别懂事,她知道小朋友特别喜欢她,就仰起小脸笑了。”小朋友们都笑了,那笑脸比花还好看。其实老师的预设答案是“春天到了,花儿就开了”在这里老师保护了儿童认知世界的纯善和好奇,使课堂与儿童的心灵紧紧的贴在了一起。
  二、立足文本的本质意义,守持文本的内涵底蕴
  文学审美理论提倡读者要对文本进行全方位的品鉴和解读。然而这种品鉴和解读是一项多元的、复杂的审美活动,不同的审美方式导致对文本价值意义的理解具有差异性。在教学中,教师该如何面对这些错综复杂的解读方式和解读结果?我以为文本作为教材的价值意义,不能被文学审美视角中的多维开放所迷惑,而应在文学的大背景下将关注的点聚焦在教育的价值意义上。也就是要在文本极其丰富的多元的价值意义中发掘对学生生命成长起积极作用的教育因素。
  《检阅》这篇文章有老师做过这样一种尝试,她将文本的解读定位在“引导学生理解不同人有不同的生活姿态,真正的尊重是理解而不是强迫。”课堂上,这位老师围绕“博莱克是否想参加检阅”展开讨论,竭力想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所体现的尊重是伪尊重,博莱克的命运被儿童队员所操纵。”这位老师说自己对《检阅》的解读和教学是一次艰难的突破。她的个性化解读也引来了大家的讨论。有人认为这位老师敢于挑战文本,挑战权威。也有人认为《检阅》一课作为教材的教育价值,主要意义在于要在孩子们的心灵中播撒真、善、美的种子,弘扬美好的人性,而这位老师给孩子带来了价值取向上的误导,这样个性的文本解读无疑忽视了文本作为教材的教育价值。从文本教育价值意义发挥的立场来看,可能有很多教师会倾向于后者的意见。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领着,就像是一位登山的向导,只有沿着正确的道路走,才能够离既定的目标越来越近。文本解读从某种意义来说,就是教学的风向标,由此把握好文本解读的立足点,给文本解读以健康的支点,我们的教学工作才能够走得更远,更健康!
其他文献
《商界风云》栏目是一家专业电视传媒机构,成立于2000年10月,其核心优势是充分整合了中央台、全国省市台、央视演播室、大型后期设备、人才资源等;旗下有《商界风云》、《商界人生》、《卓越管理》栏目。该传媒定位在专业致力于中国经济节目“第一品牌”的建立。目前有专业人才65人,其中80%人员此前曾服务于中央电视台、北京台、人民日报社等专业机构。    《商界风云》大胆尝试经济节目娱乐化、经济节目深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