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有“色”“境”中求知

来源 :学子·教育新理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wpt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英语课堂中情境创设被学生和教师逐渐重视,教师在创设情境中能够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能够更好地融入学习氛围中。情境创设需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说英语的机会,为学生铺垫和渗透英语文化背景,当学生对英语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后,学生的英语成绩才会大大提高。
  一、初中英语教学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困境在于语境不够充分,初中生通常只能在英语课堂中有说英语的机会,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到英语,这是由于初中生刚刚接触英语知识,还未能形成一定的英语思维模式,很多时候语言转变得不够快,丧失了使用英语的机会[1]。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主动为学生创设情境,创设的情境需要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该情境时能够迅速反映出英语的使用,增加英语应用机会,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所以,英语教师的情境创设十分重要,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英语成绩,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应用英语,养成英语思维模式,为日后的英语学习奠定基础。
  二、初中英语教学情境创设的对策
  1.情境语境的创设
  情境语境的创设是指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出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深入其中,感受英语、学习英语、体会英语。教师创设的情境需要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在情境中调动形象思维感知,这样便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记住所学知识。例如在学习生词“food”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语境,例如,拿出准备好的食物图片素材,为学生讲解图片中的食物都是什么,问学生喜欢吃什么食物,如果准备野游,学生们会带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情境。教师将平面的课本内容转换为立体的形象思维内容,更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性,学生们会更愿意参与学习,对提高英语教学效率有很大帮助。
  2.语言语境的创设
  教材中的课文会包含大量的生词、语句和语法知识,作为一门语言类的学科,学生们很难对此产生兴趣,这便影响了学生的学习[2]。教师为学生创设语言语境,需要根据学生阅读英语的习惯。比如教师教授课本内容,对课文进行阅读,第一遍快读,第二遍慢读,第三遍精读。教师在为学生创设好英语情境后,为学生朗读课文,快速阅读,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关注度。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小组派出代表进行朗读,此时教师给予鼓励:“朗读时可以尽量放慢速度,不要着急,将课文读全即可。”学生受到教师的鼓励,便会不再担心自己的语速,在慢读中掌握生词,让学生们也能够听清所读内容。第三遍,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精读,分段阅读,并总结归纳出本段的主要内容。课堂中,教师要全英语教学,语速放慢,让学生听清,在提问时也要全英语回答,尽量为学生创设英语语言语境,为学生提供说英语的机会。结合情境创设,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英语思维,以便能够更好地利用英语。
  3.内涵语境的创设
  所谓内涵语境是指英语的内涵,学习英语不只是学习到英语的语法、单词、短语等英语的使用,还需要掌握英语的内涵文化。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学生在接触英语时很容易形成“中国式英语”,即用汉语表达方式说英语,这是学生不了解英语内涵的一种表现。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在注重教授学生英语知识的同时,还要循序渐进地为学生铺垫英语文化背景[3]。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西方文化背景的渗透会很大程度上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当教师渗透一定的西方文化后,对培养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很有帮助。包括称呼、礼仪、关心的方式等,另外,教师应该注重西方文化教育的实践性,在西方教育中,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在课堂中,更多的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让学生有更多的创作和想象空间。例如:教师可以根据西方节日为学生创设情境和内涵的铺垫,初中生基本对圣诞节有一定的了解,英语教师可以通过这一点让学生了解西方的信仰、圣诞节的来由、节日的祝福、服装和习俗等,再与之将中国节日对比,让学生找出其中的不同之处。如此一来,学生能够通过亲身感受体验文化差异,进而对西方文化内涵有所了解。
  综上所述,初中英语教学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将课堂内容灵活化,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学习的氛围。这就需要教师在具有扎实的基本知识以外,还要懂得一定的课堂艺术。为学生创设情境、营造语言环境,并逐渐渗透西方文化,使学生在浓厚的英语氛围中体会英语的魅力,增进学生对英语的感情。
  参考文献
  [1]范亚娟,刘叶红.初中生英语学习积极性培养可能途径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05:160-162.
  [2]刘风梅.初中英语课堂互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J].学周刊,2015,21:51.
  [3]杨金花.新课改下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4,12:73.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正衡中学)
其他文献
一、自主学会预习,提高自学能力  学会预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第一步。首先,在小学阶段,一堂课只有40分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让学生开展活动、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是比较紧张的,若将预习任务安排在课上完成,将会挤占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影响课堂效率的提升。其次,没有认真预习的学生也就无法高质量地做好课前准备,课内的观察、探究、交流等活动的开展也会降低质量。  六年级上册《长发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一课,很抽象,
期刊
阅读能力是新课标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学习能力之一。苏轼说过“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李苦禅也曾说“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所有这些至理名言都道出了读书的好处。初中阶段的学生鉴于阅历尚浅,正处于思想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养成时段,甄别对错,明白事理,形成自我价值判断能力,仅仅依靠学生自身的经历都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学生大量汲取书籍中的营养,来丰富自己的阅历,开阔自己的眼界,使学生
期刊
教育来源于生活,与生活紧密相关,只有应用于生活之中才能使教育的价值最大化,也只有在生活实践中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所以如何将生活实践与小学英语课堂融合是小学英语教师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否则只是一味地传授课本知识,要求学生背诵单词、词组,最终只会导致学生成为考试的“能手”,但是英语能力并没有真正提高,无法灵活地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必须将提高英语的应用性摆在重要的位置
期刊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有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出这一学段阅读教学的措施,是避免小学阶段学生阅读能力分化,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下面,我想结合自己就苏教版小学中年级段语文教材的学习,谈谈对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理解。  一、潜心处理教材 用心钻研教参  1.同样重视识字与写字教学  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在第二学段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
期刊
最近参加一次人教版《分数的意义》的教学研讨,其中一个教学环节引起我的思考,现以课堂实录与大家交流探讨。  课堂回放:教师顺利地引导学生分“单个物体”得出: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就是这个饼的1/2;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6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长方形的1/6。  这时,教师话锋一转,把手放在一个叫汪思泽的同学身上。说:“刚才我们找到了二分之一,六分之一。你能不能说一说汪思泽是几分之一?”  迟
期刊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淀的数学方法、思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素养越来越多地受到教育者的重视,培养数学素养成为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作为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的核心素养更是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它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必须形成的综合性、持久性能力,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感、空间观念等十个核心素养,给我们数学教学指明了方向。笔者在日常数学教学中,以核心问题为触发器,引领学生在核心问题探究中孕育核心素养。
期刊
《青海高原一株柳》是著名作家陈忠实的一篇散文,文章语言极富感染力,作者用生动简练又充满激情的文字把青海高原上这唯一的一株柳的坚忍不拔、聚合全身心之力与生存环境抗争,造就了高原上一方壮丽风景的崇高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致,读来让人敬畏。可是,如何让只有十一二岁的孩子们读懂?品味到文字之美,领悟到这棵柳树的精神之美,继而内化成激发自己前进的动力呢?几经思考,我决定以“柳树”的形象为突破口,让学生通过品读语言
期刊
游戏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英语课堂中的“座上宾”,出场频率可不低,它对于活跃教学氛围、调动学习热情、开展教学活动有着魔法般的效果。然而,再美味的佳肴,吃多了也会起腻,游戏教学自然也不例外,因此,“冷饭”如何炒出新味道,旧招式如何用出新意就成为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新挑战。在本文的教学实践中,我从老话题“游戏教学”入手,就如何以激励打开学生“金口”,以体验促进口语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能以充满新意的教学游
期刊
认真聆听学习了崔峦教授有关新课标的解读以及新课标引领下的教改建议等相关讲座,感触颇深。崔教授对照旧版本,列举了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让人受益匪浅。下面就结合着之前的大赛课《十六年亲前的回忆》,谈谈自己的收获。  一、落实年段教学目标  崔峦教授首先强调了课程标准的重要地位,这是我们进行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一个大的方向,我们应该增强课标意识,根据不同年段的目标展开教学,克服不达标或超
期刊
在曾经电教媒体尚不完善的年代,板书是直观性教学原则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无数左手教材、右手粉笔的教师用板书谱写了一个个精彩华美的课堂教学篇章。  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有些教师误以为板书耽误时间,或以“只能顾及演示,来不及板书”为借口而不进行板书,导致了板书的缺失。  一、门前冷落鞍马稀,板书失去了原有的衷肠  1.板书被取代  当教学手段搭上现代化的快车后,教师们开始忽略板书的作用,更多关注多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