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产权视角下农业经营制度变迁的实践逻辑及反思

来源 :经济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he04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地"三权分置"改革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多样化推进模式,使得农业经营制度变迁呈现联动性、复杂性等特征.本文基于农地产权制度与农业经营制度的实践关联性理论假设,沿着"三权分置"这条产权制度演化主线,以农地权能结构及其主体可行性能力为核心,从权能结构、治理机制两维度构建一个涵盖不同农地经营权人和农业经营制度的整体性理论分析框架.从实证分析和经验成效上看,农地"三权分置"改革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及经营制度变迁的演化逻辑呈现辨证互构特征.因此,一方面要把能力提升作为落实农地"三权分置"改革实效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践抓手,提升不同农地产权结构及其权能体系下多元产权主体可行性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强化法治保障和体制机制完善,以农地经营权的用益物权演化导向为目标,丰富农地经营权权能体系,构建以经营权人为主体的多样性农业经营制度.同时,切实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扶持效能,不断完善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真正实现农地产权制度创新与农业经营制度变迁的协同演化.农地"三权分置"改革与农业经营制度变迁的协同演化,必须时刻警惕集体失灵、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家庭失灵等引发的农业治理风险.
其他文献
本文选取2010—2019年中国150家商业银行数据,实证分析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经济周期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结果显示,首先,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会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产生抑制作用,货币政策不确定性通过增加银行风险降低流动性创造水平;其次,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创造具有顺周期性,并且周期效应可以抑制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负向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也可以改变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负向作用,这一结论在数量型和价格型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均有体现;最后,在资产规模小、盈利水平低以及风
2021年5月22日,由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共同主办,《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学术月刊》杂志社协办的第二届"地方治理现代化研究"学术论坛暨"建党百年与地方治理现代化进程"学术研讨会在河南大学召开.来自全国20余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本次研讨会.与会代表围绕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地方治理变革开展了广泛且深入的研讨,就地方治理现代化的党建逻辑、城市治理实践和地方治理的多元图景、地方政府改革等具体议题提出了富有建树的学术观点,有力助推了"地方治理现代化"研究走向深入.
将制度视作"经济长期增长的根本原因"已经得到西方学界广泛认可.从诺斯到阿西莫格鲁等一大批学者坚信,以保护私有产权为核心的"好制度"可以通过激励投资和创新进而推动经济增长.但现实世界表明,许多采取了"好制度"的第三世界国家并没有因此走向繁荣,反而加剧了经济低迷与不平等.中美洲五国所经历的自由主义改革以及由此形成的发展差异为重思发展经济学构建的"制度崇拜"提供了经验材料.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中美洲五国先后开启了以土地私有化为核心的自由主义改革.在这场"有效制度"替代"无效制度"的变迁中,民众赖以生存的
央行数字货币是主权货币的数字化,具有完整主权货币法律地位、功能和权利,与比特币等私人数字货币有本质区别.私人数字货币的竞争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需求拉动和互联网巨头的创新驱动等是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共同推动力.考虑到央行数字货币创新的全方位影响与风险挑战,央行数字货币发行方案应把金融稳定放在第一位,确保风险在可控范围,而不是追求先发优势或技术优势;应谨慎看待"去中心化",选择适当的技术方案,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兼顾现代货币大规模、高频率和及时性交易的效率需求;应有序推动先进技术应用和央行数字货币创新应用,为第
自然资源是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根据要素禀赋理论,资源丰裕将带来更快的经济增长.然而,在20世纪全球只有少量资源型国家实现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增长优势的过程.大部分资源地区出现了制度弱化、腐败冲突加剧、环境污染严重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主要从资源"诅咒"以及资源"福音"两个方面系统梳理了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机制.造成资源"诅咒"最重要的原因是开采不合理、自然租金存在配置扭曲效应以及挤出效应,根本原因在于资源租金的监管不透明.而实现资源"福音"的关键是对采矿业采取审慎和透明化的管理方法,通过配套的措施
发展格局的重构,实质是经济发展模式演进主导下的过程与内生结果.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在发展阶段转换、更高起点上的主动战略选择,是经济发展模式演进的内在要求、历史与现实逻辑的耦合.进入新发展阶段,要素禀赋结构的质变、技术结构的不确定性及国际市场的风险性等多因素的动态演变,驱动着经济发展动能的转换及发展模式的演进,是重塑发展格局的根本动力.在审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与经济发展模式演进的辩证关系基础上,着力于克服惯性、化解粘性,强化韧性、增强弹性的路径优化,推动我
文章在利率平价理论思路上,运用在岸人民币汇率和不同地区离岸人民币汇率之间的差异判断了国内与国际市场人民币国际化循环程度,并通过BVAR模型讨论了人民币国际金融市场之间的循环程度,全面考虑了不确定因素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冲击.文章得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结论:首先,从人民币国内与国际市场流通来看,人民币国际化循环程度有限,且整体趋势在下降.其次,自从加入SDR以来,所有样本国内与国际金融市场之间人民币国际化循环程度都符合原假设,说明国内与国际人民币国际化循环网络已经形成.再次,对人民币国际金融市场而言,香港起到核心作
期刊
消费升级对于助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至关重要.本文采用DFM提取不可观测因子度量金融周期和供给冲击,利用QUAIDS模型和ILLS估计考察金融周期和供给冲击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前城镇居民消费升级主要阻碍在于供给端,发展性消费呈顺周期变化,但正向供给冲击力度并未达到促使城镇居民增加发展性消费;各类消费品价格和收入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城镇居民房屋依然主要是作为投资品,对发展性消费存在挤出效应.应实施结构性金融周期调控政策和结构性价格调控政策等措施推动城镇居民消费升级.
基于数字经济发展深刻影响制造业生产效率这一现实背景,本文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数据要素配置影响制造业生产率的理论模型,从企业和城市层面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发展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提升制造业生产率和优化数据要素配置的双重效应,对企业和城市整体的制造业生产率均具有显著的提升效应;数字经济发展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在企业所有制、企业规模、城市规模以及区域位置等方面具有异质特征,且动态边际效应渐趋强化;数据要素优化配置在数字经济发展提升制造业生产率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渠道效应,其中,数据开发应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