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热疗治疗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效果观察

来源 :肿瘤研究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ailswu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微波热疗对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56例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采用微波热疗和局部清创换药,对照组仅采用局部清创换药。

结果

治疗组10、20、30 d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28.57 %、53.57 %、89.29 %,高于对照组的3.57 %、21.43 %、57.14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76、6.17、7.38,均P<0.05)。治疗组伤口平均愈合时间为(16.33±4.89)d,对照组为(38.12±5.4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微波热疗治疗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效果较好,患者耐受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其他文献
食管癌是我国最为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但对于食管癌放化疗疗效评价尚缺乏准确而统一的标准。近年来,食管癌放化疗疗效的影像学评估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主要手段有X线钡餐造影、超声内窥镜、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等。影像学检查具有安全、无创、可重复性等优点,是一项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评价手段。文章综述了各种影像学检查手段的应用现状。
目的建立荷人食管癌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鼠肿瘤模型,为食管癌的治疗提供一种能够模拟人免疫环境的荷瘤动物模型。方法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将SICD小鼠15只用简单随机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2只,对照组3只;实验组每只SCID鼠接受腹腔内注射约2×107个PBL,重建人的免疫系统,次日,每只鼠右后肢皮下注射约5×106个ECA109细胞,接种后观察肿瘤生长情
恶性肿瘤是一种在体内外多种因素影响下发生的多基因突变、蛋白质表达失调的个体化疾病。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相关信号通路的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其最主要的生物学功能是调控蛋白质合成及血管内皮细胞增殖。mTOR的活化能够增加缺氧诱导因子-1(HIF-1)的表达,维持肿瘤的酸性微环境,提高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并导致实体肿瘤预后不良,所以两者可以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目前,以mTOR和H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以蛇床子素0、25、50、100、150、200 μmol/L干预MCF-7细胞;MTT法检测蛇床子素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程度;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蛇床子素干预后细胞的形态学改变;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分析蛇床子素处理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分别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目的探讨替吉奥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行替吉奥单药或替吉奥联合吉西他滨一线治疗的晚期胰腺癌患者46例,其中替吉奥组(A组)24例,替吉奥联合吉西他滨组(B组)22例,分析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疾病进展时间、生存期及安全性。结果A组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中位总生存期、1年生存率分别为20.8 %(5/24)、66.7 %(16/24)、4.8个月、9
目的分析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08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7例乳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病理特征、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7例乳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1~ 60岁,平均年龄52.3岁,均以无痛性乳腺肿物就诊。患者病理特征具有神经内分泌癌的形态学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突触素阳性6例,抗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6例,嗜铬素A阳性5例,雌激
目的调查乳腺癌患者焦虑发生情况,探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简称SELDI)技术在焦虑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21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当日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其进行评估,征得患者同意后,于次日清晨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应用SELDI技术检测血清,筛选焦虑相关蛋白质指纹图谱。分析比较SELDI检测结果与SAS量表评分。结果12
目的探讨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CD44、OCT-4与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小细胞肺癌细胞株NCI-H82中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CD44、OCT-4的表达;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9例小细胞肺癌组织中CD133、CD44、OCT-4的表达。结果在小细胞肺癌细胞株NCI-H82中,CD133和CD 44的荧光信号为阳性表达,OCT-4的
目的探讨细胞支架蛋白palladin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56例胰腺癌(PDAC)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胰腺(NP)组织,另取10例慢性胰腺炎(CP)患者CP组织。应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alladin蛋白在3组胰腺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结果Western blot测定结果显示,PDAC、CP和NP组织中palladin
目的分析影响同步放化疗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同步放化疗中晚期食管癌患者2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调强放疗治疗92例,常规放疗治疗108例;两组均采用紫杉醇加不同铂类(顺铂、奈达铂、奥沙利铂、洛铂)化疗,化疗2~4个周期。结果调强放疗、常规放疗组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3.6%和38.9 %(χ2=12.102, P=0.001);顺铂、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