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噬细胞调控肝脏微环境在消化系统肿瘤肝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

来源 :国际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ei200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巨噬细胞作为肝脏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消化系统肿瘤肝转移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一方面巨噬细胞与肝窦内皮细胞等构成肝脏第一道防线,能够吞噬进入肝血窦的循环肿瘤细胞或促进其凋亡,或者发挥细胞毒性作用从而抑制肝转移的发生。另一方面,巨噬细胞与循环肿瘤细胞结合以后活化,释放肝细胞生长因子等多种细胞因子,刺激肿瘤细胞的增殖进而促进肝转移的发生。针对巨噬细胞开展肿瘤免疫治疗,或许可以为消化系统肿瘤肝转移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肿瘤组织中CD117、CD34、平滑肌肌动蛋白(SMA)、DOG-1和结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08年5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338例GIST患者,收集其临床病理特征信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纳入患者肿瘤组织中CD117、CD34、SMA、DOG-1和结蛋白的表达。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结果338例GIST患者中,CD117、CD3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肝细胞癌根治性治疗后的复发率较高。该研究对长时间随访的较大样本量根治性治疗后接受了131I-碘油辅助性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道评估此类患者生存和预后因素的经验。方法将1991年至2009年间法国2个医疗中心中所有因肝细胞癌根治性治疗后接受131I-碘油辅助性治疗的患者纳入该回顾性研究。结果共106例患者纳入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6 (0.3~22)年。43例患者(41%)有肝硬化
目的通过功能显像、解剖影像及两者融合,比较123I-间碘苄胍(MIBG) SPECT/CT显像和18F-多巴(DOPA) PET/CT显像对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PGL)患者分期的准确性。方法共纳入有解剖学和(或)组织学证实的3例男性和7例女性患者(年龄26~73岁),其中3例有转移性头颈部PGL(HNPGL)或多灶性PGL,余7例未发现转移瘤。在CT解剖影像、18F-DOPA和123I-MIBG的
目的糖尿病和肥胖症的主要原因是胰岛素功能不足导致肌肉和脂肪组织内的糖摄取、糖代谢异常。因此,许多药物的研发都是基于促进肌肉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现已可通过测定血液相关参数来评价上述组织糖代谢的增加,但这仅仅反映了用药后的全身反应。课题组进行了数项研究来调查药理实验中疾病动物模型的不同肌肉和脂肪组织葡萄糖摄取测定的实用性。方法对肥胖大鼠模型(2型糖尿病模型)、饮食诱导的肥胖鼠模型(肥胖模型)和相
目的心尖部心肌"黑桃A"样的增厚是心尖肥厚性心肌病(AHCM)的独特征象。该研究调查了日常肿瘤脱氧葡萄糖(FDG) PET显像中偶然发现的左心室心尖部位"铲形"FDG摄取增高影(SSUA)。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出具有左心室心尖部位SSUA的患者。将SSUA的形态或放射性强度与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负荷态心肌灌注SPECT显像结果进行比较。AHCM的诊断基于心电图出现巨大反向T波、超声心动图心尖部"
目的众所周知,路易体痴呆(DLB)患者123I-氟丙基-甲酯基-3β-(4-碘苯丙烷)(FP-CIT) SPECT显像时,纹状体内多巴胺转运体(DAT)活性是降低的。该研究分析了临床症状和纹状体内局部DAT活性降低间的关系。方法纳入95例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和133例DLB患者行123I-FP-CIT SPECT显像,分析DLB患者的相关症状[认知功能减退、运动症状波动、幻视、震颤麻痹和快相睡
放射性核素肾脏显像可为疑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功能信息,然而这种方法却没得到充分使用。为了充分发挥核素肾脏显像的实用价值,核医学科医师要清楚了解临床关注的问题,重视质量控制,注重图像采集细节,并规范图像解读,通过数据在报告中清楚、明了地回答临床医师关注的问题。为了达到这些目的,该综述涵盖了检查前需提供什么信息、目前使用的放射性药物的优缺点,讨论了确保检查结果可靠所需的必要质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