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信息传播科技的高速发展,传播媒介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带来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传播学视野也逐渐成为现代跨学科研究中一个常用的研究视角。传播学理论的研究模式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视为一个特殊的教育型传播活动,它以社会主义思想政治理论体系和实践策略为传播内容,以教师和学生为传者和受者,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等多样化的渠道为传播媒介,从而更好地借助传播学的理论框架和应用知识来探讨有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力和实效性的有效路径。
  张雷编著的《传播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接受研究》(2015年5月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就是基于传播理论的应用视角,来深度探讨和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下的接受情况以及如何利用传播学理论实践的相关知识和经验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有效性的研究专著。在该书中,编者将大学生思政教育视为一个传播过程,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接受主体、传者、受者和媒介分别进行了阐述,包括传播学与思政教育的跨学科创新、大学生思政教育现状与问题、大学生思政教育在传播理论审视下的优化策略等内容,从而在具体传播教育各个环节的研究中挖掘更优化的大学生思政教育传播策略,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大学教育中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首先,基于传播学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理论架构和实践创新的重新整合和拓展。一方面,在传播内容和信息的表达形式上,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有着显著的不同,甚至每一种媒介形式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一套内容标准,而大学生思想政治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要想更好地通过新媒体来进行传播和发展,就必须在内容上进行重新整合和编辑,以便人们能够更好更快地从中获取最核心精练的思想指导。另一方面,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受众是大学生群体,但这一群体的变动性较大,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教育环境和知识行为背景,在学习模式和生活模式上有着显著的差异性,传统的或经典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架构并不能完全被沿用和套用,而应该不断在传播学理论的指导下深入去研究大学生受众的接受情况,并将这种反馈作为思政理论框架进行综合性补充和拓展的依据,以便更好地适应现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现实需求。
  其次,基于传播学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新媒体渠道和平台的一体化建设和发展。传播学理论充分强调了传播媒介在传播过程中的重要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要想提高思政教育对大学生的深度影响力,就必须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内建设信息化传播的综合校内平台,共享思政教育研究和教研的最新成果,对外搭建思政教育的新媒体渠道和话语中心,在互联网网络世界中形成专业化的教育传播力量。
  再次,基于传播学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著“教”与“学”互动关系的创新变革。在传播学理论中,除了信息内容和媒介渠道的重要影响之外,传者和受者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对传者也就是思政教育的工作者来说,思政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媒介能力和教学能力都应当获得与时俱进的培训和提升。对受者也就是大学生受众群体来说,应该打破对思政教育的传统观念,以新的眼光和积极的态度去重新认识思政教育对自身的积极影响。而对传者和受者的关系来说,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将进一步倡导“教”与“学”的平等互动,并充分肯定和强调大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大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大学生更深入地参与到思政教育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当中,更有效地提升思政教育在大学生中的接受广度和深度。
  大学生思政教育所表达的政治观、价值观和相关理论体系是现代传播信息中的一部分,在日渐开放多元和信息竞争激烈的新媒体传播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要提高它的有效性和影响力就必须在信息内容和传播媒介上作出更多的探索和尝试,以更好更快地把握新媒体传播语境中的话语权,从而有效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更系统化和专业化的思想理论范式,让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得到及时掌握,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能够在思政教育的指导帮助下获得可持续的、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富兴/硕士,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助教)
其他文献
【摘要】人的大脑有两个思维系统:直觉思维的系统1,理性思维的系统2。新闻,是系统2的活动化、文本化和制度化。新媒体的崛起,让沉默大多数的系统1有多平台出口,新媒体是直觉活跃的媒体。由于缺乏系统2制约,虚假信息成时代顽疾。传统媒体倾力10多年“数字化转型”,陷入新闻危机,是传统媒体、社会、新媒体的“三输”。亟须反思“数字化转型”,实施“升级化转型”,转型即对报刊广电升级,以增大“三赢”的概率。  【
期刊
意境的营造和审美是中国传统诗词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在古代诗学研究理论体系中,意境理论的分析已经逐渐形成了极具中国美学特色的研究方式。从意境分析理论来说,它主要是通过诗歌作品中的虚实意象的分析来构建诗歌意境中的独特情境和情感,从而形成情景交融、形神兼备、意蕴隽永的独特艺术美感。苏樱和毛晓雯共同编撰的《唐诗的唯美主义》(2012年5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选取了唐诗中极富有意境美的作品进行了深入地解
期刊
【摘要】国家成就类纪录片《辉煌中国》和《创新中国》2018年在海内外华人圈获得了高度关注,其创作经验和内容呈现特点值得研究。节目的创作者从素材选择、叙述风格、表现形式和传播效应四个方面分析了其创作特点,认为该类型纪录片成功的关键在于其以小故事呈现大主题视角,坚持精品化和故事化,素材选择具有贴近性和逻辑性,叙述风格具有平和性和人情味,以及新颖性和可视性的表现形式,传播效应具有号召性和励志感。在视频技
期刊
【摘要】党报在所属传媒集团中是旗舰、是标杆。进入融媒体时代,如何转型升级、拥抱新媒体,全国各大报业集团路径并不统一,有的主攻新媒体客户端,有的单兵突进下属都市报先行先试。党报在整个报业集团中究竟该如何作为,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近年来充分发挥《河南日报》时政报道的优质资源,在重大时间节点推出重头新闻策划,探索出一条以党报为引领、下属媒体积极互动的融合路径。  【关键词】媒体融合;党报;新闻策划  进入媒
期刊
高校是党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阵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一直备受党中央重视。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文明程度逐渐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各种挑战和困境,实施思政教育创新改革势在必行。  刘利、潘黔玲编著的《互联网+视域下思政课教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研究》(2017年11月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以当下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实施路径的探索和改革为中心,简洁明了地阐释了互联网+教育概述、思政课的功能与地位,
期刊
在互联网金融和互联网经济的创新发展过程中,大学生的财商教育日益受到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视。刘长江编著的《哈佛财商课》(2017年5月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详细地介绍和论述了哈佛的财富思想,着力通过思维方式、理财方式、投资模式、财富规律等方面来帮助读者培养“财商”。哈佛大学将“财商”“智商”和“情商”并称为学生最不可缺的“三商教育”,因此编者通过哈佛大学的财商教育模式和训练模式来指导和推动我国高校人才培养
期刊
【摘要】相较于省、县级媒体融合发展,地市级媒体融合呈现空心化、边缘化态势。地市级媒体融合,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媒体融合实践的快速发展,是媒体融合战略全面铺开并向纵深发展的关键一环。通过对江西省赣州市媒体融合发展情况的实地调研,从媒介内外部资源协作视角出发,对赣州市主流媒体融合发展中不同媒介资源的获取、利用及配置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并基于动态能力理论,结合当地的政策与市场环境,就如何提高主流媒体感知
期刊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学生管理和思政教育研究中的重要环节,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王金凤、柴义江编著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4版)》(2017年2月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是根据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积累总结编著的,它充分分析了大学生的身心特征和思想动态,全书一共分为十二个项目,包括心理健康的基础教育、自我意识的认知发展、情绪管理、学习心理探索、人际
期刊
【摘要】通过对列宁在俄国社会民主党创建时期5篇有关新闻宣传的重要文献进行文本分析,可以发现,列宁思想的核心特征是革命的现实性。在建立统一的集中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使之成为俄国革命坚强领导核心的目标指导下,列宁将创办全俄政治机关报并充分发挥其宣传、鼓动和组织作用,将党的日常行动作为革命的契机进行审视。这些新闻论著表现出实际效用性文本的特征,即在方法论层面讨论问题,分析论证建立在高度清晰的语境之上,理论
期刊
互联网时代,我国英语教育教学在多元理念的快速发展之下,打破了传统的英语阅读教育模式,并逐步开始借助互联网的新思维、新技术和新平台探索新的英语阅读训练模式。付岳梅和应世潮共同编著的《大学英语阅读训练》(2012年2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主要总结和运用了大学英语阅读类题型的学习和训练规律,帮助大学生能够在教材的指导和训练帮助下,循序渐进地找到适合自己的英语阅读方法和技巧,以在英语应用类考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