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校校通”工程的功效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0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校通”工程的启动,不仅引发了全国性基础教育校园网建设的高潮,而且许多省份也陆续建成了以市、县为区域,立足为基层学校服务的教育城域网。2005年中,江苏省拨出7.7亿元已人民币的专款,用于加快苏北、苏中农村地区义务教育“校校通”工程的实施。
其他文献
在全球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不失时机地做出加速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系列部署,可谓是明智之举。2002年,教育部以文件的形式下发了《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不仅对在全国范围内落实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标准、比例、时间做了具体的规定,而且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信息化发展到今天,对于简单的电脑操作技术,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任何人都不应该再有什么理由说自己不懂或者不会,而作为管理者的校长尤
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这个形成师生信息素养的主要途径中,大量的应用是信息资源的利用,包括通过课件的呈现而进行的学习,通过搜索有关知识的信息资源、进行探究和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所进行的学习。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资源的主要手段,所形成和培育的信息素养主要反映在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方面,而作为现代人所需要的与其他人一起工作所必备的信息素养则缺少一定的培养与提升。远程合作学习正在
纳米压入仪对Si片上多晶Al膜进行的压入蠕变实验表明,加载方式对Al膜的蠕变性能有明显影响随加载速率和载荷的增大,Al膜的总蠕变量和应力指数均有较大升高.且蠕变初期可能存在异
随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我国农村中小学逐渐形成了教学光盘播放点、卫星教学收视点和计算机教室三种建设模式,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初见成效。
农远工程三种模式教学应用与推广涉及的问题较多,既事关设备、设施用于教学的可操作性,又涉及农远工程资源用于农村中小学教学的针对性;既有农远工程的常规管理问题,又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问题。在这些网状式的问题中,关键因素及核心点是教师。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实践者,只有紧紧抓住教师这一“最重要的资源”(周济语),并通过农远工程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效能,应用才会有真正
选取具有中等层错能的316L不锈钢进行表面机械研磨处理(SMAT),制备出纳米结构表层,用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研究横截面组织的演变过程.晶粒细化机理如下:奥氏体粗晶
采用热蒸发法制备了纯Mg膜及Mg78Ni22合金膜,研究了薄膜的结构及其氢化性能.Mg膜具有典型的柱状晶结构,择优取向生长趋势明显;Mg78Ni22薄膜由纳米晶Mg2Ni,Mg及少量非晶组成,M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走进了国际教育界关注、研究的视野。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则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视为培养21世纪人才的根本措施。在我国,整合则被
台湾中央大学陈德怀教授曾在一篇名为《一对一增强学习技术,全球合作研究的机遇》的文章中提到:“在未来的十年,个人化的便携无线网络技术将无所不在。它的普及应用,必将渗透在每一个学习者的生活当中”。由这个论断,我们可以把整个学习环境分为三类:正规的课堂、开放的网络社区、每人手持的设备。三者恰当结合,为我们教与学的未来描绘了美妙的前景。但是需要根据我国国情,采取正确对策。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2004年,湖北省恩施市所有学校(包括教学点)成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学校,实现了“校校通”。2005年底,市教育局决定从办公经费中挤出10万元来,开展一次大规模的远教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