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应用型外语翻译人才的思考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kinwal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分析了当前全球环境对实用翻译人才的需求及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与不足,以关联翻译理论为指导,探讨了其对培养学生应用型翻译能力的启示,即关联理论能够解释译者的创造性,从而能够从理解能力到传译能力两方面更加有效地指导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旨在培养未来职业中的应用型外语人才。
  [关键词]应用翻译人才 翻译能力 关联理论
  [作者简介]袁红艳(1971- ),女,江西宜春学院外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翻译理论与实践;辛朝晖(1973- ),女,江西宜春学院外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翻译理论与实践。(江西宜春336000)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0-0116-02
  
  随着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渐趋一体化,各国之间的交往和交流频率大大提高,外语学习已形成了一种浪潮,外语教育己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翻译人才的需求将十分迫切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在这一新形势下,作为培养学生翻译能力的专业课程,必须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及实用性。为了提高翻译的整体质量,提高翻译的地位以及翻译学科的建设,对翻译教学的理念及实践应该有所突破与创新。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活动日益频繁。翻译,作为沟通各国人民之间的桥梁,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球化与信息化时代对应用翻译人才的需求激增。翻译教育已由传统的通才教育,转变为现代的专才教育;双语语言、文学、文化底蕴等已经不再是翻译教育关注的重点和终点,新的重点与终点己转向翻译活动本身——翻译理论和实践以及翻译学科体系的建设。现代的翻译教学,不仅是外语学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可以说翻译能力的培养和获得是外语教学的目的与归宿,也有利于为未来职业岗位培养应用型翻译人才。应用翻译,即实用翻译,包括政府文件、告示、科技论文、新闻报道、法律文书、科普读物、旅游指南等各类文本。目前,中国市场对翻译的需求突出表现之一就是对应用翻译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一、我国翻译教学现状
  
  翻译教学是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但是众所周知,翻译教学仍然是各高校英语教学中比较薄弱的环节,翻译的重要性并未得到应有的认识。英语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译,译即翻译能力,“译”被列在最后。“翻译”似乎处于一种被忽视的辅助地位,仅在高年级开设笔译课,课时量少,一周仅两节,且一般仅开设一年。
  在多数院校,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仍占据主导地位,教师讲解太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较少。即使是评讲课,也基本上以教师为主,学生争论和发表意见的机会与时间不多。传统的翻译教学中教师言必称“信、达、雅”,认为翻译教学只是教给学生翻译的知识和技巧,教会学生某一词语或某一句式的翻译,重点是比较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差异及语言结构差异。学生对翻译的理解似乎就是借助字典将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形式上的转换而已。教师在课堂里以一成不变的模式反复讲评学生的英译汉和汉译英练习,容易使翻译课枯燥无味。“将改错作为教学手段,将教师提供的标准参考译文作为翻译课的终极目的,违背了翻译的本质,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学习翻译的主动性与创造性。”① 翻译某种意义上只是一种机械的两种语言的“忠实”对应,缺乏主动性与创造性,不利于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而当学生每每遇到字面转换棘手的语篇翻译时,往往一筹莫展,无从下手。
  “随着教学重心由教师转向学生,如何使学习者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已成为当今教育的大趋势,因此在翻译课的各种层次、各种课型中发展学生的翻译能力,已经成为公认的目标。其实不只翻译课程,就是外语课程,如何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也是备受关注的领域。”② 发展学生翻译能力,尤其是应用翻译能力,应该成为翻译课程的重心。
  
  二、关联翻译理论的实质
  
  关联理论的核心概念——关联原则,即“每一个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设想为这个交际行为本身具备最佳的关联性”③。我们知道,关联理论强调两个因素,即语境效果与认知努力,那么关联性则是一个语境效果与认知努力之间的平衡问题,而“最佳关联性就是话语理解时以最小的认知努力获得的足够的语境效果”。
  关联理论的翻译观,实质上就是一个保持原文最佳关联性的问题。既然“在大多情况下,译文和原文只是在相关方面等同”④,那么成功的译文只是而且只能是原交际者的目的和受体的要求在认知环境相关的方面与原文相似。作为一种“明示—推理”的交际行为,翻译总是译者根据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期待进行取舍的过程。译者从原文作者明示的交际行为中(即原文及其语境)寻找最佳关联,再创造性地充分发挥译语语言的优势,把这种最佳关联忠实地传递给译语读者,达到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与译文读者的认知期待的最佳关联。
  关联理论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工具,能够有效地解释翻译的创造性。最佳关联可以作为创造性叛逆的理论基础、衡量标准及指导原则。作为一种“语际间的解释性运用”⑤,“翻译的最终目的是达到译文与原文的最佳关联。译者必须依据在语音、语义、句法、语用等各层次所能获得的全部交际线索,从原文交际者的明示中确定交际者的暗含意义,然后根据受体的认知语境,从多种可能的译文中选择具有最佳关联的一种,即能够最好地帮助受体推导出原交际者的意图的译文。”⑥ 故此我们认为,关联翻译理论使译者摆脱了“仆人”的身份,从对原文亦步亦趋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即,译者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寻求源语认知语境与目的语认知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性,达到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期待的最佳关联。
  
  三、培养应用型外语翻译人才的思考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文学翻译为主要内容的翻译教学势必桎梏学生翻译的主体性与能动性,造成翻译教学与毕业生社会实践的严重脱节。美国西雅图太平洋大学亚瑟·K·埃利斯教授选择了三种课程模式:学习者中心模式、社会中心模式和知识中心模式。他认为社会中心课程的目标结构是探究和解决社会问题;同时给学生机会,让他们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学习,并更多走向真实世界并参与社会实践。课程的定位指向生活中的问题,包括生活问题、社区事务和真实世界中的问题。鉴于目前社会上对应用型翻译人才的迫切需求,翻译教学应该适当向社会中心模式倾斜,即应该确实重视应用文体教学。
  应用型英语翻译强调译文的目的与功能,因此翻译成为一种动态的过程而更为突显译者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关联翻译理论能够有效地解释译者的创造性。翻译过程是一种双语言、双文化的转换过程,也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翻译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翻译能力是外语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为了实现有效的语际转换,必须注重培养训练学生的翻译技巧与能力,鼓励学生在翻译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
  根据关联翻译理论,一般说来,译者在翻译中能动地寻求最佳关联包括两个过程:首先是对原文的理解以获得最佳关联,然后再于译文中传递最佳关联。因而对本科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训练也可以分为两个步骤或两个重点进行。
  (一)培养学生对原文的理解能力
  翻译首先要理解原文。“根据关联理论,要准确理解原文必先重视原文的语境,通过对语境的分析,找出原文与语境间的最佳关联,从而取得理解原文的语境效果。”⑦ 也即意味着译者首先必须从原文作者的明示中推理其意图。由于译者与原文作者的认知语境不同,因而译者必须投入足够的认知努力以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推断出原文作者的真正的交际意图。
  译者应该立足于其认知语境,力求首先正确而准确地理解原文。这个过程包括译者的推理及理解活动以便真正领悟原文的真实意图,从而获得原文与其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应用文体翻译实践所涉及的面非常宽,内容包罗万象,语言深浅不一,文体繁复,必须指导要求学生注重依靠其百科知识、语言能力、文化修养以及根据原文语言所提供的逻辑信息与词汇信息、原文的文化背景信息等去寻找关联,以取得理解原文的语境效果。如果译者不能正确理解单词在其语境中的意义,搞错了其语体含义,则译文就不能获得原文一样的语境效果,即没有达到源语与译语认知语境的最佳关联。这种对原文语境不加推敲理解而导致的误译在学生翻译实践中很常见。
  培养学生对原文的理解能力是提高翻译功底的基础。而只有通过对原文积极而深刻的理解,译者才能减少误会,领悟原文的真实意图,从而获得原文的最佳关联。
  (二)培养学生对原文的传译能力
  在对原文准确理解的基础上便进入翻译的第二个过程——以译语传达原文。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文化渊源、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在双语转换中,特别是在外译汉时,有不少同学对原文的理解并无讹误,但译文句子晦涩拗口、文理不通,不合表达习惯,令人难以卒读。本科学生的翻译能力更多地应体现在其语言的变通能力上,在形式与内容相冲突的情况下,能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关联翻译理论认为,译者作为媒介者,在以译语恰当地再现原文的同时,必须考虑译语读者的认知与接受语境。因此在很多情况下,译者不得不在译文形式上做一些变通,以使读者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达到原文的交际目的。这种译者主动对原文的具体内容的“叛逆”显然不符合教材中传统的“忠实”标准。孙致礼将创造性叛逆定义为“背叛原文的语言文字从而达到对其意义、艺术及精神的忠实”。⑧ 这种实践中的“叛逆”与翻译的本质实际上是一致的。
  逐字直译、晦涩难懂的译文是应用翻译的大忌。为了更有效地传达原文信息、实现译文的可接受性,在语言形式上做灵活的变通常常是必要的。译者必须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便使译文能够为读者更好地理解与接受,这是与关联原则相一致的,即使译文读者能以最小的加工努力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以达到原文意图与译文读者认知的最佳关联。所以我们认为,以最佳关联为目的培养学生在翻译中恰如其分的创造性,从而确实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是十分必要与重要的。
  关联翻译等理论能够给外语专业学生翻译教学以有效的指导与启示,从理解能力与传译能力两方面培养提高学生的实用翻译能力。为此,应该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更多地发挥学生翻译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从而真正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出适合市场多元化需求的应用型翻译人才。
  
  [注释]
   ①林克难.翻译教学在国外[J].中国翻译,2000(2):56.
   ②文军.论以发展翻译能力为中心的课程模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8):52.
   ③Dan Sperber & Deirdre Wilson. 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158.
   ④Ernst-August Gutt.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116.
   ⑤Ernst-August Gutt. 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105.
   ⑥赵彦春.关联理论对翻译的解释力[J].现代外语,1999(3):273-295.
   ⑦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193.
   ⑧孙致礼.翻译与叛逆[J].中国翻译,2001(4):18-22.
  
  [参考文献]
  亚瑟·K·埃利斯.课程理论及其实践范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对宫颈糜烂治疗的临床效。方法在月经结束3d开始,采用家用臭氧妇科治疗仪治疗,每天治疗一次,每次治疗15~20min,2%苏打坐浴半个小时,7d一疗程。结果 130例患者
[摘要]科研能力是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科研能力是实现高职院校产学研特色,构建高职特色的英语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讨论了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科研活动的定位,并提出了高职英语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 英语教师 科研能力  [作者简介]曾贞(1974- ),女,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广西 柳州 545002)  [中图分类号]G715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提高对GST的CT征象和临床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GST的CT和临床表现资料,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
本文主要针对影响风化煤提纯腐植酸钠的煤水比例、碱加入量、抽提温度、风化煤粒度等因素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讨,得出了采用液碱提纯腐植酸钠的最佳工艺。
Tanzania-Zambia Railway is jointly owned and managed by the governments of Tanzania and Zambia thus qualifies to be categories as a bi-national organisation.It
Public international law was once characterized by damage preven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eventive principle which required countries to control activities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手术中破裂的预防及处理的技巧和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2010年8月55例患者开颅行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8例的处理,其中后交通2例,脉络膜前2
日本研究人员日前报告说,一种变异链球菌会使脑出血的风险增高约3倍。这一发现将有助于开发预防和治疗脑出血的药物。日本大阪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英国《自然·
目的探讨新生儿3种脐带结扎方法的效果,总结最佳方法和技巧。方法将300例正常新生儿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脐带夹、双气门芯、粗线断脐3种方式断脐,比较3组新生儿分娩后残脐干燥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降低产妇分娩期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来笔者所在医院生产的待产产妇中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对产妇进行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