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实践表明,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能使抽象的语言具体化、枯燥的内容直观化、深奥的知识浅显化,从而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凸显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活力。
一、巧用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不论是枯燥的讲解还是煽情的演说,都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也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展示多媒体课件则常常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之受到吸引、感染和教育。如教学《大自然的语言》,这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文章从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谈起,形象地说明了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及其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上课时,我把提前准备好的课件展示给学生,它们分别是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不同的季节伴有不同的音乐。在课件展示的过程中,学生们情绪激动,兴趣盎然,流露出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巧用多媒体课件,强化听说训练
把多媒体运用于语文课堂,所显现的教学信息是丰富多彩的。面对众多的信息显现方式,学生自然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而这种好奇心很容易发展为他们的认识兴趣,进而产生出强烈的求知欲。如在语文教学的朗读能力训练中,利用录音、录像等教学辅助手段,引导学生正确而有激情地朗读课文,往往能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各级教育电视台经常会播放一些关于朗读比赛方面的节目,我就提前拷贝下来,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边观看一边跟读,并不时地告诉学生朗读应有的语速。经过不断学习,学生很快掌握了听说的要领。
三、巧用多媒体课件,提高写作能力
许多学生由于不善观察,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的印象往往是模糊而纷乱的,作文时自然也就无从下笔。为此,我在课程整合中进行了大胆尝试,把不同的教学内容分成不同的类别,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写作文的兴趣。与此同时,我们还通过网络与兄弟学校同年级的班级结成友谊班级,相互学习,相互协作,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及写作水平。平时,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累写作素材。比如,定期举办郊游活动,带领学生去登山,让其感受大自然之美;利用摄像机把集体郊游的场景拍摄下来,带到课堂上让学生回忆当时的情景和感受,写一篇关于郊游的文章。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往往表现出很高的参与热情,写出了不少高水平的文章,取得传统作文教学无法比拟的效果。
四、巧用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紧密结合
多媒体的应用,并不意味着对传统媒体与教学的绝对取代,而是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多媒体组合教学的各种模式。运用多媒体优化学习过程,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是现代教育的共同趋势,而建构新型教学模式是其中的关键举措。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必须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诸如对作品语言的品味、文章思想的理解、作者见解的剖析等,还是要通过反复阅读课文和教师的讲解来实现。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如朗读、背诵等最能体现语文教学特征的课堂活动,更不能因为多媒体的运用而放弃。多媒体很多时候只是一种辅助性教学手段,不能过分夸大它的作用,更不能让它替代教师应有的创造性工作。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缺了任何一方面,都不是完整的中学语文教学。有的教师运用多媒体上课,把所有要讲的内容都写在课件上,粉笔和黑板不用了,板书不要了,这的确方便多了,但是不可忘记课件只是辅助课堂教学的,教的主导方是教师而不是课件,内容不必面面俱到,但必须突出重点、难点。而且,教师的板书自有独到之处,是其他手段无法取代的,它是教师对一节课或一篇课文内容的独到理解和高度概括。总之,不论采取何种教学手段,都应尽量做到因文而异、因课而异。
实践表明,实施语文多媒体教学需要有完整的知识结构,这就要求教师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不断补充和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自觉地学习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同时,教师还要根据语文课堂教学的需要,运用计算机制作教学课件、绘制投影图片等。知识是基础,理念是前提,语文教师只有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科学施教,才能让语文多媒体教学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责 编 木 子)
一、巧用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不论是枯燥的讲解还是煽情的演说,都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也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展示多媒体课件则常常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之受到吸引、感染和教育。如教学《大自然的语言》,这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文章从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谈起,形象地说明了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及其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上课时,我把提前准备好的课件展示给学生,它们分别是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不同的季节伴有不同的音乐。在课件展示的过程中,学生们情绪激动,兴趣盎然,流露出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巧用多媒体课件,强化听说训练
把多媒体运用于语文课堂,所显现的教学信息是丰富多彩的。面对众多的信息显现方式,学生自然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而这种好奇心很容易发展为他们的认识兴趣,进而产生出强烈的求知欲。如在语文教学的朗读能力训练中,利用录音、录像等教学辅助手段,引导学生正确而有激情地朗读课文,往往能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各级教育电视台经常会播放一些关于朗读比赛方面的节目,我就提前拷贝下来,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边观看一边跟读,并不时地告诉学生朗读应有的语速。经过不断学习,学生很快掌握了听说的要领。
三、巧用多媒体课件,提高写作能力
许多学生由于不善观察,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的印象往往是模糊而纷乱的,作文时自然也就无从下笔。为此,我在课程整合中进行了大胆尝试,把不同的教学内容分成不同的类别,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写作文的兴趣。与此同时,我们还通过网络与兄弟学校同年级的班级结成友谊班级,相互学习,相互协作,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及写作水平。平时,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累写作素材。比如,定期举办郊游活动,带领学生去登山,让其感受大自然之美;利用摄像机把集体郊游的场景拍摄下来,带到课堂上让学生回忆当时的情景和感受,写一篇关于郊游的文章。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往往表现出很高的参与热情,写出了不少高水平的文章,取得传统作文教学无法比拟的效果。
四、巧用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紧密结合
多媒体的应用,并不意味着对传统媒体与教学的绝对取代,而是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多媒体组合教学的各种模式。运用多媒体优化学习过程,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是现代教育的共同趋势,而建构新型教学模式是其中的关键举措。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必须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诸如对作品语言的品味、文章思想的理解、作者见解的剖析等,还是要通过反复阅读课文和教师的讲解来实现。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如朗读、背诵等最能体现语文教学特征的课堂活动,更不能因为多媒体的运用而放弃。多媒体很多时候只是一种辅助性教学手段,不能过分夸大它的作用,更不能让它替代教师应有的创造性工作。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缺了任何一方面,都不是完整的中学语文教学。有的教师运用多媒体上课,把所有要讲的内容都写在课件上,粉笔和黑板不用了,板书不要了,这的确方便多了,但是不可忘记课件只是辅助课堂教学的,教的主导方是教师而不是课件,内容不必面面俱到,但必须突出重点、难点。而且,教师的板书自有独到之处,是其他手段无法取代的,它是教师对一节课或一篇课文内容的独到理解和高度概括。总之,不论采取何种教学手段,都应尽量做到因文而异、因课而异。
实践表明,实施语文多媒体教学需要有完整的知识结构,这就要求教师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不断补充和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自觉地学习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同时,教师还要根据语文课堂教学的需要,运用计算机制作教学课件、绘制投影图片等。知识是基础,理念是前提,语文教师只有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科学施教,才能让语文多媒体教学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责 编 木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