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的干细胞基础

来源 :川北医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v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胚胎期特异胚胎细胞分化发育构筑特定功能组织器官时出现变异;在成熟过程中,由组织器官内的成体干细胞分化及重塑发育为成熟组织器官时出现变异;成体内成体干细胞分化及重塑维持特定功能的组织器官时发生变异;在成年个体内成体干细胞分化及重塑并维持正常组织器官内细胞数量和功能,当成体干细胞自我更新减弱与分化能力减弱,可导致功能细胞的形成减少,不能满足组织器官功能的需要,导致相应组织器官的功能衰竭;这些组织器官变异均导致非营养不良和非外因损伤性疾病。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发病特征,分析其与传统中医证型的联系,并进一步阐明辨证的依据。方法结合多年临床实践,查阅与中医药有关的古今各类文献,甄别出其常见的临床体征和表现,通过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调查量表,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通过对45例中医证候资料完整的患儿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湿热泻共29例,占64.4%,提示其主要的中医证型为湿热泻。伤食泻约占12.8%,位于第2位。结论湿热泻是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主要中医证型。
血管内治疗技术的发展开启了急性脑梗死救治的新纪元。然而,临床实践表明,尽管血管内治疗可有效改善部分患者预后,但较低的临床获益比例与较高的血管再通率显著不匹配,这可能与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再灌注后的神经保护缺失有关。针对当前尚无有效神经保护剂的临床困境及血管内治疗对神经保护提出的新要求,本综述结合神经保护研究现况与临床研究进展,提出急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时代神经保护的潜在研究方向:(1)进行多靶点联合治疗(鸡尾酒疗法);(2)将研究重点转向建立有效血流灌注、增加功能性侧枝循环和阐明脑血屏障损伤机制以减少脑梗死后出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综合干预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N-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和肽素(copeptin)、D-二聚体(D-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04例ACI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2组均治疗2周,并于治疗期间给予综合干预。比较2组治疗2周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2周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情况、血清炎性因子、细胞因子水平及治疗期间的安全性情况。结果治疗
肝细胞癌(HC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无论是切除还是移植,手术都是根治性的治疗方法,然而只有不到20%的患者最终成为候选者。热消融技术已被公认为手术不可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的治疗方式,包括射频消融(RFA)和微波消融(MWA)。近年来,出现了许多联合应用的方式来提高疗效。本文就热消融技术联合不同方法治疗肝细胞癌的现状进行综述。
目的:探讨影像表现为多发磨玻璃样病灶的同时多原发肺癌(sMPL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选取502例sMPL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癌灶影像特征分为磨玻璃样组(所有癌肿均为磨玻璃样病灶,n=254)和实性组(存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性病灶,n=248)。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总体生存期(OS),分析sMPLC的预后因素。结果:磨玻璃样组中女性、非吸烟者比例高于实性组(P<0.05),且确诊时年龄小于实性组(P<0.05),相同类型腺癌的比例高于实性组(P<0.05)。磨玻璃样组
目的探讨红藤汤加减灌肠联合苯酰甲硝唑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盆腔黏连发生率、血液流变学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实施微创及开腹手术治疗的80例腹盆腔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及干预组,常规组术后给予苯酰甲硝唑治疗,干预组术后给予红藤汤加减灌肠联合苯酰甲硝唑治疗,比较2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等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等炎症指标;盆腔黏连发生率
目的评价肝气郁结证耳鸣患者在综合治疗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0例肝气郁结证耳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针刺治疗+心理干预+声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针刺治疗。通过耳鸣严重程度评级、耳鸣残疾量表评分(TDS)、焦虑量表(SAS)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耳鸣和负面心理情绪改善程度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总有效率(90.00%,27/30)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20/30)(P<0.05)。结论肝气郁结证耳鸣患者综合治疗后疗效更显著。
将肠系膜分类为一个器官的提议促使临床医生和放射科医生重新认识肠系膜疾病及评估治疗方法。肠系膜解剖学的最新进展和对其结构的更好理解构成了推进疾病治疗进程的基础,并允许开发较少的根治性(包括内镜、放射学和药物治疗)治疗方法。基于肠系膜的影像学评估是相关疾病放射学干预和术后监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旨在阐述肠系膜相关解剖学概念的更新,并将肠系膜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病变进行简要叙述。
目的探讨参一胶囊辅助紫杉醇联合卡铂(TC方案)化疗治疗卵巢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其对化疗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52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TC方案化疗,即紫杉醇175 mg·m-2,卡铂AUC6,静脉给药,疗程间隔3周;观察组在化疗基础上口服参一胶囊,每天2次,每次20 mg,连服8周。结果2组总有效率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临床总获益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小板、白细胞、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变化、恶心呕吐均较对
新型药物输送系统可增强药物体内稳定性、控制药物释放等提高药物治疗特异性,降低药物毒副作用。近年来,药物智能控释技术已取得重大进展,新兴治疗药物(如生物制剂)、给药方式需求(如口服的延长药物释放微型装置和可注射特殊医用材料)及保护敏感药物分子的先进载药系统等可有效提升疾病防治水平。基于纳米囊泡、病原体仿生载体和工程化改造细胞(如特异性靶向、延长循环时间和免疫逃逸)的可控释放载药体系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药物输送系统设计的指导性原则及其控释机制,系统阐述了注射性药物递送系统、口服药物递送系统及生物源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