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三动”(主动、互动、全动)课堂是我校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课堂中学生为学到知识而质疑、争论;为了小组的荣誉而积极合作这是我期待的场面。“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是我追求的佳境。
下面我就结合我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谈谈自己在《容积》一课的教学中实践“三动”理念的做法:
一、主动学习——让我们的课堂彰显活力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先学环节为学生主动学习搭建了了平台,“自学提示”是开启课堂的钥匙,是孩子们进行自主学习的一个导航。学生可根据教师的自学提示,自主动探究知识,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
在教学《容积》问题时我设计了这样自学提示:
1.什么是容积?
2.98页例题求长、宽、高时为什么要减2×0.025?
3.计算容积与体积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我针对教学内容,在设计提示时做到由浅入深先明确容积的概念,然后通过思考98页例题求长、宽、高时为什么要减2×0.025?而突破本课难点,明确计算容积时要测量里面的长、宽、高。最后让学生通过比较找出容积与体积的异同点。这样的提示适合于不同层次的不同学生的需求,做到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整个自学提示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明理导航。
为激发学习欲望我加了这样的导语:咱们比一比赛一赛看谁在5分钟之后会做与例题相似的习题!这样的问题一提出,孩子们顿时来了劲头很快进入自学:有的圈画重点词语,有的在埋头计算,有的凝思苦想,有的同学在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打了个大大的问号,还有的在整理重点。5分钟之后同学们都跃跃欲试。自学提示使学生迅速地实现由抑制到兴奋、再到思考的自我需求,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
二、合作分享——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之一,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策略。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进行旁听、指导或纠正;学生则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交换彼此的独立见解,资源共享。“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的重心前移,使学生的问题、疑难提前暴露出来,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解决了那些模棱两可、易产生认知冲突的疑难问题而且使课堂充满活力。
《容积》一课中,我遇到了这样一问题:
求一个无盖长方体的容积,这是 “先学”环节一道与例题相似的习题,不同点就在于例题是求有盖的长方体的容积,而本题是求无盖的长方体的容积。
由于学生盲目效仿例题求内高时几乎全班同学的算法达成一致:那就是用 5.25-0.25×2,而忽略了无盖这一特殊条件,全班只有杨达1个同学写出了5.25-0.25,结果在“兵教兵”环节还被其它同学否定。此时此刻学生产生了认知冲突,我告诉自己:不能讲,要相信学生,孩子们一定能解决,我的角色应该是引导者。于是一场激烈的小组讨论开始了:只见杨达信心十足的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很快组内同学被杨达说服了,达成共识。其它也有几个组经过讨论对比也肯定了杨达的做法。但还有两个组在坚持。全班交流开始了我看到了你说我说大家说的活力课堂;感受到孩子们了在学习上互不相让;在讨论中的各抒己见,在合作中的共享,在互动的中互惠。
三、关爱后进——为我们的课堂注入活力
充满人性的课堂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人人参与、都有舞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给后进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为了更好的暴露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典型性问题,后教环节做与例题相似的习题我们都是让学困生板演。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有机会赢得掌声,有机会赢得尊重。
在《容积》一课,我出的第一道题是一道与例题相似较浅层次的习题,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求容积是要测量里面的长、宽、高。
一个长方体水箱:
从外面测量:长9.2分米、宽6.2分米、高4.2分米。
从里面测量:长9分米,宽6分米、 高4分米。
这个水箱能装水多少升?
后进生郭永新在做题时不假思索的就选择了从外面量的数据,很快有几个同学那彩色笔在他的旁边进行了修改。我让他站起来说自己的解题思路,他说:用长×宽×高就可以求出容积。我没有给予他肯定或否定,而是示意他听别人说。然后我问杨凡同学为什么给他改。杨凡说:因为求的是容积所以要从里面量的数据。这时郭永新恍然大悟,他自信说出正确的答案,赢得了同学的掌声。笑容绽放在他的脸上。学困生的积极主动为我们的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活力课堂,让孩子们自主探究知识;活力课堂,让孩子们资源共享;活力课堂,让孩子们扬起了自信的风帆。有了孩子们的个性表现,课堂才显得有活力,有了孩子们的个性表现,老师才显得有动力。“三动”让我们的课堂因孩子而精彩。
下面我就结合我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谈谈自己在《容积》一课的教学中实践“三动”理念的做法:
一、主动学习——让我们的课堂彰显活力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先学环节为学生主动学习搭建了了平台,“自学提示”是开启课堂的钥匙,是孩子们进行自主学习的一个导航。学生可根据教师的自学提示,自主动探究知识,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
在教学《容积》问题时我设计了这样自学提示:
1.什么是容积?
2.98页例题求长、宽、高时为什么要减2×0.025?
3.计算容积与体积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我针对教学内容,在设计提示时做到由浅入深先明确容积的概念,然后通过思考98页例题求长、宽、高时为什么要减2×0.025?而突破本课难点,明确计算容积时要测量里面的长、宽、高。最后让学生通过比较找出容积与体积的异同点。这样的提示适合于不同层次的不同学生的需求,做到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整个自学提示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明理导航。
为激发学习欲望我加了这样的导语:咱们比一比赛一赛看谁在5分钟之后会做与例题相似的习题!这样的问题一提出,孩子们顿时来了劲头很快进入自学:有的圈画重点词语,有的在埋头计算,有的凝思苦想,有的同学在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打了个大大的问号,还有的在整理重点。5分钟之后同学们都跃跃欲试。自学提示使学生迅速地实现由抑制到兴奋、再到思考的自我需求,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
二、合作分享——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之一,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策略。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进行旁听、指导或纠正;学生则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交换彼此的独立见解,资源共享。“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的重心前移,使学生的问题、疑难提前暴露出来,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解决了那些模棱两可、易产生认知冲突的疑难问题而且使课堂充满活力。
《容积》一课中,我遇到了这样一问题:
求一个无盖长方体的容积,这是 “先学”环节一道与例题相似的习题,不同点就在于例题是求有盖的长方体的容积,而本题是求无盖的长方体的容积。
由于学生盲目效仿例题求内高时几乎全班同学的算法达成一致:那就是用 5.25-0.25×2,而忽略了无盖这一特殊条件,全班只有杨达1个同学写出了5.25-0.25,结果在“兵教兵”环节还被其它同学否定。此时此刻学生产生了认知冲突,我告诉自己:不能讲,要相信学生,孩子们一定能解决,我的角色应该是引导者。于是一场激烈的小组讨论开始了:只见杨达信心十足的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很快组内同学被杨达说服了,达成共识。其它也有几个组经过讨论对比也肯定了杨达的做法。但还有两个组在坚持。全班交流开始了我看到了你说我说大家说的活力课堂;感受到孩子们了在学习上互不相让;在讨论中的各抒己见,在合作中的共享,在互动的中互惠。
三、关爱后进——为我们的课堂注入活力
充满人性的课堂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人人参与、都有舞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给后进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为了更好的暴露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典型性问题,后教环节做与例题相似的习题我们都是让学困生板演。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有机会赢得掌声,有机会赢得尊重。
在《容积》一课,我出的第一道题是一道与例题相似较浅层次的习题,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求容积是要测量里面的长、宽、高。
一个长方体水箱:
从外面测量:长9.2分米、宽6.2分米、高4.2分米。
从里面测量:长9分米,宽6分米、 高4分米。
这个水箱能装水多少升?
后进生郭永新在做题时不假思索的就选择了从外面量的数据,很快有几个同学那彩色笔在他的旁边进行了修改。我让他站起来说自己的解题思路,他说:用长×宽×高就可以求出容积。我没有给予他肯定或否定,而是示意他听别人说。然后我问杨凡同学为什么给他改。杨凡说:因为求的是容积所以要从里面量的数据。这时郭永新恍然大悟,他自信说出正确的答案,赢得了同学的掌声。笑容绽放在他的脸上。学困生的积极主动为我们的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活力课堂,让孩子们自主探究知识;活力课堂,让孩子们资源共享;活力课堂,让孩子们扬起了自信的风帆。有了孩子们的个性表现,课堂才显得有活力,有了孩子们的个性表现,老师才显得有动力。“三动”让我们的课堂因孩子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