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文观止》评点看二吴的审美倾向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t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文观止》是我国流传很广的古文选本,所选文章体现了编者深厚的古文功底和较高的选文水平,而他们对每一篇文章的评注,则体现出鲜明的审美倾向。具体而言,其审美倾向主要体现在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崇尚余味曲包的审美效果、欣赏冷语含情的理性辉光、追求峭劲陡健的美学风貌等几个方面。这些思想倾向既烙上了前代美学思想的印记,又吸收了当时文学批评家特别是金圣叹的一些研究成果。
  关键词: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审美倾向
  注:本文系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古代文学与社会文化研究基地”(湘教通[2004]284号)成果之一。
  《古文观止》的编选者是吴楚材、吴调侯(以下简称为二吴)叔侄二人,二吴对从先秦至明朝的名家名篇广收博采,向读者展示出古文发展演变的大致发展脉络,全书收录散文二百二十二篇,每篇都有二吴的注释和评论。二吴虽没有专门的诗文理论流传于世,甚至在评注中可能也没有自觉标榜其文学主张,但透过其评注,我们还是可以清晰地把握其审美倾向和选文标准。由于二吴的家学渊源以及当时文化环境的影响,其审美倾向呈现出兼容并包的综合性特征,既烙上了前代美学思想的印记,又吸收了当时文学批评家特别是金圣叹的一些研究成果。具体而言,其审美倾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
  《古文观止》在选篇和评点时比较强调文章的教化或规劝意义,这种特点既切合本书使用者的身份,也体现了浓厚的儒家传统文学观。据吴兴祚序中所言,“楚材天性孝友,潜心力学,工举业,尤好读经史”,“调侯为人奇伟倜傥,敦尚气谊”[1],两人身上的儒家知识分子气质和美德较为明显。据此推断,二吴长期攻读经史,对儒家传统文学思想也应习染已久,因此,在选编《古文观止》和对具体作品进行评点时,“文以载道”的文学观屡屡显现。
  从选文的标题及内容来看,题中含有“谏”“说”“论”等标示明显社会政治意义的作品占的比重较大,如《石碏谏宠州吁》《召公谏厉王止谤》《颜斶说齐王》《触龙说赵太后》《五代史宦者传论》《六国论》等等,其他节选自史书中的“赞”“序”等往往也较为明显地表现了作者的政治倾向或社会理想。“《古文观止》将《左传》《公羊传》《榖梁传》和《礼记》四部包含儒家忠孝礼义思想的书选入其中,占满开首三卷的篇幅。还有大量反对佛老而推崇儒学的韩愈的文章,其首篇即阐述伦理的《原道》。唐宋八大家其他人的作品中也多取‘文以载道’功能的。”[2]
  从具体的评点来看,二吴屡屡提及所选篇章的劝谏讽喻之社会功能。例如,伍子胥和文种都是具有兴国扶危之才的谋士,越王勾践重用文种而兴国,吴王夫差不用子胥而亡国,这样的对比对所有的统治者来说都是发人深省的。因此,二吴特别点出此处的重大政治意义,可谓既解读深刻,也用心良苦。
  二、崇尚余味曲包的审美效果
  作品讲求隽永蕴藉,在我国有相当久远的美学传统。刘勰在《文心雕龙·隐秀》说“深文隐蔚,余味曲包”,主张要让“余味”“曲包”于言、于形,获得含蓄蕴藉的美学效果。杨载也说:“语贵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如《清庙》之瑟,一倡三叹,而有遗音者也。”[3]在本文中,“余味”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为了论述的方便,笔者将“韵味”“余韵”也涵盖其中,而“曲包”则既指婉曲的表现手法,也兼涉含蓄的表达效果。二吴评注中涉及含蓄婉曲,讲求韵味、余味的论述最多,倾向最明显,据笔者粗略统计,约有50条,这个数字充分说明了二吴对这一审美传统的认同,兹略举数例。
  在《史记·秦楚之际月表》中,司马迁综观历史的变化,以颇具说服力的史实表明,一个朝代的崛起兴盛,无不是“修仁行义”,积累多年的德行才拥有的成果。这篇短章概括极精而又包涵丰富,文意曲折,一气呵成。对此,二吴给予高度评价:“前三段一正,后三段一反,而归功于汉,以四层咏叹。无限委蛇,如黄河之水,百折百回,究未尝著一实笔,使读者自得之。最为深妙。”[4]“无限委蛇”“百折百回”“未尝著一实笔”“深妙”等表述,其實质内涵就是余味曲包。
  二吴对余味曲包审美趣味的论述虽不多加阐释,但其审美倾向让读者一览无遗。其评语的侧重点虽有不同,但综合起来看,都在传递一个大致相同的信息,即那些以婉转之笔传达无穷之意,使人品味不已的作品,最符合二吴的审美趣味,因而两人不厌其烦地一一指出。
  应该指出,二吴这一审美倾向的形成,主要是受前代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影响。此类表述虽多,但并没有理论上的突破,他们更多是以批评鉴赏的眼光来评点所选录的作品。
  三、欣赏冷语含情的理性辉光
  冷语本是贬义词,指讥笑讽刺的话,而作为美学评价的“冷语”“冷”,显然已另有深意。二吴评注中用“冷”来品评作品之处不下20条。大致说来,“冷然”“冷语”“冷妙”“冷隽”“冷绝”等表述出现的频率较高,这些简洁的评语背后,蕴藏了二吴独特的审美心理和审美趣味。
  二吴对《左传·子革对灵王》的评析最具典型性,“冷妙”一词接连出现了四次,这在《古文观止》评注中是绝无仅有的。楚国征徐,子革参见楚灵王,灵王问话很长,但野心直白暴露。灵王一问,如果他向周天子求鼎,天子会不会答应?子革道:“与君王哉……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将惟命是从,岂其爱鼎?”对这段话,二吴评曰“四字冷妙”。“故为张大,隐见楚子之无君,冷妙。”灵王二问,如向郑国求地,郑会不会同意?子革说:“与君王哉。周不爱鼎,郑敢爱田?”灵王三问,现在楚国武力强大,诸侯会畏惧吗?子革曰:“畏君王哉。”对子革的后两次回答,二吴都用 “冷妙”一词予以作评。这几个“冷”字,表明二吴已准确把握了子革语言中的冷静、从容、理智以及正义感驱使下的含蓄的讥讽,他明里“与王言如响”,实则巧设圈套,请君入瓮,话语简洁却意味深长。
  苏洵的《管仲论》从人才治国的角度,指责管仲临死之前未能举荐贤才以自代,造成小人得势之局,致使齐桓公被竖刁、易牙、开方等人迷惑,管仲一死,后继无人,齐国就此一败涂地。在文末,苏洵说:“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苏洵一针见血地批评了管仲的失职,蕴含着作者对贤才功业的深沉思考。这种以冷峻至极的语言道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引发读者重新去审视、评价其人其功的写法,自然是很高妙的,对此,二吴以“结语冷绝”四字表明了自己的倾向。   其他还有如“引证冷隽”(《左传·《石碏谏宠州吁》)、“问得冷隽”(《左传·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冷句带讽”(《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冷语不尽”(韩愈《进学解》)、“以冷语结前案”(宗臣《报刘一丈书》)等等,都强调了“冷”的表达方式。据笔者看来,二吴所一再指出的“冷”,除带有嘲讽的本意之外,还包含冷静、客观且意味深长之意,对那些或充满智慧、或满含悲愤、或愤世嫉俗却不声色俱厉的语言,评注者以从容的笔调一一点出,颇有儒家的雍容庄重之风。
  四、追求峭劲陡健的美学风貌
  二吴的这一审美倾向主要体现在对笔法和语言紧峭刚健风格的品评上。如“正转一句,紧峭”(《左传·展喜犒师》)、“又逆振一笔,紧峭”(《国语·襄王不许请隧》)、“再结战字,陡健”(《战国策·苏秦以连横说秦》)、“笔力峭劲”(宗臣《报刘一丈书》)等等,都把阳刚型的美纳入到自己的审美范畴。
  骆宾王的《为徐敬业讨武瞾檄》文末有:“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二吴评曰:“试观今日之域中,毕竟是谁家之天下,言将来必归唐也,结语峭劲。”在文后又总评此文“雄文劲采,足以壮军声,而作义勇”。宗臣在《报刘一丈书》先尽情摹写了官场中的丑形恶态,然后在文末说出自己不肯同流合污的气骨。对此,二吴评价甚高:“一段道出自己气节,以少胜多,笔力峭劲。”从二吴的所述来看,他们所追求的峭劲内涵是很模糊、广泛的,既指语言的遒劲,也指笔力的刚健,甚至还有结构上的紧凑,因而对这些概念并未作细致的区分,更多的只是有感而发,感性色彩远多于理性辨析。
  在张国光点校的《金圣叹批才子古文》的前言中,明确地指出《古文观止》对《金圣叹批才子古文》多有抄袭和窜改之处。更有人认为,“《古文观止》选编的绝大部分文章是《才子必读古文》所选的,其中思想性较强,艺术分析较为细致精到的评语也是抄删自《才子必读古文》。而由于二吴的封建正统思想严重和艺术欣赏水平较低,他们在抄录时删增亦有欠失,而且把一些磨去了锋芒棱角的,不痛不痒或含混不清的批语硬与金圣叹批语嵌合在一起,鱼目混珠,欺世盗名”。这个论断主观色彩很强烈,不过二吴虽对《才子必读古文》有借鉴之处,但二者还是有所区别。金圣叹更多地将“冷”与“峭” 结合起来品评作品,而二吴却基本上分而论之。例如在《宫之奇谏假道》中:“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凭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金圣叹一再指出“又作冷语,愈益峭”“愈益冷,愈益峭”“妙語,随笔转出,冷峭乃不可言”[5]。“冷”,显然是指宫之奇以客观之语,表达出中肯之见,一个问句,则辛辣而严肃地道出了借道给晋国后产生的严重后果,确实冷峭至极。因此,我们基本可以认定,二吴在编选评注《古文观止》时,曾经借鉴过金圣叹的《才子必读古文》,但根据自己的学识和审美趣味,予以了改造。
  综上所论,《古文观止》中二吴的评注不仅对理解特定作品的遣字炼句、布局谋篇等方面有很大的帮助,有助于提高读者的文学欣赏能力,而且他们比较鲜明地体现了自己的审美趣味。对其审美倾向进行深入而全面的探讨,对研究《古文观止》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吴兴祚.古文观止序[M]//吴楚村,吴调侯.古文观止.北京:中华书局,2004:1.
  [2]樊荣.论《古文观止》的选文标准[J].理论界(理论版),2012(6):175-176.
  [3]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M].北京:中华书局,2004:179.
  [4]何文焕.历代诗话: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1:736.
  [5]张国光点校.金圣叹批才子古文[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8.
  作者简介:
   艾初玲,文学硕士,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教学与研究。
其他文献
大学图书馆在大学发展中的独特地位决定了其应该起到的作用。在社会发展如此迅速的当今,大学图书馆在现代化管理上如何创新,如何以全新的状态服务于大学的发展,是大学图书馆工作
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作为幼儿教师应当合理利用环境来进行各种幼儿教育活动。学前专业的学生必须要熟练掌握这一门课程才能更好地从事幼儿教育工
目的: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干预,将详细的护理内容进行总结和分析护理效果研究.方法:收集资料时间为2018年10月-2019年9月,在此期间于我院儿科展开治疗的83例
无彩色系包括黑色、白色.一般指的是指黑、白、灰三种颜色,在服装设计中一般以成熟、简洁、干练的设计出现,其设计表现又有着丰富的变化.黑白灰的搭配应用产生了不可抗拒的魅
已经半夜了,十岁的陶欣被爸爸妈妈从被窝里拖出来,懵懵懂懂地跟着他们走在去太奶奶家的路上。陶欣很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可是目光一触及妈妈的眼睛,就被妈妈眼中的阴沉吓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只好乖乖地被爸爸妈妈牵着走。  陶欣来到太奶奶家时,屋子里已经围了很多人。老旧的房子里,老式吊顶灯全部亮着。陶欣有些不高兴了:太奶奶平时最节俭了,从来只点蜡烛不开灯,就算有什么亲戚朋友来,也顶多把大堂里的灯亮上,开这
张爱玲说过:香港是很物质的.她说她很难想像,如果没有了物质,香港还剩下什么?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也在随之改变,进一步科学化、专业化。而作为幼儿启蒙教育的先锋,幼儿文学应该脱离之前的“局限模式”,作者们需要将社会教育融入幼儿文学作品之中,使其朝着更理性、更专业的方向发展。这不仅有利于丰富儿童知识、陶冶儿童情操、规范儿童社会行为,还能够促使儿童教育社会化。  关键词:社会化;理性;幼儿文学;社会教育  一、认识幼儿文学作品和幼儿社会教育  幼儿在社会化的过
今天,体育老师让我们回家用废旧报纸做一个报纸球,明天上体育课扔着玩。他还教了我们制作方法。晚上写好作业,我就和妈妈做起了报纸球。我找来两张旧报纸,打算把它们揉成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