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的历时演变及其演变动因

来源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cai_03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构成部分,常用词的古今意义发生改变,不利于人们阅读经典,因此,对常用词的演变发展进行研究意义重大。汉语史上主要使用“树”“木”二词来表示“树木”义,在春秋及以前以“木”表示树木义,战国及以后多以“树”表示树木义,二者共用约五百年,在东汉初期完成了替换。其演变动因是社会语言的经济省力原则、语义场的改变以及语言使用的精确化。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奥美沙坦酯对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炎性因子及心肌重塑的影响。方法选取CHF患者166例,随机分为奥美沙坦酯组(n=83)与对照组(n=83)。对照组给予常规治
探究式学习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提倡的学习方式,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集中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我们有必要对(小学课堂)问题探究式学习的以下问题进行探究:问
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学习和运用中最基础、最本质的素养,是具有“生长力”的素养。“文化理解与传承”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认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提升学生的文
目的探讨近期负性生活事件和心理痛苦对护理本科生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影响,并分析心理痛苦在负性生活事件与IBS症状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2017年1-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患者静脉采血失败率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运用PDCA循环方法,确立“降低患者静脉采血失败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把握,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及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