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是一门极具艺术性的学问。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所有的语文教学工作者的目标。本文就如何构建有效课堂教学 提升中学语文教学质量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质量;中学语文
一 把握有效时间,不做无效劳动
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首先要做到的一点就是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效率,不打拖延战术,不做无用功。能在一节课内完成的教学任务绝对不要占用两节。高效的教学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在45分钟的有限时间内在兼顾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同时保证教学速度,将讲解、训练、巩固、提高等各个教学环节合理、有效的串联起来。具体来说教师要做到:在课前尽量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仔细备课,充分考虑到课程的延伸以期在课堂上做到有效的拓展;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热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首先要保证短时间的教学可以包含众多的内容,教学密度大。
二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1.课堂提问。教学常用的教学手段莫过于课堂提问,不仅仅可以调动学生的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教学方式。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是局限于学生给出的答案本身,而忽略了学生思考的过程,只是简单的以答案的对错来评判学生。然而由于有的学生并不能马上反应过来给出答案,考虑到教学时间的限制,这时候通常教师选择自己来解决问题而不顾及学生。一旦这种提问的流程固定下来,学生就会意识到教师的教学模式,因而不会主动思考问题而等待教师给出答案。这种被动、消极的学习方式不但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展开,也会大大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学习效果。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教师必须转变这种单一的提问方式。首先要精简问题的数量,保证问题的质量来吸引学生的思考,活跃课堂气氛;其次要转移提问的关注点,将从前对于学生答案的对错的关注转移到对于学生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的关注,对于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不论对错首先要肯定其勇于回答问题和积极思考的精神。对于那些回答问题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即使与标准答案不同,也要给予肯定,鼓励其创造性。教师的课堂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对于学生的肯定、鼓励会让学生感到学习的快乐,产生学习的动力。
2.课堂朗读。朗读对于文章的理解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朗读到一定程度,对于文章的结构、遣词用句、意蕴的把握都有一定的促进效果。尤其是一些特殊文体的阅读,如诗词歌赋这一类讲究含蓄、凝练的语言,非朗读不可了解其精髓。在诗歌的朗读中对于抑扬顿挫的处理十分重要,这不仅仅是诗歌朗诵的艺术要求,也是贴近作者作诗心境的好方法。朗读时要充分融入感情,轻音、重音的合理把握、适当的语速处理等这些都可以促进对于作者中心思想的理解,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3.少讲多练。抛弃过去那种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将教师个人的脱口秀改为有的放矢的点拨,将剩下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主动思考。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以下步骤来预习:①观其大略,粗通课文,掌握其大意,扫清文字上的障碍;②分清详略,捋顺主次关系,划分层次,抓住重点;③通过课文的初步理解,尝试解决课后习题,进一步掌握课文核心思想。至于课堂学习只要抓住以下四点即可。①课堂导入。这是课堂教学的起点也是重点,课堂导入有助于学生对于课堂背景的理解,加深对于课文、作者的印象,以简明得体的语言创设特定的教学氛围。②预习展示:展示预习效果,有学生自主进行,相互点评,教师从旁指点。③合作探究。在每一个小组内,探究一个教师给出的题目,通过学生提出质疑,相互讨论,并且有人在一旁记录讨论过程和结果,后期在课堂展示。④课堂训练。考虑到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独自掌握课文的知识点,以及基础知识与能力的提高,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教师有必要设置一些相应的习题。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关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部分占据70%,小组讨论占据20%,剩下的10%则是留给教师来进行解答问题。课前的充分备课,课上积极上课,师生间相互配合,让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优。
4.小组合作。小组合作的形式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集体学习、讨论的效果远远大于个人的独自思考。不同的小组成员间对于同一个问题的看法产生出来的思维碰撞可以开阔大家的视野,拓展大家的思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按照学生的差异分组,由学生选出相应的组长,根据学生人数的不同,小组成员数量也可以不同,一般6个人一个小组比较合适。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组长来组织成员的讨论,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让小组成员发言,也可以自由发言,形式不固定,总之要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来。
三 利用小黑板,采用导学案
对于将课文的重难点以及课程任务如何展示给学生,小黑板以及导学案的使用可以说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将课文的重难点提前写在小黑板上,使得学生提前了解了课文大意,在预习的过程中有了一定的方向与目标,在课堂的听讲时也就更加有针对性。这样做不仅仅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节约了不少课堂时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查找资料、主动学习的能力,将课堂教学的效果扩大到课后,可谓一举两得。
四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现代的教学手段不应该停留在过去简单、枯燥的教学年代,而应该在现有的条件下积极运用现代化多媒体的技术手段,创造贴近课文背景的教学环境,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使得学生融入课文的时代环境。营造一种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以及良好的学习环境,积极开展师生交流,注重探索性的引导。
五 关爱学生
1.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是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配合,课堂教学才可以正常进行。尊重学生意味着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情感表达。更重要的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摒弃过去的尊卑观念,树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在课堂上充分发掘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在自主学习的环境中进行探索性学习,学生的知识储备与能力的培養才能不断提高。师生间关系更加和谐,师生平等对话更加容易,让学生在愉悦、积极的心态中接受新知识。
2.欣赏学生。教学时师生间的互动结果,教师要提高语文课的效率,就必须真诚地欣赏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绝不要吝啬说出对于学生的赞美,对学生任何创造性的言行都要予于及时、明确的肯定,给予他们畅所欲言的空间。
六 结语
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仅可以提升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学习效果,还能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然而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还需要更多积极的探索,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
参考文献
[1] 王侠.同课异构:繁荣下的隐忧[J]. 语文教学通讯. 2008
[2] 李海林.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区别与关联[J].中学语文教学. 2008
[3] 刘瑞华.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布置作业[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8
[4] 马兰,高军玉,陈琳.以学情为基点,以目标为导向设计单元教学[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
[5] 曹鸿飞.学情:阅读课堂教学评价的视角走向[J].语文教学通讯. 2008
[6] 陈志华.“有效教学”的实践探微[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质量;中学语文
一 把握有效时间,不做无效劳动
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首先要做到的一点就是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效率,不打拖延战术,不做无用功。能在一节课内完成的教学任务绝对不要占用两节。高效的教学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在45分钟的有限时间内在兼顾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同时保证教学速度,将讲解、训练、巩固、提高等各个教学环节合理、有效的串联起来。具体来说教师要做到:在课前尽量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仔细备课,充分考虑到课程的延伸以期在课堂上做到有效的拓展;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热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首先要保证短时间的教学可以包含众多的内容,教学密度大。
二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1.课堂提问。教学常用的教学手段莫过于课堂提问,不仅仅可以调动学生的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教学方式。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是局限于学生给出的答案本身,而忽略了学生思考的过程,只是简单的以答案的对错来评判学生。然而由于有的学生并不能马上反应过来给出答案,考虑到教学时间的限制,这时候通常教师选择自己来解决问题而不顾及学生。一旦这种提问的流程固定下来,学生就会意识到教师的教学模式,因而不会主动思考问题而等待教师给出答案。这种被动、消极的学习方式不但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展开,也会大大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学习效果。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教师必须转变这种单一的提问方式。首先要精简问题的数量,保证问题的质量来吸引学生的思考,活跃课堂气氛;其次要转移提问的关注点,将从前对于学生答案的对错的关注转移到对于学生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的关注,对于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不论对错首先要肯定其勇于回答问题和积极思考的精神。对于那些回答问题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即使与标准答案不同,也要给予肯定,鼓励其创造性。教师的课堂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对于学生的肯定、鼓励会让学生感到学习的快乐,产生学习的动力。
2.课堂朗读。朗读对于文章的理解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朗读到一定程度,对于文章的结构、遣词用句、意蕴的把握都有一定的促进效果。尤其是一些特殊文体的阅读,如诗词歌赋这一类讲究含蓄、凝练的语言,非朗读不可了解其精髓。在诗歌的朗读中对于抑扬顿挫的处理十分重要,这不仅仅是诗歌朗诵的艺术要求,也是贴近作者作诗心境的好方法。朗读时要充分融入感情,轻音、重音的合理把握、适当的语速处理等这些都可以促进对于作者中心思想的理解,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3.少讲多练。抛弃过去那种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将教师个人的脱口秀改为有的放矢的点拨,将剩下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主动思考。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以下步骤来预习:①观其大略,粗通课文,掌握其大意,扫清文字上的障碍;②分清详略,捋顺主次关系,划分层次,抓住重点;③通过课文的初步理解,尝试解决课后习题,进一步掌握课文核心思想。至于课堂学习只要抓住以下四点即可。①课堂导入。这是课堂教学的起点也是重点,课堂导入有助于学生对于课堂背景的理解,加深对于课文、作者的印象,以简明得体的语言创设特定的教学氛围。②预习展示:展示预习效果,有学生自主进行,相互点评,教师从旁指点。③合作探究。在每一个小组内,探究一个教师给出的题目,通过学生提出质疑,相互讨论,并且有人在一旁记录讨论过程和结果,后期在课堂展示。④课堂训练。考虑到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独自掌握课文的知识点,以及基础知识与能力的提高,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教师有必要设置一些相应的习题。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关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部分占据70%,小组讨论占据20%,剩下的10%则是留给教师来进行解答问题。课前的充分备课,课上积极上课,师生间相互配合,让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优。
4.小组合作。小组合作的形式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集体学习、讨论的效果远远大于个人的独自思考。不同的小组成员间对于同一个问题的看法产生出来的思维碰撞可以开阔大家的视野,拓展大家的思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按照学生的差异分组,由学生选出相应的组长,根据学生人数的不同,小组成员数量也可以不同,一般6个人一个小组比较合适。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组长来组织成员的讨论,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让小组成员发言,也可以自由发言,形式不固定,总之要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来。
三 利用小黑板,采用导学案
对于将课文的重难点以及课程任务如何展示给学生,小黑板以及导学案的使用可以说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将课文的重难点提前写在小黑板上,使得学生提前了解了课文大意,在预习的过程中有了一定的方向与目标,在课堂的听讲时也就更加有针对性。这样做不仅仅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节约了不少课堂时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查找资料、主动学习的能力,将课堂教学的效果扩大到课后,可谓一举两得。
四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现代的教学手段不应该停留在过去简单、枯燥的教学年代,而应该在现有的条件下积极运用现代化多媒体的技术手段,创造贴近课文背景的教学环境,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使得学生融入课文的时代环境。营造一种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以及良好的学习环境,积极开展师生交流,注重探索性的引导。
五 关爱学生
1.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是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配合,课堂教学才可以正常进行。尊重学生意味着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情感表达。更重要的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摒弃过去的尊卑观念,树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在课堂上充分发掘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在自主学习的环境中进行探索性学习,学生的知识储备与能力的培養才能不断提高。师生间关系更加和谐,师生平等对话更加容易,让学生在愉悦、积极的心态中接受新知识。
2.欣赏学生。教学时师生间的互动结果,教师要提高语文课的效率,就必须真诚地欣赏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绝不要吝啬说出对于学生的赞美,对学生任何创造性的言行都要予于及时、明确的肯定,给予他们畅所欲言的空间。
六 结语
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仅可以提升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学习效果,还能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然而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还需要更多积极的探索,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
参考文献
[1] 王侠.同课异构:繁荣下的隐忧[J]. 语文教学通讯. 2008
[2] 李海林.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区别与关联[J].中学语文教学. 2008
[3] 刘瑞华.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布置作业[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8
[4] 马兰,高军玉,陈琳.以学情为基点,以目标为导向设计单元教学[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
[5] 曹鸿飞.学情:阅读课堂教学评价的视角走向[J].语文教学通讯. 2008
[6] 陈志华.“有效教学”的实践探微[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