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近视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OrbscanⅡ的动态变化及影响角膜后表面前突出度的主要因素.方法 216例(230只眼)近视患者,根据等效球镜屈光度分为4组,Ⅰ组:-1.25~-3.00D;Ⅱ组:-3.13~-5.75 D;Ⅲ组:-6.00~-8.88 D;Ⅳ组:-9.00~-15.75 D,采用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系统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进行检测,取角膜厚度图、角膜后表面地形图进行动态对比分析.结果 预留角膜最薄处厚度,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及角膜后表面顶点距理想球面的距离(Diff值),术后较术前明显改变,术前与术后1个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9,-20.63,-15.90;P<0.05).术前与术后3个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87,-17.98,-27.26;P<0.05),表现为角膜变薄,后表面屈光力及Diff值增加,术后同一时间段不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F=61.92,4.74,7.28;P<0.05.术后3个月F=64.16,5.12,21.83;P<0.05),不同时间段同一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角膜最薄处厚度较术前预留最薄角膜厚度在不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角膜后表面Diff值(Y)与术前角膜最薄处厚度(X1)、角膜中央厚度(X2)、角膜横径(X3)、眼轴长度(X4)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0.0941-0.000 53X1-0.000 471X2-0.0063X3+0.001 22X4(F=13.48,P<0.01).术后3个月与1个月角膜后表面Diff值的差值(Y)与术后3个月与1个月角膜最薄处厚度差值(X1)、术前眼压(X2)、术后3个月与1个月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差值(X3)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0.027-0.000 78X1+0.002 01X2-0.0055X3(F=21.81,P<0.01).结论 OrbscanⅡ对近视眼LASIK术前患者的筛选及术后监测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角膜测厚功能在高度近视眼LASIK术后准确性差,不宜作为再次手术的筛选标准;影响近视眼术前角膜后表面前突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为角膜厚度、角膜横径与眼轴长度;影响术后3个月与1个月前突出度变化值的主要因素为术后3个月与1个月角膜最薄处厚度差值,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差值及术前眼压.这些影响因素应作为术前筛选病例的参考指标。
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前后OrbscanⅡ观察
【摘 要】
:
目的 探讨近视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OrbscanⅡ的动态变化及影响角膜后表面前突出度的主要因素.方法 216例(230只眼)近视患者,根据等效球镜屈光度分为4组,Ⅰ组:-1.25~-3.00D;Ⅱ组:-3.13~-5.75 D;Ⅲ组:-6.00~-8.88 D;Ⅳ组:-9.00~-15.75 D,采用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系统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进行检测,取角膜
【机 构】
:
410008,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眼科,410008,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眼科,410008,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眼科,410008,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眼科
【发表日期】
:
2006年42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成熟,它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学校的教学当中。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中职文化课教学与专业教学、社会实践进行有益的整合;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建一种“自主、互动、协作”的新型主体性教学模式是目前急需研究的课题。本文笔者配合文化学科教师和专业学科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进行大胆尝试,并借助网络信息资源、多媒体技术、社会实践和校园网络平台,通过“创设情境、自主探究、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