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发人格魅力,与孩子们共成长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wfocu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的步伐不停地在前进,几年下来,创新意识深深地扎进了我们每位教师的心里。想想以前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就在于不实事求是,要求太高,功利性太强。要求高,做不到,就必然搞形式主义,典型的表现就是做表面文章。说要创新,只是求时髦、喊口号、贴标签。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很少,甚至没有。我认为真正的创新应该有独立的人格、鲜明的个性、丰富的想象、理性的怀疑、科学的批判和刻苦的精神。而这一核心是要解放人、解放人的思想、解放人的情感。这样去理解教育,就接近了教育的本质。
  我一直认为教育是了解人、理解人、关心人、培育人的一门科学,其最终目的是塑造身心健康、人格独立、能够创新、有益社会的人。从人格上讲,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学习,师生之间应该彼此沟通,共同发展。为此,我结合新课改的要求,给自己提出了一个总要求:与时俱进,跟青春同步。在语文教研组中提出了教学口号——“散发人格魅力,与孩子们共成长”。这也是我二十年来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得出的小小经验。因此,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一直追求着这样的一种教学效果。
  一、创造轻松、民主的课堂气氛,把课堂还给学生
  师生在平等的条件下共同学习,相互探讨,我一直在课堂上搞群言堂,而绝不唱独角戏。为了培养学生独言的辨析能力,我的课堂讨论一般分为三种:
  1、课文精彩片断,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谈谈片断“精彩在哪里”。不管何种体裁的文章,我时常提出这样的问题请学生考虑:“你最喜欢这篇文章的哪个部分?为什么?”有时我先带头讲自己所喜欢的某一段及其理由,然后请学生谈。我把它称之为“示范性导学”。
  2、组织学生对课文中特定语境中某些语句的含义作深入挖掘。如《天上的街市》中有这么一句:“你看那朵流星,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我就其中一个字进行挖掘,问学生:“这句诗中的‘朵’字是否用错了?”多数学生认为没有用错,但说不出什么道理。我接连抛出三问:“‘朵’是一个量词,一般用来修饰什么?”学生说:“花。”“诗人用‘朵’来修饰‘流星’,说明‘流星’与‘花’有相似点,那么相似点是什么?”学生很快领悟了:“‘流星’跟‘花’一样美。”我又补充提了个问题:“为什么‘流星’跟‘花’一样美呢?”学生答:“流星是带着光亮从天空中飞过去的,很好看。”我趁热打铁作小结:“可见诗中这个‘朵字不仅仅没有用错,而是用得很恰当、很形象,同時也符合诗歌必须语言优美的要求。”
  3、从课文出发,就一两个有难度的问题进行讨论。我在教《紫藤萝瀑布》时在学生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及个人思想背景前提下,弄清全文的写作思路后,就专门四个难点让学生讨论。
  (1)“为什么‘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2)“作者回忆十多年前门外的那株紫藤萝”有何作用?
  (3)如何理解“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4)“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该如何去理解?
  经过自由讨论之后,学生想法特别多,关键是能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思想背景来谈自己的看法,尤其是第四个问题,学生有很多理解:“他要去好好安慰父亲,给父亲以精神上的支柱。”“他要振奋精神,重新开始新生活,积极地投身到事业中去。”也有“他要重新去找工作,如报社、杂志社等单位去应聘,也可能他要在家里埋头写作,积极地面对生活。”听了他们的讨论结果,虽然有的需教师归纳总结(如第三个问题),但基本上都根据全文的主旨,去思考并展开讨论,这也正是我要的结果。
  上述各种讨论,激发课学生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思辨能力。有时,学生会因为讨论得热烈而不愿下课。
  二、营建宽松的人文课堂,让学生感受人间真情。
  以往所培养的大批过于专业化的人才,普遍缺乏文史知识、艺术情趣和必要的文明修养。我努力使自己的语文课具有人文气息,尽量把语文课上得有人情味。如上《羚羊木雕》时,我问学生:“你喜欢文中的谁?理由是什么?”同学们大多是喜欢万芳,但也有喜欢“我”的爸爸,理由是“爸爸口气虽平静,但有种不可抗拒的威慑力,我觉得爸爸有很强的语言魅力,我长大也要做这样的爸爸。”这位学生看到的不只是爸爸也要我要回羚羊木雕,而是看到了一个为人父所应具有的修养、内涵和那不可抗拒的威慑力,我觉得这比教参提供给我们的答案更具有人情味。为此,我鼓励了这位同学,并引导“爸爸修养较高,个性和母亲不一样,语言表达也不一样,但在对羚羊木雕这件事上,有一点是相通的,你们知道是什么吗?”“都要我要回羚羊木雕,认为贵重的东西不能随便送人。”然后再引导学生引向文章的主旨。当有学生回答说:“我喜欢奶奶,因为她理解我们,觉得送出去的东西要回来不好意思。”有学生却出乎意料地补充道:“我觉得奶奶这样说主要是因为不想家中发生争执,想息事宁人。”听到这里,我真为这批学生叫好。他们讨论、思考多么深入,多么切合实际,多么具有人情味。
  三、展现自然的真实教态,和学生一起融入文本
  我要求自己上课一定要真实、自然,从语言到动作,不造假、不做作。记得我在《金色花》这首诗的教学小结中,“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我们回报母亲也应是无私的,不求任何奖赏,就像诗中的‘我’一样默默地看妈妈工作,让妈妈嗅到花香,默默地投影在妈妈看书看到的地方。同学们,请用‘妈妈,我想对你说??????’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同学们默默地思考,而后便踊跃发言,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回报之意,唯独一位学生,老是望着窗外,我知道她妈妈今年上半年因患血癌而去世,听了同学们的发言,她更是若有所思。为此,我特请她起来说,起先她不肯,我便鼓励道“你最想对泉下的妈妈说什么?”同学们一下子掌声四起她红着眼睛斩钉截铁地说:“妈妈,我想对你说,我会好好照顾妹妹的,您放心吧。”她的话没有其他同学发言中用自己的好成绩来回报母亲,只是记住了母亲临终前对她的嘱咐。有的同学抹眼泪了,我也情不自禁地哽咽道:“我相信,你妈妈泉下有知,她有你这样的一个女儿会瞑目的。”同学们又一阵掌声。我感情的自然流露与同学们的情感产生了共鸣,使老师和学生的距离拉近,使语文课上得一切顺乎自然,真实可亲。
  四、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平等中与学生交流
  有了民主、人文做前提,再加上自然的真实教态,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是必然的。散发教师魅力并不是仅在课堂上。平时,我利用早自修、课间、辅导时、放学后,抓住能与学生交流的任何时间,从身体、学习、爱好、交友、家庭各个方面去了解他们,关心他们,让他们对我产生信任,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地与我谈心。他们快乐我就快乐,他们悲伤我也替他们担心。这样,师生关系和谐,就能彼此听应,产生共鸣,就会显示教育的美。
  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有效地“导学”,教师必须眼里有文本,心中有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我一贯提倡多一点人性的光辉,少一点僵化的教条,多一点师生互动,少一点满堂灌输。教育是研究人的全面发展的一门科学,知识的传授、教学的方法、考核的手段等,都是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上好一堂或几堂课并不难,难的是一学期甚至一辈子都能上出好课。这需要持久的热情。为此,我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了解并研究他们的情感世界和心理需求,使自己既是他们的老师,更是他们的朋友,与他们共成长。
其他文献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堂改革启动以来,传统的“教师中心制”已经逐渐转变,教师不再是教学中心和主宰一切的知识权威,而是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语文教师不仅要传授语文方面的知识技能,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听、说、读等方法的学习。下面我从导“听”、导“说”、导“读”三个方面分别阐述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性的发挥。  一、导“听”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已被抬到了空前的高度。遗
期刊
课程概念的演化要求历史教师转变课程意识。为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笔者认为现阶段我们广大的历史教师要有敢于突破“教科书本位”和“教师本位”的课程意识;要
校园文化,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活动空间,在课堂教学以外进行着的群体文化。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子系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观念通过这一中介影响并决定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同时,校园文化本身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需求的特殊性。它既是校园文化通过天长日久的历史积累、不断提炼概括而发展形成的,又集中反映活动在校园这个空间的主体的思想、观念和要求。它既是人类文化集中传授的地方,又
期刊
肾脏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对血液的超滤作用形成原尿,经肾小管重吸收后形成终尿排出体外。正常尿中含有少量的蛋白质成分,如白蛋白、转铁蛋白等,在肾脏疾病中不仅存在尿蛋白量
针对线性连续时滞大系统 ,建立了在一定关联矩阵分解情形下的镇定条件 .同时 ,给出了分散局部无记忆状态反馈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最后 ,给出一个示例说明所提方法并比较文献中
任何一种时态都有潜在的标志,巧用這些标志可以妙解时态试题。 我们看下面几道高考题。  1.(2012全国Ⅱ,18)The manager______the workers how to improve the program since 9 am.  A. has told B. is telling C. has been telling D. Will have told  由since +
期刊
1983年在黄集乡高楼村一块91亩趵夏玉米田进行高产栽培试验,平均单产为790斤,其中有10.20亩单产达1146.6斤,生长最好的2.16亩单产高达1306.3斤,1984年这块夏玉米田单产过千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CRC)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非常普遍,其发病率在消化系统肿瘤中高居第二位,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即使在国外也在消化系统肿瘤中位
甘薯为同源六倍体,F_1表现出多样性分离现象。F_1以后为无性繁殖,因而实生苗的无性世代主要经济性状就具有较高的相对稳定性。与其他禾谷类作物相比,F_1实生苗性状选择的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