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透明细胞癌的治疗新策略:靶向代谢重编程

来源 :国际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十年来,世界范围内肾肿瘤的发病率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肾透明细胞癌(ccRCC)是肾肿瘤的主要病理类型,预后较差。ccRCC通常伴随葡萄糖、脂肪酸、谷氨酰胺、色氨酸及精氨酸代谢网络和途径的重新编程。代谢网络和途径的重新编程使肿瘤细胞迅速增殖,在营养物耗尽和缺氧的条件下存活,并逃避免疫系统的监视。靶向代谢重编程途径的关键蛋白质或酶可以作为治疗ccRCC的新策略。

其他文献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基因(ataxia telangiectasia-mutated gene, ATM)是和DNA损伤有关的一个重要基因。与ATM相关的T淋巴细胞衰老在慢性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受到重视。研究表明,减数分裂重组蛋白11(recombinant meiotic recombination, MRE11)/RAD50/NBS1(MRN)复合物-ATM相关通路在丙型肝炎病毒(
期刊
目的探讨奥希替尼间歇插入多西他赛治疗海南南部肺腺癌并骨转移T790M基因突变阳性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入组2018年1月—2018年10月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海南南部肺腺癌并骨转移T790M基因突变阳性患者,根据治疗用药分为奥希替尼间歇插入化疗组(n=32)和奥希替尼组(n=28)。奥希替尼间歇插入化疗组患者口服奥希替尼80 mg 1次/d,待病情进展插入静脉滴注多西他赛75 mg/m2化疗,1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脾梗死此临床类型十分罕见,目前对此类型的生物学行为了解有限。现报道1例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脾梗死的临床诊治经过,以此提高对该类型疾病的相关认识。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是去泛素化酶家族中的一员,能逆转蛋白质的泛素化降解,从而达到稳定蛋白质的目的。其通过调控肿瘤细胞的DNA损伤、细胞周期、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Nrf2-Keap1信号通路、癌基因c-myc等,影响肿瘤对放疗的敏感性,有望成为肿瘤放疗增敏的新靶点。
基因测序方面的研究发现,长非编码RNA(lncRNA)虽不编码蛋白质,但参与胃癌某些生物学通路,在胃癌预后及转归等过程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随着基因数据库的产生及计算机算法的普及,胃癌预后相关lncRNA的研究逐渐增多。胃癌预后lncRNA的生物信息学研究可为实验研究提供思路,以探索得到更多与胃癌预后相关的lncRNA,以期为胃癌诊治及改善预后提供参考价值。
目的对比分析血液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IFD)经验治疗与诊断驱动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血液淋巴瘤科接受抗真菌治疗的血液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有68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其中经验治疗组28例,诊断驱动治疗组40例,比较两组间IFD发病率、IFD相关死亡率、住院天数、抗真菌治疗天数差异。结果诊断驱动治疗组IFD发病率高于
目前替吉奥和卡培他滨是晚期胃癌较为理想的维持治疗药物;在运用免疫及靶向药物维持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试验中,伊匹单抗未能取得阳性结果,雷莫芦单抗尚未取得研究数据,曲妥珠单抗、贝伐珠单抗及阿维单抗的维持治疗试验方案都显示出了初步的有效性;中医药疗法在维持治疗中显示出一定的有效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微小RNA(miRNA)具有肿瘤特异性的表达谱,且在肿瘤发生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其通过外泌体的包裹免受体液中核糖核酸酶的侵害,在乳腺癌细胞之间水平转移遗传信息。近年来针对外泌体miRNA的研究发现,其与乳腺癌的发生、诊治及预后关系密切。深入探讨这一领域的研究,可为外泌体miRNA作为乳腺癌生物标志物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目前已有临床研究证实,冷冻消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肺癌治疗方案。冷冻消融已临床应用于各种类型的肺癌治疗中,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冷冻消融出现的一些并发症在给予对症治疗后多可缓解。然而,冷冻消融在临床应用中仍需进一步研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