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信息素养的思考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ch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素养是现代信息社会对人的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正日益受到世人的关注。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是高校各项工作的决策者、组织者、协调者和实施者,他们的信息素养对整个学校的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就目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问题作出探讨,并提出了提高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信息素养的若干思考。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信息素养;信息化;信息技术
  作者简介:聂多均(1976-),男,四川筠连人,宜宾学院发展规划处,讲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网络安全与管理。(四川 宜宾 644000)
  基金項目:本文系2009年宜宾学院青年基金项目“信息技术在西部地方高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09Q21)的研究成果。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1]21世纪是信息发达的时代,随着新技术、新知识的迅速增长,传统观念上以纸张为载体、以书面处理信息为主的管理方式正在逐渐被淘汰,信息时代的高校管理要求行政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信息敏感性和信息意识,扩大信息来源,提升信息能力,强化信息管理,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分析、加工和处理各种管理信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指出:“制定学校基础信息管理要求,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
  但目前我国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知识老化、应用信息技术能力不强,不能正视科技发展和知识更新带来的挑战的问题,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中年龄偏大的群体,普遍不易接受新知识、新技术,严重阻碍了学校管理工作向现代化、标准化方向发展。由此可见,提高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已迫在眉睫。
  一、信息素养的含义
  信息素养又称信息素质、信息文化、信息能力,最早由美国人Paul Zurkowski在1974年提出。Paul Zurkowski将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资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2]随后,各国研究机构加入了围绕信息素养的概念及其提高的深入研究中。许多学者陆续提出了自己对信息素养的理解,认为信息素养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综合性概念,而不是单一的技术或能力问题。“它不仅包括普通意义上的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获取、识别信息的能力,还包括更深层次的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以批判精神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和进行创新性思维的综合性的信息处理能力。”[3]
  具体而言,信息素养以获取、评估、利用信息为特征,涵盖面较广,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方面。
  在现代信息社会,信息素养是指人们所具备的处理信息的实际技能和对信息进行筛选、鉴别和使用的能力。
  二、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信息素养现状与信息化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其在高校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使高校管理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同时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信息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丰富的信息知识、过硬的信息技能和较好的信息道德。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以下要求:一是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及时、有效、正确地获取所需信息。二是能够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甄别,去掉无用信息和不良信息,并对有用信息进行分类、整理、重组等。三是能够提炼出适合工作实际需要的新信息,从而创造性地使用各种信息。四是能够从工作需要出发,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各种新科技、新知识。五是能够在获取和使用信息的过程中自觉遵守信息道德规范和有关法律法规。但从目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的现状来看,行政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与高校管理现代化、标准化的目标要求相比相差甚远,行政管理人员大多信息意识不强,对信息的敏感程度不够,接受信息的主动性不强,对信息的开发和利用能力较弱,对计算机和常用应用软件的使用和维护能力欠缺,所用的信息技术和信息手段不够先进,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数据库、应用软件获取信息为日常工作服务的技能较低,大多数还处于初级阶段,能较好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日常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员所占比例较低。可以说行政管理人员整体信息素养不高已成为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中急需解决的瓶颈问题。
  三、提高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信息素养的对策
  1.加强信息意识和信息观念培养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面对信息时代信息的高速增长,对于直接或间接从事信息管理工作的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来说,首先必须树立信息观念,培养信息意识,倡导信息活动中的独立自主性。唯有这样,才能适应信息时代高等教育的智能化、信息化、开放化、终身化、个性化发展需要。因此,高校首先必须从改变传统思想观念出发培养行政管理人员的信息观念,使行政管理人员形成信息即资源的信息价值观,具备对信息及信息活动功能和作用特别是对大学管理活动效用的认识,具备对各种信息资源价值和信息产品、服务的积极体验,进而产生与管理相适应的信息需求和信息行为倾向。同时,要培养行政管理人员良好的信息意识,增强行政管理人员对信息的敏感度和捕获、分析、判断、吸收信息的自觉性。
  2.构建良好信息化环境
  良好的信息化环境可以激发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是推动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自觉提高其信息素质的催化剂。高校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构建信息化环境:一是加大高校现代信息技术所需硬件设备的投入,为行政管理人员信息能力的培养提供物质基础。没有以互联网、服务器、计算机为基础的硬件环境建设,行政管理人员信息素养的提高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二是加大高校现代信息技术所需软件的投入,为行政管理人员应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效率提供平台。没有相应的信息软件平台,提高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信息能力、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将是一个空话。三是要建立信息设备更新制度。加快信息设备的更新速度,使行政管理人员能够及时跟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步伐,以便更好地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
  3.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文化氛围
  高校浓厚的信息技术文化氛围可以激发行政管理人员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动机,可以促进行政管理人员自觉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工作、学习和交流,从而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在培养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信息素养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营造信息技术文化氛围。一是通过举办各类信息技术学术讲座,使行政管理人员不断充实和更新信息知识,了解信息政策、信息法规、信息道德,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沿。二是要引导行政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扩大信息技术在校园服务体系和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应用面,使管理人员在充分享用各类信息资源同时,潜移默化地学会使用信息技术。三是要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竞赛评比活动,激发行政管理人员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加强信息技术技能培训
  目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总体偏低,因此高校应加强对行政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技能培训,使他们提高信息管理意识、丰富信息科学知识、提升信息应用技能,从不愿意使用到觉得方便、好用,最后能在管理工作中自觉主动地应用信息技术。因行政管理人员在学校管理中分工不同,要求的层次和侧重点也不同,为达到好的培训效果,可采用分类、分层的培训方式进行信息技术基本培训。一是对新参加工作者,要把岗前短期信息技术培训作为适应工作的必要程序,在进行信息基础知识和应用基本技能的培训的同时,对学校管理工作中使用的各信息系统要作全面介绍,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学校的管理工作。二是对信息技术骨干或信息骨干培养对象,要采取专业学习或脱产进修的方式进行重点培养,使之成为学校行政管理队伍信息素养建设的带头人。三是对全体行政管理人员要采用模块式的内容培训体系,结合学校实际,可将培训模块分为信息技术基本知识模块、办公自动化系统使用模块、网络操作应用模块、常用软件使用模块、资源检索与利用模块、学校各信息系统使用模块、信息技术新进展模块等。同时,要建立后续长效支持保障机制,确保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能够得到信息技术支持部门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5.建立考核激励机制
  制定科学可行的考核标准和激励措施是提高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信息素养的重要手段。一是要制定科学、公正、合理的工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将信息素养水平及其实际工作结果作为年度考核、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引导行政管理人员自觉主动地“修炼”,学会在日常工作中用计算机、互联网、数据库等对信息进行查找、处理、加工等,从而不断提高其信息素养。二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运用精神奖励、物质奖励、提拔任用、待遇提高等激励措施,充分调动行政管理人员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素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激发潜能,促使他们以崭新的面貌、信息化的思维、信息化的手段投入到日常工作中去,从而提高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水平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EB/OL].http://www.moe.edu.cn/.
  [2]韩利英.高校信息素养教育问题探析[J].情报杂志,2005,(9).
  [3]黄海.信息环境下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1).
  (责任编辑:刘辉)
其他文献
【摘要】带压打桥塞技术,一直是水井带压作业的瓶颈技术,通过近一年的水井常规带压技术实践,水井带压打桥塞技术在鄯善油田得以研究及应用,并获得成功。该技术主要采用密闭式送赛工具和单向阀工具串技术解决了水井带压打桥塞过程,桥赛入井油套压差大易座封的技术难题。鄯8-***井为吐哈油田鄯善区块上的一口注水井,该井关井停注后井口压力下降缓慢,目前井口压力10MPa,且井口溢流达10m3/h以上,现要求实施带压
【摘要】捞油井在捞油后需关井恢复液面,当井筒储集一定油量后,再进行下次捞油.若油井捞油后关井时间过长(即周期过长),累积捞油量将大幅度降低,相反,关井时间过短,虽然会使捞油总量增多,但随着捞油次数的增加捞油成本将大幅度上升,并且过频的捞油,对地层伤害很大,不利于保护油层.目前,沈阳油田捞油大都凭经验捞油,这样势必导致捞油的盲目性,即影响油井产量,又影响捞油效率,该文以油藏工程理论为指导,从油井关井
【摘要】在中国石油安全形势及避免环境污染比较严峻的情况下,务必减少或避免目前所用大套管扶正器带来的井口无控制问题,加工制作″伸缩扶正器″可以顺利通过井口并达到在大套管内起到扶正管串的作用。  【关键词】套管 井喷风险 扶正器 伸缩扶正器 效果  在油田的开发过程中,完井套管尺寸不一,入井工具外径有很大的变化,给施工造成一定的困难或事故;在∮222.44mm套管的井内下入大直径工具往往需要拆井口后才
【摘要】笔者利用AutoScanⅡ岩芯扫描仪在常温常压下对川南某井23块泥页岩岩芯样品进行电阻率测量实验,研究发现在该井目的层段泥页岩样品电阻率较小,相位曲线表现出明显异常,并且运用cole-cole模型反演得到该岩样极化率较高,可考虑使用电磁勘探方法进行野外初探。  【关键词】泥页岩 电阻率 相位 极化率 电磁勘探  泥页岩是一种高灰分的含可燃有机质的沉积岩,属非常规油气资源,被列为21 世纪全
【摘要】传统的水平井压裂施工是通过TCP射孔和分段压裂来实现的,而且一般最好情况只能形成2个裂缝区,为了简化施工工序、降低成本,确定裂缝区位置,腰英台油田的腰北1P1井试验应用了不动管柱水力喷射逐层压裂技术。成功证明了该技术的安全、高效性。  【关键词】水平井 水力喷射压裂 不动管柱  1 概述  腰英台油田的构造位于松辽盆地长岭凹陷东北部,沉积体系为远物源缓坡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纵向上发育多
【摘要】在普通稠油油藏开发过程中,蒸汽吞吐通过注蒸汽、焖井、开井生产三个阶段可以降低原油粘度,改善流度比,从而降低残余油饱和度,提高驱替效率,是一项有效的开采稠油的方式。蒸汽吞吐的开发效果是热采参数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的方式,系统的研究了注汽强度、注汽速度、焖井时间、排液时间对开发效果的影响,对普通稠油油藏开发具有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蒸汽吞吐 热采参数 开发效果  1 注汽强度
【摘要】本文通过成藏条件、成藏控制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总结出昌德气田的成藏规律,具有天然气沿不整合面短距离运移至基岩风化壳成藏等多种成藏模式,对气田深入开发,井位部署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生储盖?控制因素?成藏模式  1 基本成藏条件  1.1 生、储、盖组合  昌德气田的生储盖组合可划分为昌德气藏型和昌德东气藏型。昌德气藏型为登二段烃源岩和断陷层烃源岩/登娄库组砂岩和砾岩/泉一段、二段区域盖
【摘要】目前长庆油田压裂施工中普遍使用的水基压裂液是瓜尔胶压裂液体系。本文主要介绍了胍胶压裂液返排后处理再利用技术的原理以及在安83区块选井试验的技术应用情况。经过现场水平井的应用表明该技术不仅节约施工用水,而且可以有效降低污水坑的容量负荷,达到环境保护的要求,减少备水时间,提高作业机组的生产效率。  【关键词】体积压裂 返排液处理再利用 环境保护  1 前言  目前长庆油田每口水平井均需采用体积
【摘要】针对靖安油田五里湾第一采油作业区部分井组管道结蜡、结垢严重,影响正常生产的实际情况。经过大量调研分析,建议在该区采用管道物理与化学清垢技术相结合,减少污垢沉积量和结蜡量,从而达到降低管线回压的目的。文章依托五里湾第一采油作业,通过井组产生高回压原因与原油自身的性质及集输工艺、集输条件的关系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并取得不错的实际效果。为其它地区油田的高回压井组治理提供了一定
【摘要】储层含水量增加,岩石的强度减小,出砂风险增大。油藏出砂将降低油井产量,损害井下装置和地面设施。针对弱胶结储层,开展储层岩石不同含水饱和度时的单轴强度实验,揭示了出水对储层出砂影响的机理。结果表明:含水饱和度与岩石单轴强度呈指数递减规律。含水饱和度越高,岩样的单轴抗压强度越低。含水率对岩石强度及出砂影响程度,取决于砂岩内蒙脱石、伊蒙混层等易水化黏土矿物的含量和含水率大小。  【关键词】含水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