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地图

来源 :中学生天地(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yuzhang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是7月了。
  90年前,也是这样一个火热的夏天,一群怀揣着崇高梦想的青年人,聚集到位于上海法租界的一幢民宅里,秘密开会。会上决定成立中国共产党。从此,古老的中国有了一群新的领路人,中国的历史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暑假里,就让我们打开一张红色地图,作一次特殊的旅行吧。
  
   开天辟地 ——上海
  1921年。上海。
  这天,在以“北大暑假旅游团”名义租下的博文女校,住进了两位年轻人。他们就是济南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邓恩铭和王尽美。
  这个时候的邓恩铭不满20岁,还是个高中生。不过,他却已经是个老马克思主义者了。“五四运动”爆发后,18岁的邓恩铭被推举为校(山东省立第一中学)学生自治会负责人,同时任出版部部长。此后,他又通过编写诗歌、歌谣和绘制漫画等形式,在群众中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
  两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这次是代表济南的共产主义小组来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
  后来的情形,我们都已经知道了:包括邓恩铭在内、来自全国各地的13名共产主义小组代表,在上海法租界的一幢普通民宅里讨论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最后一次会议转移到了嘉兴南湖的一条船上)。从此,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诞生了一个完全崭新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其行动指南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
  
  看点
  
  中共“一大”会址
  位于上海市望志路106号(今天的兴业路76号)。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发起人之一李汉俊与其兄李书城的住宅,也被称为“李公馆”。
  
  多伦路
  “一条多伦路,百年上海滩” 。多伦路号称“现代文学重镇”,20世纪30年代,鲁迅、茅盾、郭沫若等文学巨匠以及柔石等左翼作家都曾在这条街上工作和生活过。
  
  知道吗
  
  陈独秀、李大钊为什么没有参加中共“一大”
  作为共产主义运动中两位领袖级的人物,他们怎么没有出席中共“一大”呢?原来,陈独秀那阵子在广州领导早期党组织活动,同时还因为要争取一笔钱款修建校舍而脱不开身。至于李大钊,1921年6、7月,正值北京大学的期末,校务繁忙。作为北京教职员联合会主席,李大钊还得领导反对北洋政府拖欠教育经费的“索薪斗争”。
  
   红色的船——嘉兴
  
  “这醉仙楼正在南湖之旁,湖面轻烟薄雾,几艘小舟荡漾其间,半湖水面都浮着碧油油的菱叶,他放眼观赏,顿觉心旷神怡……”(金庸 《射雕英雄传》)
  1921年8月的一天,嘉兴南湖来了一群“神秘”的游客。只见他们先是乘摆渡船到了湖心岛,登上南湖名胜烟雨楼,好像在观赏风光,然后,又登上了一艘显然是事先租好的中型画舫式游船。
  人群中,有一位女士格外引人注目。当其他人走进船舱之后,她却坐在船头四处张望,仿佛是在放哨。一旦有别的游船靠近,她就哼起嘉兴小调,手指敲着舱门打节拍,提醒大伙儿注意。
  当天下午6点,船舱里隐约传出了“共产党万岁!第三国际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的声音。原来,这些游客就是参加前几天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的代表们。那天,就在会议快要结束的时候,因为法租界巡捕的袭扰,大家只好暂停,随后又分批转移到了嘉兴……
  嘉兴,这座美丽的城市,成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之一!
  
  看点
  
  ★南湖革命纪念馆
  位于嘉兴市南湖路。1985年,邓小平题写了馆名,现在的纪念馆是1991年新建成的。
  ★名人故居
  嘉兴人文荟萃,王国维、沈钧儒、李叔同、徐志摩、金庸……这些名人故居都值得拜访。
  
   人物
  
  ★王会悟
  中共党员,中共“一大”代表李达的妻子。1921年7月中共“一大”会议在上海召开,王会悟作为中国第一批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参加了大会的筹备、会务和保卫工作。大会期间,由于密探闯入,会议必须另选地点。王会悟立即建议到嘉兴南湖去继续开会。于是,就有了后来在南湖的船上举行的这次历史性的会议。
  
   军旗飘飘——南昌
  
  砰!砰!砰!
  1927年8月1日凌晨。三声突兀的枪声,响彻江西南昌的上空。
  一群脖系红领巾,臂扎白毛巾,手电筒上贴着红十字的士兵不知从哪里冲了出来,向目标发起了进攻。
  旧藩台衙门,敌第五路军指挥部。机枪手从民房的屋顶攀上鼓楼,占领制高点,同时部分武装力量从敌人的背后翻墙而入,迫使敌人全部缴械投降。
  叛徒赵福生从俘虏中被抓了出来,就地枪决。
  大校场。等待多时的20军教导团三路突入,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和喊杀声响成一片……
  从武汉、九江等地来的人差不多都挤在江西大旅社的屋顶上,紧张而激动地观看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红色的旗帜,红色的灯光,红色的领巾。
  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南昌起义!
  从那天起,年轻的中国共产党走上了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新征程,南昌,这座赣江边的历史名城,成了名副其实的“英雄城”。
  
  看点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
  位于南昌市中山路380号,原为“江西大旅社”。
  ★贺龙指挥部、新四军指挥部旧址等
  ★八一起义纪念塔
  坐落在南昌市八一广场南端,为纪念八一南昌起义50周年而建。
  
  知道吗
  
  ★新中国的十大元帅有七位参加过南昌起义
  他们分别是朱德、贺龙、刘伯承、聂荣臻、陈毅、林彪、叶剑英。此外,还走出了四位大将:陈赓、粟裕、许光达、张云逸。
  ★贺龙的入党申请书
  作为南昌起义总指挥的贺龙,在起义前就盼望着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7月28日,周恩来来到贺龙第20军军部,亲自向贺龙面告南昌起义的详细计划,并征求贺龙的意见。贺龙当即表示同意。
  1927年8月底,在起义军南下受挫、处境艰难之时,贺龙终于加入了党组织,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多年后,贺老总谈到自己当年入党的故事时,风趣地说:“有人说,我入党写了几百张申请书。几百张倒是没有,几十张我是写过的。”
  
   根据地——井冈山
  
  时间到了1928年5月4日。
  这天的天气非常好,井冈山地区一碧如洗,红军标语鲜艳夺目,到处洋溢着喜悦的气氛。砻市广场上,井冈山会师暨红四军成立庆祝大会正在这里热闹地举行。而毛泽东同志竟出人意料地背上了一把匣子枪。
  他显得特别高兴,挎着匣子枪,走到行伍出身、经常一身戎装的朱老总跟前诙谐地说“背上驳壳枪,师长见军长咯”。一旁的战士们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
  在我们的记忆里,毛主席难得佩枪,这是其中一次。而这一天,离朱毛红军会师刚刚过去没几天。井冈山,这个位于湘赣两省交界处、名不见经传的地方,从此成了中国革命的摇篮。
  
  看点
  
  ★黄洋界遗址
  1928年8月30日,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发生在这里。至今那里仍保留着当年的哨口工事、红军营房以及毛泽东、朱德和红军战士从宁冈挑粮走过的小路。
  ★八角楼
  当年毛泽东常住的一栋八角楼民房。《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就是在这个小楼里写出来的。
  ★五指峰
  井冈山的主峰五指峰,是一个珍稀动植物非常丰富的景区。我国第四套人民币百元钞票的背面就取材于这座山峰。
  
  知道吗
  
  ★为啥选择井冈山
  1927年2月,为了做“社会调研”(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青年毛泽东来到湖南衡山县,访问当地的妇女会干部张琼。张琼说起她有个表兄,受国民党追捕,无处可逃,逃进井冈山。那里地势险要,地形复杂,进可攻退可守,而且还有王佐、袁文才领导的群众队伍……或许正是从那天起,井冈山就存储在毛泽东的 “信息库”里了。
  
   故事
  
  ★朱德扁担,不准乱拿
  小时候,我们都读过《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这个故事是真的吗?答案是yes!当时物资紧缺,部队要吃粮,都得下山去挑。战士们争先恐后地报名挑粮,身为军长的朱德也不甘人后。大伙儿怕军长累坏了,就把他的扁担偷偷藏了起来。没办法,朱德只能亲自做了一根扁担,还特地写上了“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字,高高兴兴地下山挑粮去了。
  
   人物
  
  ★井冈山连队里的外国人
  井冈山时期,红军的队伍里出现过一位外国同志,他就是朝鲜人陈龙鹤。
  1926年1月,正值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求学的朝鲜青年陈龙鹤报考了黄埔军校。10月,他与林彪、陈毅等同期毕业,投身北伐。
  1927年9月9日,陈龙鹤随部参加了毛泽东、卢德铭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秋收起义后,陈龙鹤又随部队上了井冈山,任毛泽东兼师长的第十一师第三十一团一营一排排长。可惜的是,陈龙鹤在后来的漳州战役中不幸牺牲。
  
   影视
  
  ★《闪闪的红星》(八一电影制片厂,1974年)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还记得电影《闪闪的红星》吗?潘冬子的故事就取材于20世纪30年代的江西井冈山地区。
  
   红色政权——瑞金
  1931年11月7日的早晨,十多架国民党的飞机盘旋在江西小城瑞金的上空,好像在执行什么任务。过了好一会儿,似乎没发现什么目标,又转而飞向了福建长汀。在那里,飞机终于“发现”了设在那里的一个看起来很热闹很喜庆的“会场”,于是,又是投弹轰炸,又是低空扫射……经过好一阵空袭,最后趾高气扬地“凯旋”而回。
  可是,他们绝对想不到,就在几个小时前,一场历史性的庆典已经静悄悄地在瑞金举行了。那是为中华苏维埃政权建立而特地举办的阅兵式和群众庆祝活动!
  经过几次艰苦的反“围剿”战役的胜利,党领导的红军不但在井冈山逐渐稳定下来,还把江西和福建等地的苏区连成了一片。1931年11月7日,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瑞金叶坪召开。
  就这样,白色恐怖笼罩下的古老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诞生了!
  
  看点
  
  ★“一苏大”旧址
  ★“八角帽”礼堂
  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
  ★红井
  沙洲坝,原来是个干旱的地方。1933年4月,毛主席从叶坪搬到这里,带领群众打出了一口甘甜的水井。
  
  知道吗
  
  ★从“毛委员”到“毛主席”
  现在,我们都把毛泽东同志亲切地称为“毛主席”。其实,这个称呼是1931年才开始正式出现的。
  1931年11月27日,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举行中央执委第一次会议。当会议宣布毛泽东为执委主席时,任弼时走上主席台,提议“请毛主席讲话!”那一瞬间,大家都愣了,不过马上就热烈地鼓掌,异口同声地喊着“毛主席”。从那以后,毛泽东就一直被称为“毛主席”。
  ★瑞金县委书记:邓小平
  瑞金不光诞生了中国的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还造就了一大批主宰中国未来命运的了不起的人物。邓小平当时就是瑞金县委书记。作为“一苏大”会务的具体组织者,邓小平已经是闪烁在中央苏区的一颗新星了。
  
   大转折——遵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1934年10月,因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
  敌人的枪林弹雨,严酷的自然环境……一切的一切都在考验着这支年轻却坚持着理想和信仰的部队。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疲惫不堪的红军,在遵义,这座贵州西北部、盛产茅台酒的小城,借休整之机,开了一个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会议。从此,“中国的道路——至少今后半个世纪的路——就这样确定了”。
  
  看点
  
  ★遵义会议旧址
  ★娄山关
  1935年2月,红军二渡赤水,攻下娄山关,赢得长征以来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知道吗
  
  ★遵义会议20位参加者
  毛泽东、朱德、陈云、周恩来、张闻天(洛甫)、秦邦宪(博古)、王稼祥、邓发、刘少奇、何克全(凯丰)、刘伯承、李富春、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邓小平、李德(共产国际驻中共中央军事顾问)、伍修权(翻译)
  ★神秘的会址
  遵义会议是秘密举行的,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寻找会址, 用了好长时间。最后确定是在遵义旧城,一个叫柏辉章的军阀的公馆召开的。1958年11月,邓小平和杨尚昆来到遵义会议纪念馆,小平同志回忆往昔,肯定地说:“没错,会议就在这里开的,我就坐在那里。”
  ★最早记载遵义会议的报纸
  《红星报》创刊于1931年12月,是党中央的报纸。1935年3月4日,第11期《红星报》在遵义与红军指战员见面了。这期社论为《准备继续作战,消灭周纵队和四川军阀》。文章里说,遵义战役的胜利“是在党中央局扩大会反对了华夫(即李德,编者注)同志的单纯防御路线,采取了正确的军事领导之后的胜利”。这是第一则正式的关于遵义会议的报道。
  
   大后方——延安
  1935年9月22日,在甘肃省哈达铺的一座关帝庙里,毛主席召集指战员们开会。他激情洋溢地说:“我们走了两万多里路,战胜了无数艰难困苦,今天终于能够坐到这里安安逸逸地开会了。这本身就是个伟大的胜利。目前,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我们就是要北上抗日。首先,要到陕北去,那里有刘志丹的红军。”
  “同志们,胜利前进吧,到陕北只有700里了,那里就是我们的目的地,就是我们抗日前进阵地!”
  毛主席挥舞着拳头鼓动战士们继续加油,台下掌声雷动。
  27天后,队伍到达吴起镇(今延安市吴旗县),黄土高原腹地的一个极其干旱、尘土飞扬的小镇,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陕北、延安,古老而神秘的黄土地,从这一刻起,成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也是中国革命的指挥中心和战略大后方。
  
  看点
  
  ★宝塔山
  ★延安革命纪念馆
  ★枣园
  原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位于延安城西北8公里处。
  ★陕甘宁边区、南泥湾等革命旧址等
  
   人物
  
  ★“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这句话形容的是著名女作家丁玲。她是第一位从国统区来到抗日根据地的知名作家。
  青年时期的丁玲,是个很有性格的新女性。早在中学时,为反抗封建婚姻,她就“离家出走”,“作为一个流放的叛徒,到上海去”,上街游行,写标语,贴墙报,散传单……后来,她又坚决要求到陕北去。“我一定要找到党。找不到党……我无法向人民表白心意,说我自己要说的话。”
  1936年9月,特地剪短头发的丁玲如愿以偿,成为到达中央苏区的第一位知名作家。在那里,她用手中的笔创作出了一篇又一篇思想深刻的作品,用文艺反映斗争生活。
  
   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
  也叫《西行漫记》。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纪实性作品,记录了他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展示了当时的中国,以及中国工农红军的面貌。
  
   最后的农村指挥所——西柏坡
  西柏坡,位于太行山东麓,距离石家庄90公里。本来是河北平山县一个只有百十来户人家的小山村。
  1948年5月,解放战争已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毛主席率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这里,使这个普通的山村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从此,这个以前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竖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大事记
  
  ★1948年,毛泽东等领导人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世界的三大战役。1949年3月上旬,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这儿召开。
  ★1949年3月,中共中央由西柏坡出发,挺进北平(北京),开始“建国大业”。
  ★1991年,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视察西柏坡,并题词:“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002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来到西柏坡考察,并发表题为《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重要讲话。
  
  看点
  
  ★西柏坡纪念馆
  ★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
  ★西柏坡石刻园
  
   歌剧
  
  ★ 《白毛女》
  《白毛女》取材于晋察冀边区广为流传的“白毛仙姑”的故事。“白毛仙姑”的故乡就在平山县。
  
  到这里,我们的这趟旅行暂时告一段落,不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前进的脚步却一刻也没有停止。
  从嘉兴南湖的烟雨迷蒙到“八一”南昌起义的第一声枪响,从遵义会议的力挽狂澜,到陕北窑洞的运筹帷幄,从天安门城楼的彩旗飘扬到改革开放的波澜壮阔,就这样,中国共产党带领着我们一步步向前进……
其他文献
Celebrating love, forgetting love. There is no ending, what is the ending.    11月25日 晴  莎士比亚说过:再好的东西都有失去的一天。再深的记忆也有淡忘的一天。  既然有时时光和现实竟然这么残忍,便不如在失去一切之前放弃一切,因为放弃也是一种智慧。    世间安得双法全?不负如来不负卿  我写过这样一个男子:三百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