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群移植联合水溶性膳食纤维和益生菌治疗慢性便秘的近期疗效观察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j88804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菌群移植(FMT)联合水溶性膳食纤维和益生菌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前瞻性入组2015年4月2016年1月期间,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收治的23例STC患者,予以FMT联合水溶性膳食纤维和益生菌治疗。具体方法:取标准健康供体新鲜粪便100 g置于无菌搅拌器内,加入500 ml无菌生理盐水,搅拌一定时间后将其依次通过孔径为2.0和0.5 mm的筛网,之后储存于-20℃冰箱内短期保存备用;制备流程时间≤1 h。FMT治疗共计9 d:前3 d为患者肠道准备阶段,每日口服万古霉素3 d(500 mg,2次/d);置鼻肠管每日上午缓慢(5 min)注入100 ml粪菌液,连续6 d。之后回家服用水溶性膳食纤维(果胶8g)和益生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2次/d,服用4周。比较联合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时的患者PAC-SYM便秘症状评分、每周自主排便次数、胃肠生活质量评分及相关不良反应。本临床试验(ClinicalTrials.gov)注册编码为NCT02016469。

结果

全组23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16例,年龄(49.6 ± 14.7)岁,体质指数(BMI)(21.2 ± 2.2)kg/m2,治疗前便秘病史(8.3 ± 5.9)年,1周排便次数(1.8 ± 0.7)次。经FMT联合水溶性膳食纤维和益生菌治疗后,患者第12周PAC-SYM便秘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1.3 ± 0.4)分比(2.3 ± 0.5)分],每周自主排便次数明显增加[(4.8 ± 2.0)次/周比(1.8 ± 0.7)次/周],胃肠生活质量评分(GIQLI)明显升高[(120.8 ± 21.3)分比(78.5 ± 15.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治疗后随访调查期间,患者治疗效果维持稳定,至第12周临床治愈率52.2%(12/23)(每周自主排便次数> 3次),临床缓解率69.6%(16/23)(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改善)。在治疗后及随访12周期间内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FMT联合水溶性膳食纤维和益生菌可安全有效地治疗STC,明显改善患者便秘症状及生活质量。

其他文献
成人慢性便秘的发病率大约为16%,且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特别是60岁以上患者高达30%。手术是部分症状顽固、长期综合保守治疗无效患者的最终选择。由于便秘分类的多样,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外科手术方式繁多,缺乏金标准与共识。针对慢传输型便秘有结肠全切除、次全切除和旷置术等,对出口梗阻型便秘,仅仅直肠内脱垂的术式就不止10种。而且目前在手术指征的把握、术式的选择以及疗效判断标准上也缺乏权威指南。当前的现实是
4月8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培育的观赏凤梨新品种‘白擎天’获颁发植物新品种权证书。  ‘白擎天’是海南省首个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的观赏凤梨品种, 由凤梨科(Bromeliaceae)果子蔓属(Gumania)的阿蒂擎天(G. Attila)组培苗突变体筛选而来,其苞片花青素严重缺失,由原来的紫红色突变为白色,植株形态没有发生变化,可作为观赏凤梨花色形成机理研究及花色新品種培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