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前体蛋白、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和D-二聚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 :血栓与止血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u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血栓前体蛋白(TpP)、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和D-二聚体(D-D)的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8例急性脑梗死和31例正常健康对照组的血浆TpP、TAT、和D-D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TpP、TAT、和D-D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起病6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TpP水平升高的阳性率显著高于TAT和D-D的阳性率(P<0.01).结论:血浆TpP、TAT、和D-D水平是可以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凝血、抗凝及纤溶活性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7-0034-03    【摘 要】目的 通过在护理过程中对肺结核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督导,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教育内容、途径、形式及过程,使患者认识到肺结核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消毒隔离措施及治疗方案的实施,提高依从性。结果 将制定的健康教育方案按整体护理程序实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实现了“高发现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