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血管角皮瘤1例报道

来源 :重庆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k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管角皮瘤(AK)也称血管角化瘤,是一种以真皮上部毛细血管扩张和表皮角化过度为特征的皮肤良性肿瘤[1]。该病好发于躯干、四肢下部、颈部,发生在舌部的极为罕见,查阅文献,目前国外仅报道19例涉及舌部的病例[2],国内文献仅报道1例[3]。血管角皮瘤尚未有文献报道存在地域差异性或种族遗传性,发病年龄不一,部分存在性别差异。2019年11月16日,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收治舌背血管角皮瘤1例,现报道如下。
其他文献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组织胞浆菌病的认识,减少该病漏诊、误诊。方法通过分析该院1例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的诊疗经过,回顾性复习相关文献,总结该疾病的临床症状、病理组织学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等特点。结果患者以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肝功能异常,血细胞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先后被误诊为肺部感染、肺结核、淋巴瘤,行组织病理活检及骨髓细胞学检查,均未识别出特殊病原体感染,抗生素及抗结核治疗无效,诊断不明确出院。患者于外院再次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查,确诊为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予以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后好转,随访半年未复
麻醉恢复室(PACU)出室评估工具尚未达成共识,如何选择标准化的PACU出室评估工具是医疗机构关注的问题.本文对国内外PACU出室评估工具及其应用进行综述,概述PACU普适性出室评
目的 分析肺癌患者不同形态肺部微生物组学特征.方法 收集2019年该院收治的19例肺癌行肺癌切除术患者的肺组织(分别为距癌变1 cm处的组织及相对癌变部位远离的组织),进一步分
目的通过对该院肝衰竭合并真菌感染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以该院感染科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住院诊断为肝衰竭合并真菌感染的65例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住院的65例肝衰竭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SPSS26.0软件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共培养出菌株19株,其中白念珠菌7株(36.8%),光滑念珠菌2株(10.5%),热带念珠菌2株(10.5%),烟曲霉菌3株(15.8%)。肝衰竭合并真菌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为40.0%;其次是消化道,为30.8%。多因素l
目的评价改良T型管引流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的引流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接受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使用改良T型引流管引流,对照组使用一次性螺旋负压引流管路引流,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后24 h引流量、总引流量、72 h拔管率、术后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区血肿、堵管、拔管困难情况及引流材料价格。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24 h引流量[(37.9±12.4)mL vs.(44.1±16.9
结合火神山医院工作实践,评估隔离病房内发生职业暴露的风险,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及既往职业暴露处置经验,制订并实施新冠肺炎隔离病区职业暴露处置流程,从发生职业暴露现场处置、医学评估、医学观察与处置、登记报告四个方面进行规范,对不同区域内发生的不同类别的职业暴露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使用新冠肺炎感控监测系统对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的紧急处理进行实时监控及在线指导。在火神山医院隔离病区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均得到及时有效处置,未发生新冠病毒感染,未发生因职业暴露导致的其他感染。在当今
目的探讨营养不良对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治疗(CAPD)患者预后及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在开平市中心医院开始行CAPD治疗并规律随访的患者130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国际肾脏营养与代谢协会制订“蛋白质-能量消耗”(PEW)诊断标准,将入组CAPD患者分为营养不良及非营养不良组,比较两组全因死亡率及心血管死亡率,透析后6个月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性别、合并糖尿病比例、清蛋白、总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素总清除
鼻咽癌(NPC)是我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头颈恶性肿瘤之首.联合铂类的同步放化疗是NPC标准治疗模式,但临床上发现部分NPC患者出现放疗
目的:分析在口腔科护理工作中加强精细管理的途径及价值。方法:择取本院口腔科收治的140例患者为对象,随机对照表法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分别施行常规护理管理和精细化
目的探讨富于淋巴浆细胞脑膜瘤的临床诊疗要点及误漏诊原因和防范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例富于淋巴浆细胞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行脑膜瘤手术切除治疗,病理检查示富于淋巴浆细胞脑膜瘤,术后患者症状好转。结论部分富于淋巴浆细胞脑膜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应及时完善相关辅助检查,避免或减少误诊误治,积极正确处理,防止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