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已经走进了学校,走进了课堂,每个教师都在用自己的激情智慧创造性地劳动,描绘着新课程绚丽多彩的教学景象。但我们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是穿新鞋走老路,拿着新教材,用着旧教法,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照旧,在很多农村学校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的课堂依然普遍。新课程最突出的特点是由过去的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由知识本位走向发展本位,关注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而且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劳动者。鉴于新课程的这些特点,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一、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实验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牛顿说过:“科学研究离不开实验,应在实验的基础上,运用归纳的方法总结出规律,进而建立理论。”实验能帮助我们认识自然,研究自然,揭示自然的奥秘。新教材对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作了较好的处理,进一步揭示了研究物理现象的基本方法——实验观察法。
对刚接触物理的初中生来说,尽管他们知道实验在物理学科中的重要作用,但却不知道如何去观察分析实验。要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从观察到的现象中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为达到这一目的,我在充分做好课本的演示实验和边学边实验时及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如在研究声音产生的规律时,同时演示播放音乐的喇叭纸盘上的一些纸片出现的现象和正在发声的塑料尺表现出来的情形,让学生观察,然后同学生一起找规律分析,再归纳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再如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也是让学生观察演示,然后共同分析得出规律。
初中学生不仅要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也不可忽视,但学生的操作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都不够成熟。新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一些简单易行,日常生活中能找到的材料的小实验,让学生通过这些实验对物理感兴趣,促使他们把过去对物理实验的好奇感变成学习物理的动力。例:在光学学习中七巧板转动成为白色板的实验,很多学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满足学生的愿望,我要求学生回家去做,绝大多数学生做的七巧板,由于采用的色彩不符合要求,转动后是乳白色或其它色彩,对此我又对学生进行了指导,后来基本上符合要求。再如课本上的小孔成像实验,我也布置学生自己回家去做,学生们用易拉罐按书上的要求做但效果不好,我提醒大家能不能在罐里加一个纸筒,在筒底放一个半透明纸,从纸筒里看小孔成像情况。学生们做成后效果很好,随纸筒底到小孔的距离不同成像的大小也不相同。他们从小实验中体会到物理实验在学习物理知识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通过指导小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实验能力培养的目的,同时提高了学物理的兴趣。
二、加强引导,克服“注入式”教学
一些教师在教学中由于刚接触新课程时间不长,还不能从原有的教学方法中走出来,认为新教材的新教法不能一讲到底,也不利于学生课后的复习,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其实这正是新课程要达到的目的,使广大教师从“注入式”中解脱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主动积极地学习,成为教学过程中认识的主体,而教师应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教材中有很多小的标题,它们能帮助学生把握这部分教材的中心,同时也提供了研究问题的方法。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一特点,沿着教材的思路多在引导上下功夫,而不能采用“注入式”方法,硬把知识塞给学生。我在教学中针对教材的小标题采用相应的教学的方法,教材中的“活动”主要由学生用身边的和实验室中的器材自己完成。在“信息快递”、“生活物理社会”、“方法”等小标题中,让学生去读去想,教师适时指导,会起到不一样的效果。教学中我先提出相应的思考题,让学生在读的时候有目的地思考,并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自行完成问题。
教材中留给学生的填空,一定要让学生经过认真思考,亲自动手、动脑去完成,在动手与动脑时遇到的问题,我们应加以正确的引导,引导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做必要的指导,再由他们自己总结出结论,学生由此掌握的知识牢固,学生的兴趣也容易激起。
三、加强探究,提高探究能力
在新教材中探究学习的内容很多。“探究式学习”就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体验探究的过程,掌握学会探究并从中获取知识及科学的方法,形成终身的学习意识。我在教学中总结出:要想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成效地实施“探究式学习”,主要在以下几点上下功夫。
首先,要明确过去的课堂是教师的一个人的课堂,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而现在的“探究式学习”的课堂使学生有了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教师要让学生动起来,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自己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样经常的“探究式学习”的课堂上,学生的兴趣提高了,成绩自然上去了。
其次,“探究式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必须转换,从过去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改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在整个的课堂上教师更像一个主持人。同时在“探究式学习”的课堂中应注意到,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就要营造一个平等的氛围。不要板着一副面孔,应多与学生交朋友,和学生的距离近了,学生就会盼上物理课。当然这样的教学教师不是轻松了,而是要多费心,功夫在课后。要把握
好这样的课堂教师就要导得恰当,导得适时,在课堂上真正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
我在教学中还发现这样的事实:在多媒体教室上课要比在其它地方的效果好,这也源于学生的思维品质,初中学生正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教学中一有机会我就将学生带到多媒体、实验室上课,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总之,新教材拓宽了知识面,增强了趣味性,只要认真钻研新教材,我们在教学中就会有更多的发现、更好的教法,去实现素质教育所提出的新的要求,使我们的学生能适应未来社会。
一、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实验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牛顿说过:“科学研究离不开实验,应在实验的基础上,运用归纳的方法总结出规律,进而建立理论。”实验能帮助我们认识自然,研究自然,揭示自然的奥秘。新教材对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作了较好的处理,进一步揭示了研究物理现象的基本方法——实验观察法。
对刚接触物理的初中生来说,尽管他们知道实验在物理学科中的重要作用,但却不知道如何去观察分析实验。要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从观察到的现象中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为达到这一目的,我在充分做好课本的演示实验和边学边实验时及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如在研究声音产生的规律时,同时演示播放音乐的喇叭纸盘上的一些纸片出现的现象和正在发声的塑料尺表现出来的情形,让学生观察,然后同学生一起找规律分析,再归纳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再如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也是让学生观察演示,然后共同分析得出规律。
初中学生不仅要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也不可忽视,但学生的操作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都不够成熟。新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一些简单易行,日常生活中能找到的材料的小实验,让学生通过这些实验对物理感兴趣,促使他们把过去对物理实验的好奇感变成学习物理的动力。例:在光学学习中七巧板转动成为白色板的实验,很多学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满足学生的愿望,我要求学生回家去做,绝大多数学生做的七巧板,由于采用的色彩不符合要求,转动后是乳白色或其它色彩,对此我又对学生进行了指导,后来基本上符合要求。再如课本上的小孔成像实验,我也布置学生自己回家去做,学生们用易拉罐按书上的要求做但效果不好,我提醒大家能不能在罐里加一个纸筒,在筒底放一个半透明纸,从纸筒里看小孔成像情况。学生们做成后效果很好,随纸筒底到小孔的距离不同成像的大小也不相同。他们从小实验中体会到物理实验在学习物理知识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通过指导小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实验能力培养的目的,同时提高了学物理的兴趣。
二、加强引导,克服“注入式”教学
一些教师在教学中由于刚接触新课程时间不长,还不能从原有的教学方法中走出来,认为新教材的新教法不能一讲到底,也不利于学生课后的复习,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其实这正是新课程要达到的目的,使广大教师从“注入式”中解脱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主动积极地学习,成为教学过程中认识的主体,而教师应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教材中有很多小的标题,它们能帮助学生把握这部分教材的中心,同时也提供了研究问题的方法。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一特点,沿着教材的思路多在引导上下功夫,而不能采用“注入式”方法,硬把知识塞给学生。我在教学中针对教材的小标题采用相应的教学的方法,教材中的“活动”主要由学生用身边的和实验室中的器材自己完成。在“信息快递”、“生活物理社会”、“方法”等小标题中,让学生去读去想,教师适时指导,会起到不一样的效果。教学中我先提出相应的思考题,让学生在读的时候有目的地思考,并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自行完成问题。
教材中留给学生的填空,一定要让学生经过认真思考,亲自动手、动脑去完成,在动手与动脑时遇到的问题,我们应加以正确的引导,引导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做必要的指导,再由他们自己总结出结论,学生由此掌握的知识牢固,学生的兴趣也容易激起。
三、加强探究,提高探究能力
在新教材中探究学习的内容很多。“探究式学习”就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体验探究的过程,掌握学会探究并从中获取知识及科学的方法,形成终身的学习意识。我在教学中总结出:要想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成效地实施“探究式学习”,主要在以下几点上下功夫。
首先,要明确过去的课堂是教师的一个人的课堂,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而现在的“探究式学习”的课堂使学生有了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教师要让学生动起来,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自己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样经常的“探究式学习”的课堂上,学生的兴趣提高了,成绩自然上去了。
其次,“探究式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必须转换,从过去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改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在整个的课堂上教师更像一个主持人。同时在“探究式学习”的课堂中应注意到,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就要营造一个平等的氛围。不要板着一副面孔,应多与学生交朋友,和学生的距离近了,学生就会盼上物理课。当然这样的教学教师不是轻松了,而是要多费心,功夫在课后。要把握
好这样的课堂教师就要导得恰当,导得适时,在课堂上真正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
我在教学中还发现这样的事实:在多媒体教室上课要比在其它地方的效果好,这也源于学生的思维品质,初中学生正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教学中一有机会我就将学生带到多媒体、实验室上课,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总之,新教材拓宽了知识面,增强了趣味性,只要认真钻研新教材,我们在教学中就会有更多的发现、更好的教法,去实现素质教育所提出的新的要求,使我们的学生能适应未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