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美托咪啶对全麻患者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影响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dayong0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对全麻患者苏醒期内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择期手术患者120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观察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60例。术前对照组微量泵静注生理盐水10ml,观察组微量泵静注右美托咪啶0.5 g/kg(生理盐水稀释到10ml)。两组采用相同麻醉方法。记录两组患者苏醒期心血管反应(0~2级)、躁动程度(0~3级)、术后切口疼痛程度评分(口述描绘评分法)、术后咽喉疼痛程度评分(Prince-Henry评分法)。结果:观察组1~2级心血管反应发生率、躁动程度0级率及术后切口疼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能显著减少全麻患者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右旋美托咪啶;全麻苏醒期;心血管反应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310-01
  全麻患者苏醒期内易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躁动、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肌氧耗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减少等,严重者可发生心脑血管意外。右美托咪啶(DEX)是一种新型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抗焦虑及催眠作用。2011年3月~2011年6月,我们观察了DEX预注对全麻患者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全麻下择期手术患者120例,ASA分级Ⅰ~Ⅱ级,其中男57例,女43例;年龄25~65岁;体质量50~80kg。均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肝肾功能不全、咽喉疾病,有自我认知力。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
  1.2 麻醉及DEX应用方法 两组麻醉方法相同。术前30min肌注东莨菪碱0.3mg,入室后先建立静脉通道,连接多功能心电监测仪行常规,对照组患者微量泵静注生理盐水10ml,观察组患者微量泵静注DEX 0.5 g/kg(用生理盐水稀释到10ml),均在10min内注完。诱导药物用舒芬太尼0.05ug /kg、阿曲库铵0.6mg /kg、异丙酚2mg/kg,用麻醉机控制患者呼吸。对呼吸参数进行调整,维持PETCO2在35~45 mmHg。麻醉维持用丙泊酚+瑞芬太尼+2-5%七氟醚静吸复合,间断给予阿曲库铵。手术结束前5 min拔管,继续低流量面罩吸氧2 L/min,持续5min。若术中血压降低(SBP<80 mmHg)则静注麻黄素5-10mg/次,心率降低至50次/min以下则静注阿托品0.25-0.5mg/次。
  1.3 苏醒期不良反应检测及评级方法 ①心血管反应:血压、心率升高值<10%基础值,无需特殊处理为0级;血压、心率升高值在基础值的10%~25%之间,需随时观察患者变化为1级;血压、心率升高值>25%基础值,需进行对症处理为2级。②躁动程度:患者情绪安定,能较好地配合手术为0级;患者遇到刺激时有轻度烦躁,伴肢体运动为1级;无刺激时也存在情绪躁动,但手术仍可进行为2级;肢体剧烈运动,手术无法正常进行,必须采取药物或物理方法制动为3级。③术后切口疼痛程度:采用口述描绘评分法(VRS) [1]。无任何疼痛为0分;略有疼痛为1分;可忍受的疼痛为2分;无法忍受的疼痛,同时伴有躁动不安,需加用止痛剂以保证手术进行为3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发生0、1、2级心血管反应分别为52、6、2例,对照组分别为22、32、6例,观察组1~2级心血管反应发生率为13.3%,明显低于对照组为63.3%(P<0.05);观察组发生0、1、2、3级躁动分别为25、29、6、0例,对照组分别为6、16、28、10例,观察组躁动程度0级率为40.2%,明显高于对照组为10.0%(P<0.05);观察组术后切口疼痛程度评分0分10例、1分35例、2分15例、3分0例,对照组分别为0、17、29、14例,两组术后切口疼痛程度各评分存在明显差异(P<0.05)。
  3 讨论
  全麻患者麻醉苏醒期脑功能逐渐恢复,但麻醉药物的残余作用仍持续存在,大脑的感觉及认知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患者意识仍未完全恢复。此时疼痛刺激、拔除气管导管、吸痰操作、低氧血症等易造成患者出现血压升高、躁动不安、氧耗增加、心率加快、呼吸道阻塞、心肌缺血、寒战、缺氧等一系列应激反应表现[2]。最常见的应激反应见于循环系统,特别是高龄患者以及存在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对此类患者,术后拔管期间需特别注意避免循环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应用血管活性药物、镇痛药、镇静药是临床常用的处理方法,其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术后恢复慢、效果不稳定、呼吸抑制等。而DEX可较好的保持循环系统稳定,并抑制交感神经,降低躁动的发生率,且患者呼吸频率及氧合均不受干扰,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明显缩短。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应用DEX后患者术中心血管反应、躁动及术后切口疼痛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表明DEX是良好的麻醉辅助用药。
  DEX与α2受体的亲和力为可乐定的8倍,是高选择性α2受体激动剂 。围术期用DEX能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降低静脉麻醉剂氯胺酮、丙泊酚等的用量[3]。DEX靶血浆浓度达到0.4 ng/ml时,人体寒戰阈值降低2℃。可明显降低术后寒战的发生率。Tarrtonen等[4]报道,术前肌注DEX可使氧耗和能量消耗降低7%~8%。术前应用DEX能够起到降低寒战发生率、减轻手术创伤所致的全身炎症反应、减少术中麻醉剂用量、镇静、抗焦虑、减轻气管插管反应等作用。
  4 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DEX能显著减少全麻患者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6-126.
  [2] 刘佳.乌拉地尔预防全麻拔管期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26(1):76-7.
  [3] Peden CJ,Cloote AH,Stratford N,et al.The effect of intravenous dexmedetomidine premedication on the dose requirement of propofol to induce loss consciousness in patients receiving alfentanil [J].J Anaesthesia,2001,56(5):408-413.
  [4] Taittonen MT, Kirvela OA, Aantaa R, et al. Effect of clonidine and dexmedetomidine premidication on perioperative oxygen consumption and haemodynamic state[J].Br J Anaedth,1997,78 (3):400-406.
其他文献
Atificial antigen-presenting cells are expected to stimulate the expansion and acquisition of optimal therapeutic features of T cells before infusion. Here CD32
目的 观察急诊PTCA联合脂微球载体前列腺素E1(Lipo-PGE1)治疗青年(≤45岁)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9例发病时间12 h以内,45岁及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TCA(必要时冠脉内植入支架),其中联合应用脂微球载体前列腺素E1者18例,观察疗效并进行统计分析、对照.结果 39例患者中,梗塞相关血管再通37例(其中23例行支架置入)成功率94.9%.18例联合应用Lipo-
乙醇中毒主要导致神经系统损害,多脏器损害少见。现将我科因急性乙醇中毒而致多脏器损害患者1例,报告如下。1病历报告患者,男,59岁,于2009年2月8日15:00以意识不清4d入院,该
急性肺栓塞是急诊常见急症,临床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将多年来对急性肺栓塞的临床护理对策及体会作一总结.
目的 探讨米索前列醇在宫腔镜检查时软化宫颈及镇痛的效果.方法 将宫腔镜检查3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米索前列醇阴道给药组260例,检查前2 h阴道后穹窿置入米索前列醇200 μg;对照组120例不施任何药物.观察术中宫颈扩张,术中出血量,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及腹痛情况.结果 宫腔镜检查前2 h米索前列醇阴道给药组宫口扩张直径、术中出血、人工流产综合征(PAAS)发生率及腹痛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循证护理学由加拿大AbaDi-censo 教授于1991 年提出,是循证医学的重要分支,意为“遵循证据的护理学”,同时结合护理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
目的探讨难治性心衰(RHF)患者在机械通气时不同水平呼气末正压(PEEP)对中心静脉压(CVP)的影响。方法监测32例各种原因发生RHF所致低氧血症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在不同水平PEEP(0~1
Interleukin-7 (IL-7) is an essential cytokin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homeostatic maintenance of T and B lymphocytes. Binding of IL-7 to its cognate receptor, t
Salmonella (S.) typhi is an important intracellular pathogen. Among the more than 2,300 closely-related Salmonella serovars bacteria recognized, S. Typhi is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