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跨越“收入陷阱”必须控制国民收入超分配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d1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西、智利、阿根廷、墨西哥等拉美国家和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已进入中等发达国家30—50年,但至今未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仍停留在发达国家门槛之外。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也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跌入了“高收入陷阱”,难以解脱。前者曾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触发了严重的地区性债务危机和金融危机,后者诱发了2008—2009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和2010年的美债危机、2011—2012年的欧债危机,以及连续20多年的日本经济衰退。
  无论是“中等收入陷阱”,还是“高收入陷阱”,无论是地区性债务危机和地区性金融危机,还是世界性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都与国民收入超分配——国家债务过多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中国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防范跌入“高收入陷阱”,防止成为地区和国际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和债务危机的策源地,必须控制国民收入超分配。
  一、国民收入分配比例结构要科学,超分配(债务)要“适度”
  根据一些欧美学者研究了20世纪初至90年代中期将近一百年的经济数据,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比例结构大体架构:初级劳动在国民收入分配的比例大体为10%;高级劳动——技术和管理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为55%;资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为35%。但由于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原因,特别是劳资双方阶级斗争力量的起伏,即随着战后工会力量的增强,劳资谈判工资向工人倾斜,资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已由20世纪初的30%多下降为当前的18%左右,劳动、技术、管理的分配比例已由60%多上升为80%多。这方面的变化,不是分配方面的经济原因,而是政治和社会方面的原因,特别是一些政党为了自身利益——要求上台执政,盲目给公众(选民)许诺——追求高工资、高福利。当年,国民收入不足以分配,就搞国民收入超分配,用增加国家债务来兑现增加收入的选举承诺,结果使多数国家的债务超过了国家的偿还能力,引发了140多次债务危机、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跌入“中等收入陷阱”和“高收入陷阱”。比较典型的有: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拉美国家的债务危机,1997—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风暴,2008—2009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以及2010年的美债危机和2011—2012年的欧债危机。
  中国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防止跌入“高收入陷阱”,避免成为世界或地区债务危机、金融危机的策源地,就要防止盲目攀比,追求高工资、高福利,要科学把握好国民收入的分配比例结构。就现阶段来看,应根据中国处于工业化的中期向中后期发展的国情,初级劳动在国民收入中的分配比例应控制在15%—20%的比例,技术和管理等高级劳动的分配比例应控制在30%—40%的比例,资本的分配比例应控制在40%—45%的比例(包括小微型企业主的投资收入,国外此项列入劳动收入),要尽可能控制国民收入超分配的比例,即政府的债务余额应控制当年GDP的40%以内(国际标准为60%,中国2013年的负占率为GDP的20%多)。
  二、社会福利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适中”
  战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在原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普惠制福利的示范下,在1933年罗斯福“新政”福利制度法律化的影响下,特别是福利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高福利理论的鼓励和推动下,追求高福利一度成为各国政府的“时尚”。从摇篮到坟墓,由国家提供的福利多达400多项,国家提供的社会福利开支占国民收入的比例超过10%,而一般政府的公共财政收入也仅占当年GDP7%—8%。由于高福利超过了国家公共财政的收入,不得不用债务来填补福利支出的不足。久而久之,日积月累,债务超过了 GDP总额,即“老子”吃了“儿子”或“孙子”的饭。由于债务过多。无法及时偿还,结果是债务危机、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频发,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社会矛盾凸起,甚至造成了国家、家庭、企业的破产。
  中国要避免出现在拉美、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和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的“福利病”,切忌盲目追求“高福利”,搞国民收入超分配。中国的福利制度不能照搬照抄西方模式——高福利和普惠制,对我国现行的普惠制福利制度也应进行必要的改革,应适当减少国家公共财政对社会福利的负担。国家财政只承担无工作单位的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福利支出。中等收入群体的福利可由企业(单位)和个人合理分担,并实行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制度。高收入阶层的福利支出,可根据强制和自愿相结合原则,基本福利实行强制性保险——征收基本福利税,补充保险实行自愿商业保险,以减少政府的福利支出,防止债台高筑,国民收入过度超分配。
  三、工资增长要考虑GDP增长速度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
  战后,西方国家由于崇尚劳资谈判工资制,每年确定最低工资增长线,结果由于工资的刚性增长,劳动力成本提高,致使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失去竞争力,致使产业“空心化”,出现了经济持续衰退,失业率居高不下。国民收入过度超分配,抗危机能力下降,经济低迷,社会问题叠起。
  前几年,我国一些地方在国民收入分配方面,盲目与一些发达国家攀比,急于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有的地方提出:3—5年要使居民收入翻一番,工资或最低工资增长幅度要超过 GDP增长速度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有的企业工人工资一年之内提高一倍。这是一种短视行为,没有考虑到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10年,通过劳资谈判,曾迫使台商富士康企业一年内工资提高一倍。富士康投资者为了保持其投资能获得一定的利润,不得不购买100万个“机器人”(机械手)来替代10万工人,以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国际竞争力。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劳资谈判决定工资升幅的制度弊端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欧盟先后有7个国家放弃了劳资谈判工资制,实行了劳资共同参与决策的弹性工资制和劳动力参股、持股的红利分享制,使劳资之间的关系由对抗转为合作共赢。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对现行的劳资谈判的刚性工资制应作深入研究,要将工资增长的幅度控制在GDP增长速度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以内,使刚性工资制转为弹性工资制。并应扩大劳动力参股、持股和人力资本股试点范围,让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其各自的贡献参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实现劳动与资本在真正意义上的公平分配,实现中国由中等发达国家向发达国家的平稳转型。
  (齐桂珍,国家发展改革委体管所研究员)
其他文献
作文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它包括一个人的语文能力、思想修养、生活体验、知识积累、文化素养和写作习惯。作文教学现状却令人堪忧,一上作文课,学生叫苦连天,唉声载道,不愿写作,写作应付,令语文老师也头疼。《课标》中明确指出作文教学应“让学生乐于动笔,乐于表达自己的意思”,怎样让学生快乐作文呢?本人认为应该进行三步曲,即从题目、积累素材、批改上进行创新。  一、抽签游戏题目  传统的作文题目形式是老师给题目,
2011年,在南京高新区电子产业园区里这样一个故事:某企业党组织组织篮球友谊赛,通过好友QQ群和私人的朋友关系向外发出友情邀请.本不指望有多少企业会组队参加,只是想使党员
【摘 要】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控制论”的原理,可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分析了笔者常用的调控方法,与读者交流。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 调控 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4-0110-01     教师自觉地运用“控制论”的原理,对地理课堂教学实施有效的调控,使课堂出现张弛有致、意趣盎然的教学格局,整个教学流程呈现出预定的、有序的、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深,作为现代城市发展的基础性设施,沥青混凝土道路因其良好的行车舒适性、经济耐久性以及施工周期短、交通开放及时、养护维修方便、噪音污染较小等优势在市政道路工能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為现代整个道路交通发展的趋势所在。基于此,本文以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为研究对象,以规范施工过程、提供施工质量为研究目的,以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为研究意义,就此展开论述,具有一定的应用
2002年,在宏观经济环境继续向好的形势下,工交各行业抓住国家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政策的有利条件和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机遇,工业经济运行速度、质量、效益均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
本文简述了营改增的重要意义,分析了营改增对企业会计核算带来的影响,对营改增背景下加强企业会计核算的措施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它不仅体现了内容与形式辩证统一的基本观点,而且还体现了教书育人辩证的教学思想,也符合小学生作文的心理规律。那么,作文指导应如何从内容入手?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丰富生活,指导学生获取作文的材料。  1.开展活动  为丰富学生的生活,老师可根据作文的训练要求,结合学校的专题教育,利用班队会、课外活动时间,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活动,并努力
摘要: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道路桥梁建设已经成为人们所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交通运输量的增加、运载量的加重,道路中桥梁检测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桥梁检测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不仅要求检测人员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更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道路桥梁检测的准确性,保障桥梁建设的安全性,保护人们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本文从道路桥梁检测的重要性入手,对当前我国路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事业单位的各项财务核算工作也随之有了相应的变化和要求,国家也开始对会计进行了改革.在这种背景下,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工作也必需符合政策和社会经
一、必要性  2009级学生生源差,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这是很多老师已认识到的现状。与此同时,同一届参加高考的其他学校学生素质要远远高于我们,如果这样发展下去,2012年我们的高考成绩无论是纵向比较还是横向比较都会有很大的差距。穷则思变,为了本届高考能有所成就,出一些亮点,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我们必须在教法方面做出改变,决定在优生培养方面实施“STS”计划。  二、目 标  培养几名文科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