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因为本身教学对象的特殊性,职高教育在开展的过程中,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以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相对于一般的高中生而言,职高学生的学习基础及能力都有较大的欠缺,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一般的模式就无法获得较高的教学效率。在本片文章中我们将首先结合职高语文教学开展现状,及体现出的不足,并针对性的给出可行性建议,以实现职高语文教学的高效性。
关键词:职高语文教学;问题;措施;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
一、当前职高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生活脱节
第一,将学习中心过度的偏向于专业课程,而对于语文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语文这门课程开设的意义没有一个正确认识。对于职高而言,其内部一般都是学习成绩较差,没有成功的考入高中的学生。这些学生基础较差,同时对于自己的定位也通常放在了学习技能这个方向。语文这门课程因为知识和初中阶段衔接较为紧密,并对学生的知识累计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很多学生往往对此难以入手,导致慢慢的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而专业课和语文有很大的不同,所有的知识都是从头开始的,对于学生之前的基础没有过多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学生明白这一课程的学习对自己今后工作的重要性,所以学习中心发生了过度的偏移。第二,学习方式过于单调,没有实现和实际生活的有效衔接。职高学生在初中甚至可能在小学时就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或没有正确地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学生一般将语文课程定义为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是为了考试而不得不背负的责任,从而导致学习的被动。第三,课外阅读量少,忽视语文学习的生活积累。相当多的学生在课余时间是不阅读的,学校图书馆资源本来有限,学生对中外文学精品的阅读更是少而又少。
2.教师的语文教学与生活疏离
第一,语文教学没有贴近于学生的实际生活。职高语文教学没有太大的升学负担,因而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压力就小。部分教师依然沿用之前陈旧的教学模式,导致无法与学生生活的贴合。第二,语文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一定距离。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应用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第三,语文教学活动没有真正的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受到课程安排的限制,教材知识的讲解占据了语文教学绝大部分的时间,教师一般就没有多余的时间开展课余活动,导致语文教学的局限性。
二、如何创新有效语文教学
1.提高语文学习和专业课程的关联度
在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基础一般较差,对于文化课程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往往丧失对文化课学习的兴趣。其实,文化课成绩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学生专业课的学习;专业课的学习又将影响学生今后的就业。所以必须要让学生清楚其中存在的关联作用。要想让激发学生对文化课学习的兴趣,就一定要将专业知识合理的融入到文化课当中,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文化课对于专业课学习的意义。教师应当通过列举与专业相关的例子,努力创设相关情境,提高学生的兴趣。
2.倾听学生,以人为本
假如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看待问题,那么就一定能够归纳出适合学生的教学经验。另外,教师在倾听学生的同时会无形中拉近师生距离,使得学生畅所欲言,课堂气氛活跃。一旦学生对学习有了足够的兴趣,那么就能更好的参与到教学当中去,从而有利于高效课堂的实现。
3.新建评价模式
在语文这门课程的考试中,内容一般是涵括两个方面的,即主观题及客观题。尤其是对于主观题的回答,每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都会有相应的解答。只要言之有理,各种观点就可以并存。教师不要直观了当的给予否定,而是应该将所有的答案观点陈列出来,让学生去思考判断,给学生留下创造的空间,从而培养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先进的教育思想要求语文教师与时俱进,利用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手段,从而满足当前的教育需求。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硬件教育体系已经逐渐被诸多教育机构使用,其对学生独特的视觉、听觉冲击很大程度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值得注意的是,仍有许多教师反馈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花费过多时间。这就要求教师对多媒体硬件的使用相当熟练,避免多媒体调试占用课堂的宝贵时间。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运用互联网、多媒体等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并创造更加和谐的课堂氛围。
5.弘扬个性,不拘一格
个性心理过程影响人的外显行为和内隐活动,所以人类心理行为的动力均来自于人的个性。通过教学工作的开展让学生的身心得以放松,精神得以升华,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这种方式培养出的人才会具备更强的创新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敢于思考,敢于发问,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便是创新能力最直观的体现。教师在授课当中应当注意尊重学生的意见,培养学生的人格。
6.发扬传统语文教学特色
传统语文教学具备较为显著的优势特征,教师在实现自身教学模式创新的同时,一定要确保其精华的保留,不可以将其给予完全的抹煞。回望近代以来的国学大师们,他们取得如此功绩无一不是依靠后天的卓越勤奋而来的。对于语文当中的古文板块、字词板块等非主观类题型,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目标执行,让学生体会到朗读背诵的乐趣,这其实是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经常读诵,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课文字词的记忆,还可以使学生逐渐领会古文中的韵律美,让学生不自觉地爱上语文。学生经常诵读优秀文章,自然能避免"书到用时方很少"的尴尬,甚至达到"出口成章"的地步。
三、结束语
总之,语文教育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在保留传统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创新与时俱进的先进教学方式,同时保持与专业课程的关联性。在职高教育中,语文课程的开设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需要给予充分的重视。作为职高语文教师,必须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结合学生的特点及实际需求,设计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案,并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予以实施,从而确保语文教学的高效性,将学生培养成满足当前社会所需标准的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燕.职高语文兴趣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2]刘宝顺.浅谈职高语文教学要体现生活化观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4:178-179.
[3]黄平川.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
窗体底端
关键词:职高语文教学;问题;措施;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
一、当前职高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生活脱节
第一,将学习中心过度的偏向于专业课程,而对于语文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语文这门课程开设的意义没有一个正确认识。对于职高而言,其内部一般都是学习成绩较差,没有成功的考入高中的学生。这些学生基础较差,同时对于自己的定位也通常放在了学习技能这个方向。语文这门课程因为知识和初中阶段衔接较为紧密,并对学生的知识累计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很多学生往往对此难以入手,导致慢慢的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而专业课和语文有很大的不同,所有的知识都是从头开始的,对于学生之前的基础没有过多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学生明白这一课程的学习对自己今后工作的重要性,所以学习中心发生了过度的偏移。第二,学习方式过于单调,没有实现和实际生活的有效衔接。职高学生在初中甚至可能在小学时就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或没有正确地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学生一般将语文课程定义为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是为了考试而不得不背负的责任,从而导致学习的被动。第三,课外阅读量少,忽视语文学习的生活积累。相当多的学生在课余时间是不阅读的,学校图书馆资源本来有限,学生对中外文学精品的阅读更是少而又少。
2.教师的语文教学与生活疏离
第一,语文教学没有贴近于学生的实际生活。职高语文教学没有太大的升学负担,因而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压力就小。部分教师依然沿用之前陈旧的教学模式,导致无法与学生生活的贴合。第二,语文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一定距离。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应用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第三,语文教学活动没有真正的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受到课程安排的限制,教材知识的讲解占据了语文教学绝大部分的时间,教师一般就没有多余的时间开展课余活动,导致语文教学的局限性。
二、如何创新有效语文教学
1.提高语文学习和专业课程的关联度
在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基础一般较差,对于文化课程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往往丧失对文化课学习的兴趣。其实,文化课成绩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学生专业课的学习;专业课的学习又将影响学生今后的就业。所以必须要让学生清楚其中存在的关联作用。要想让激发学生对文化课学习的兴趣,就一定要将专业知识合理的融入到文化课当中,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文化课对于专业课学习的意义。教师应当通过列举与专业相关的例子,努力创设相关情境,提高学生的兴趣。
2.倾听学生,以人为本
假如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看待问题,那么就一定能够归纳出适合学生的教学经验。另外,教师在倾听学生的同时会无形中拉近师生距离,使得学生畅所欲言,课堂气氛活跃。一旦学生对学习有了足够的兴趣,那么就能更好的参与到教学当中去,从而有利于高效课堂的实现。
3.新建评价模式
在语文这门课程的考试中,内容一般是涵括两个方面的,即主观题及客观题。尤其是对于主观题的回答,每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都会有相应的解答。只要言之有理,各种观点就可以并存。教师不要直观了当的给予否定,而是应该将所有的答案观点陈列出来,让学生去思考判断,给学生留下创造的空间,从而培养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先进的教育思想要求语文教师与时俱进,利用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手段,从而满足当前的教育需求。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硬件教育体系已经逐渐被诸多教育机构使用,其对学生独特的视觉、听觉冲击很大程度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值得注意的是,仍有许多教师反馈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花费过多时间。这就要求教师对多媒体硬件的使用相当熟练,避免多媒体调试占用课堂的宝贵时间。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运用互联网、多媒体等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并创造更加和谐的课堂氛围。
5.弘扬个性,不拘一格
个性心理过程影响人的外显行为和内隐活动,所以人类心理行为的动力均来自于人的个性。通过教学工作的开展让学生的身心得以放松,精神得以升华,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这种方式培养出的人才会具备更强的创新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敢于思考,敢于发问,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便是创新能力最直观的体现。教师在授课当中应当注意尊重学生的意见,培养学生的人格。
6.发扬传统语文教学特色
传统语文教学具备较为显著的优势特征,教师在实现自身教学模式创新的同时,一定要确保其精华的保留,不可以将其给予完全的抹煞。回望近代以来的国学大师们,他们取得如此功绩无一不是依靠后天的卓越勤奋而来的。对于语文当中的古文板块、字词板块等非主观类题型,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目标执行,让学生体会到朗读背诵的乐趣,这其实是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经常读诵,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课文字词的记忆,还可以使学生逐渐领会古文中的韵律美,让学生不自觉地爱上语文。学生经常诵读优秀文章,自然能避免"书到用时方很少"的尴尬,甚至达到"出口成章"的地步。
三、结束语
总之,语文教育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在保留传统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创新与时俱进的先进教学方式,同时保持与专业课程的关联性。在职高教育中,语文课程的开设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需要给予充分的重视。作为职高语文教师,必须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结合学生的特点及实际需求,设计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案,并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予以实施,从而确保语文教学的高效性,将学生培养成满足当前社会所需标准的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燕.职高语文兴趣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2]刘宝顺.浅谈职高语文教学要体现生活化观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4:178-179.
[3]黄平川.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
窗体底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