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疗效的几项措施

来源 :心血管病学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gey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PTCA)用于治疗冠脉狭窄以来,并发症逐年减少,成功率日益提高,本文综述了提高PTCA疗效的几项措施。病例选择适当,操作者经验丰富,完美的扩张器械,尽早施行PTCA,密切观察及时重复扩张,与溶栓疗法、抗凝药物、β阻滞剂、含氧乳剂冠脉灌注、血管扩张药及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合并使用,均使PTCA成功率大大提高。自1977年 Gruentzig等首次应用PTCA治疗冠脉狭窄病人以来,PTCA应用日益增多。随着操作器械的改善,临床医师经验的积累以及一系列临床措施的配合,其并发症逐年减少,成功率日益
其他文献
<正> 心力衰竭(HF)时,体内可出现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变化,使外周血管阻力增加,水钠潴留及心率加速,这些机制早期似可维持心输出量(CO)与器官灌注,但代偿过度反可损害心泵功能、
<正> 长期以来,医学界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否合并心脏损害的问题存在异议,作者拟就其历史沿革、病理和临床表现以及诊治等问题作一简要的综述。一、历史沿革 1836年Boullaud首
<正> 戊苯丁脯酸(Ramipril,HOE 498)是一种有效的口服转换酶抑制剂,主要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能治疗高血压,改善急性心力衰竭。有轻度利尿排销作用,且可保钾。一、药理学 (一)生
<正> 冠状动脉内血栓或栓子自发性再通或经治疗方法解除以及冠状动脉痉挛的缓解等原因所引起的心肌血液再灌注而诱发的心律失常,称为“再灌注性心律失常”(Reperf-usion Arrt
Nucleus Plus是为实时嵌入式应用而设计的一个抢先式多任务操作系统,其95%的代码使用ANSI C写成,非常便于移植并能够支持大多数类型的处理器.本文根据容错管理软件的设计思想
<正> 临界高血压(Borderline Hyperten-sion,BH)是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人群患病率高,发展成确定性高血压(Establish-ed Hypertension,EH)的危险性大,其心血管并发症的罹患率和
文章主要分析了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IEEE 802.11的安全机制,从认证和加密的角度讨论了IEEE 802.11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给出了Wireless LAN安全机制
<正> 心房纤颤(AF),在老年人中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也可在健康人群中发现。本文就其病因,诱发因素、治疗等方面的有关问题作一阐述。一、发病率和诱因 Camp
<正> 1977年Gruentzig首创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以后,此种介入治疗很快被广泛应用.由于经验的积累、技术的趋于熟练和气囊导管的改进,PTCA的成功率也获得提高。但是
<正> 高脂血症是临床经常遇到的一个难题.血脂的增高虽不是冠心病发病的唯一因素,但它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众多的流行病学研究,临床观察,实验研究及动物实验表明,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