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秋拍落锤天价作品如何看?

来源 :中华儿女·书画名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pu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秋拍市场呈现三大特点。
  第一,市场各大板块由普遍大幅上扬转为不同程度的下降。
  第二,藏家收藏行为整体显得谨慎与理智。
  第三,精品抗跌性强,继续受追捧,创新高。
  2011年秋季拍卖已接近尾声,各项数据都表明,2011年的秋季拍卖总体下滑,市场回归理性,告别春季拍卖的火爆场面。艺术品市场与国内外政治经济局势有着密切的联系。此次秋拍的低迷主要有以下一个原因。
  从国际经济形势来看,权威金融机构标准普尔对美国信用评级的下调,以及欧洲债务向深度发展,使得国际经济形势愈发严峻。政治方面,从中东、北非到朝鲜,国际政治局势动荡,地区和平面临严峻考验。使得人们越发担忧2008年以来的第二波金融危机即将席卷全球。而中国国内经济形势也不容乐观,股票市场极其不振,房地产市场几近严冬,10月温州爆发中小企业借贷风波,另加中国面临领导人即将换届选举,国内政治经济走势非常不明。而持续的流动性资金紧缩和存款准备金提高政策使得2011年秋季的艺术品市场面临巨大风险。
  像股票市场一样,艺术品市场,尤其是拍卖领域是靠信心和买家对未来经济走势的预期来决定,因此,在这样的政治经济大环境下,艺术品市场下调理所当然。与火爆的春拍相比,2011年秋拍市场呈现三大特点。第一,市场各大板块由普遍大幅上扬转为不同程度的下降。第二,藏家收藏行为整体显得谨慎与理智。第三,精品抗跌性强,继续受追捧,创新高。
  本文主要从艺术的角度来探寻此次秋拍可圈可点之处。下文首先介绍本次拍卖的精品作品,从艺术的角度重新审视天价作品的意义。此外,本文还将列举分析2011秋季拍卖中的其他一些可关注之处。
  
  
  徐悲鸿《九州无事乐耕耘》
  
  徐悲鸿的《九州无事乐耕耘》在12月保利秋拍的近现代书画专场中以1.5亿元起拍,最终以2.668亿成交,刷新单品成交记录,也成为至今本季拍卖最高单价作品。
  《九州无事乐耕耘》创作于1951年春,距离徐悲鸿辞世只有两年时间,是其晚年极为少见的大尺寸作品之一。作品为纸本设色,横幅,高150厘米,宽250厘米,尺寸约为33.8平方尺。作品的款识为:九州无事乐耕耘。沫若先生为世界和平奔走,席不暇暖,兹届出席第三次和平大会归来,特写欧阳永叔诗意赠之,和固所愿,但农夫农妇皆英勇战士也。1951春,悲鸿;钤印为:悲鸿之画、作新民、吞吐大荒。
  作品流传背景:作为徐悲鸿赠予郭沫若的礼物,一直被深藏在郭沫若纪念馆,并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不为外界所知,也未被任何书籍记载,1996年此件作品在嘉德拍卖会现身,才终于走进了公众的视野。
  作品创作于1951年,正值抗美援朝战争的二年,战争局势最严峻之时,国内大力展开劳作生产,支援朝鲜战争。画款识中提到的“农夫农妇皆英勇战士”一句正映射了当时的社会信息。欧阳修的原句是:“万马不嘶听号令,诸蕃无事乐耕耘。”大致意思是“军队纪律严明,听候号令;蕃属各地社会安定,百姓积极从事生产”,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抗美援朝战争发生在朝鲜,中国本土安定,因此,“九州无事”,并且此时,全国上下人民生产热情高涨,积极工作生产,举国支持朝鲜战场。可见此诗句是整幅作品的点睛之笔,从而使之具有了重要的历史价值。
  作为徐悲鸿少有的农村题材作品,该作品的创作还有另一个时代社会背景。1950年9月,为了根治鲁南和苏北的水患,政府开始新建新沂河水利工程,在当时的经济技术环境下,是相当艰巨的一个工程,动用数十万人工。徐悲鸿抱病前往工地,体验生活,收集素材,准备创作一幅反映新中国建设面貌的大型油画,遗憾的是,由于身体原因,创作巨幅油画的愿望没能实现,但其意图在《九州无事乐耕耘》中充分体现了出来!
  从款识上可看出,《九州无事乐耕耘》是徐悲鸿作为礼物赠予1951年出席第三次和平大会归来的郭沫若。
  徐悲鸿通过田汉与郭沫若相识已久,1926年底田汉为从巴黎回国不久的徐悲鸿办了名为“消寒会”的展览,在展览上介绍徐悲鸿与郭沫若相识,两人相见恨晚。徐悲鸿与田汉在艺术上志同相合,而田汉与郭沫若相识于日本留学之时。
  徐悲鸿与郭沫若情意深重。1945年,徐悲鸿在病中,郭沫若闻讯后带着用纸包着的两包延安生产的红枣和小米赶到徐悲鸿当时居住的磐溪探望。在抗战期间,郭沫若曾撰文《陪都文化界对时局进言》呼吁成立有共产党在内的民主联合政府以抗议国民党政府的独裁,并亲自将此文送至徐悲鸿,徐悲鸿看后,十分赞成《进言》,立刻签了名。然而《进言》在《新华日报》发表后,立刻引起蒋介石的盛怒,但徐悲鸿不惧国民党特务的威胁,不改初衷。后来郭沫若曾经为这个签名写过一首诗:“豪情不让千盅酒,一骑能冲万刃关。仿佛有人为击筑,磐溪易水古今寒。”这使他和郭沫若的友谊更加深厚。
  徐悲鸿结束与蒋碧薇的婚姻之后,与廖静文走到一起,1946年在重庆中苏文化协会举办婚礼,郭沫若便是证婚人之一,(另一位是大律师沈钧儒)并写诗送新婚夫妇做贺礼:“嘉陵江水碧如茶,松竹青青胜似花。别是一番新气象,磐溪风月画人家。”1953年9月26日,徐悲鸿去世的当天凌晨,郭沫若是最早前往医院吊唁的北京文化界人士。由此可见徐悲鸿与郭沫若的情意非同一般。
  1950年7、8月间,徐悲鸿大病,完全不能进饮食,只能用橡皮管通到胃里,输入流质食物。在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得到了当时最好的医护条件,1950年11月,徐悲鸿出院,回到北京东受禄街的家养病,郭沫若出席第三次和平大会的时间是1951年的4月,于是可以推测《九州无事乐耕耘》应该就在1951年4月前后,其养病期间完成的。
  但不幸的是,徐悲鸿在1951年的7月22日早晨突发脑溢血,直到1952年三月才稍有恢复,1953年春,他又开始给中央美术学院的学生上课。1953年9月23日,徐悲鸿出席全国文艺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担任大会执行主席,会后,徐悲鸿赴北京建国门外的国际俱乐部参加欢迎波兰代表团的宴会,席间突发脑溢血,被送去北京医院抢救。两天后,即9月26日凌晨2点52分,徐悲鸿去世。
  
  吴冠中《长江万里图》
  
  11月19日北京艺融秋季拍卖会以1.495亿拍出吴冠中《长江万里图》。此幅油画是艺术家以长江万里为题材的同类作品中的孤品。因为吴冠中同类的长卷作品共有3幅,其中《一九七四年长江》和《长江万里图》是油画作品。2006年,吴冠中将《一九七四年长江》捐赠给了故宫博物院。因此,油画《长江万里图》成为了孤品。
  《长江万里图》创作于1970年代初,当时一个重要的社会背景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升,国家的外交事业逐步展开,新建的各大涉外宾馆相继建成和投入使用。此时,需要一批精良高品质的绘画作品装饰空间。1972年在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一批画家开始创作被后来称为“宾馆画”的作品,《长江万里图》便是1973年吴冠中受国家委派,为北京饭店新东楼大堂设计、创作的大型壁画。该壁画创作当时是由奚小彭同志总负责,绘制者除了吴冠中还有袁运甫、祝大年、黄永玉,1973年底,他们从上海到重庆沿长江线写生。然而,1974年在“四人帮”组织的“黑画”批判运动中,该壁画的创作被勒令终止。此后《长江万里图》绘制的成稿一直由奚小彭珍藏保管,1990年吴冠中在奚小彭家中重睹旧作,感慨昔日艰辛,创作出了水墨长卷《长江万里图》。
  作品以中国传统手卷中的时空处理方法,打破了西方古典油画以焦点透视为核心的平面处理方法,并以“卧游”为创作理念,结合西画对物体的立体描绘,由此,作品的叙事性和画面的形式美感得到非常好的结合,充分体现了吴冠中这一时期对油画和传统绘画富有成效的探索。这不仅影响到艺术家整个1970年代的创作,也影响到了艺术家1980年代水墨画的新面貌,以及1990年代将水墨与油画相结合,探索出自己成熟艺术风格的基础。因此,《长江万里图》可以说不仅是吴冠中艺术生涯的重要作品,也是中国油画发展历程中不可替代的作品。
  
  周春芽早期作品《剪羊毛》
  
  周春芽早期作品《剪羊毛》于2011年11月17日在北京嘉德拍卖公司以3047.5万元成交,创艺术家作品拍卖的最高记录。创作于1981年的《剪羊毛》是“伤痕美术”中的经典作品,曾获得“第二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油画二等奖,仅次于一等奖罗中立的《父亲》。
  
  此次秋拍中最受关注艺术家:岳敏君
  
  岳敏君是此次拍卖中最受关注的当代艺术家。自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中国当代艺术从藏家结构到市场的收藏趣味都进行着调整,从新旧F4的更替中(旧F4:方力钧,岳敏君,王广义,张晓刚;新F4刘小东,刘炜,刘野,曾梵志)可见一斑。随着国内资本和藏家的兴起,中国当代艺术的趣味逐渐远离后殖民符号,替代为本土新的叙事趣味。在今年秋拍到来之前,一份来自梅摩艺术指数研究中心发布的《岳敏君画作市场分析报告》一下激起千层浪,报告称:“岳敏君是中国当代油画的重要领军人物。虽然2011年春拍尚未回升到2008年的顶峰点位,但近一年的市场状况已经显示出了上升的态势及空间。”报告随即引来多方质疑,尤以上海《顶层》杂志为代表,杂志封面专题为《看跌岳敏君》,专挑“梅摩”指数对岳敏君分析的各种漏洞,两者针锋相对。
  因此,在此次秋季拍卖中,所有当代艺术市场的所有目光,尤其是看跌的“倒岳联盟”与看涨的“挺岳派”都严重关切岳敏君作品的最终成交,此次秋拍被认为是岳敏君是否“出局”的关键时刻。
  在11月16日嘉德拍卖中,岳敏君一件2米乘3米,估价600万的巨制《草原赞歌》以520万起拍,但最终遭遇流拍,这让“倒岳联盟”坚定自己的判断,认为数日后的佳士得中国当代艺术拍卖将会是岳敏君的滑铁卢,并作为第一个出局的一线艺术家。
  在此次佳士得的拍买中,岳敏君估价超过千万的作品《音乐家》《黑色的鸟》《艺术家和他朋友的肖像》《红色的船》《希阿岛屠杀》《Fitness PositionisLife-Pink》,其中三件都被神秘买家“8546”扛住,虽间或亦有流标,如《Fitness PositionisLife-Pink》《红色的船》,但总算有惊无险,最终基本实现软着陆。由此可见“挺岳派”的实力不容小觑,这让“倒岳联盟”颇感意外。
  岳敏君的《希阿岛的屠杀》在佳士得拍卖仅仅以2850万港元低价成交,比起四年前曾拍出过3000万以上的价格,此番转让还略有亏损。
  对于此次岳敏君的作品是否已软着陆,以及未来的走向,“挺岳”和“倒岳”派依然存在分歧。“挺岳派”总体上认为以一场或者一季拍卖来认定一个艺术家的市场前景是错误的,今年秋拍大部分当代艺术家的价格都大幅下滑,特别是之前受西方热捧的很多后殖民语系里的作品都受到影响,并且在欧债危机、股市萎靡,未来明年整体经济形势不确定的因素影响下,艺术家价格有起伏是正常现象。而在“倒岳”派看来,岳敏君作品的学术价值和整个学术体系不过硬是其市场看跌的主要原因,相对于其他的艺术家而言,岳敏君近年作品的转型不成功的,形象符号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新的作品在市场都没有得到认可。对于今年岳敏君的接盘者,“倒岳派”也认为可能是买家收藏体系建设的需要,并不是真正的“挺岳”。
  总之,随着秋拍的结束,对于岳敏君市场走向的讨论将告一段落,决定艺术家市场的关键因素还是在于作品的质量,岳敏君的市场前景,与其争论价格的涨跌,还不如期待艺术家有分量的新作推出。
  
  
  
  荷兰式拍卖:
  
  荷兰式拍卖,又被称为减价拍卖,缘起于荷兰,是一种特殊的拍卖形式,也称“减价拍卖”,简单来说它是指拍卖标的的竞价由高到低依次递减直到第一个竞买人应价时落槌成交的一种拍卖。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秋拍,保利拍卖首次以荷兰式拍卖推出中国私人藏中国油画和亚洲私人藏中国油画的专场,作品有王劲松《再见,北京》,《城市闹剧》,谷文达《水墨世界》,蔡锦《美人蕉》,邓箭今《背后的天使》,王玉平《人像》,蒋志《0.3%的盐》,肖斌《现状1》等。重点作品有尚扬的《女人体》,朝戈的《虹》《暮》,丁方的《悲剧的力量之四》等作品。总成交额分别为:1,027.87万元和470.12万元;成交率分别为:95.88%和97.87%。
  荷兰式拍卖的引入使得如今国内拍卖交易方式越来越多元,有利于多样化市场的发展,特别是满足不同委托方的要求,使得更多藏品进入市场,也有利于藏品的最终成交。
  
  
  新拍卖公司:
  
  今年秋拍之前,成立了不少新的拍卖公司,例如,北京艺融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北京盈时拍卖有限公司,华夏传承国际拍卖有限公司,香港天成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江苏九德拍卖有限公司等。
  从这些拍卖公司的背景来看,中国艺术品市场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资本进驻,成为一个新兴的被普遍接受的投资领域。例如,北京盈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是一大型金融集团子公司,目前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依托,拓展投资渠道。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新进资本在目前的国内艺术品市场中纷纷打造自己的产业链。
  例如,北京艺融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是属于北京艺融民生艺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具有基金背景。公司以管理资产规模(原值)计算,北京艺融民生艺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10亿元占据头名。据介绍,该公司的背景为中融信托(及其股东中植集团)和民生银行,10亿元的管理资产中有4亿通过中融信托以发行信托的方式筹集,余下的6亿元由民生银行投入。
  目前,艺融民生已发行7支以“融美”命名的信托,另有2支在发,目标融资规模各5000万元,如果顺利发行,该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将达到11亿元。
  艺融拍卖已于北京千禧大酒店11月16日至19日完成本年度的首次拍卖。主要的拍品有“美国红牡丹亭珍藏中国书画”、“元徽堂藏中国书画”、“中国书画”、“典传承-中国写实油画”、“生命之流-吴冠中《长江万里图》”等。
  另外,北京传是拍卖即隶属于邦文艺术投资有限公司,旗下有多个艺术品基金——“非凡理财”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2号,“邦文传家宝”集合信托和华西艺术基金等。公司旗下的拍卖公司和基金并非独立生存,而是出于一条庞大的艺术产业链:“艺术品拍卖”、“艺术品金融”、“艺术品画廊”和“艺术品财富管理顾问”。
  由此可见,国内越来越多的拍卖公司成为艺术产业链整合中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也是中国拍卖行体系不同于西方拍卖行的方面之一。
  
  主题拍卖:
  
  今年秋拍中一个出现了策展式的主题拍卖,令人耳目一新。今年新成立的天成国际拍卖公司于11月28日推出“当代文人”策展式主题拍卖。拍品共80多件,都是以文人为主题的亚洲当代艺术品。
  此次文人策展专题拍卖,亮点在于主办方集合大师与年轻艺术家,传统媒介与新媒介来呈现和阐释中国的“文人”传统在不同时代的面貌和发展。以真正的学术眼光,改造艺术商业中的保守庸俗品味,提升并开拓藏家的眼界和学识。
  拍卖方选择的现代文人大师有张大千、吴冠中、朱德群、赵无极等,他们精熟中国传统水墨及西方油画,能兼备写实写意各种风格技巧,最终融合东西方艺术的精髓,体现当代文人的美学精神。
  本次主题拍卖中的新艺术品都以传统媒材为创作根基,以新的技术和表现形式,探讨当代社会中的文人主题。
  艺术家叶放(中国江苏,1962年)的系列四屏作品《正法眼藏—玄风》、《正法眼藏—霜华》、《正法眼藏—云浮》、《正法眼藏—澡雪》,运用各样传统水墨技法,以带有东方禅意的抽象构图,呈现出太湖石的另一种视觉体验。估价为120至140万港元,以1,155,456元成交。
  杨泳梁(中国上海,生于1980)以摄影的方式重现元代赵孟頫(1254-1322)的《调良图》。他以戏剧编导手法,把现代的生活场景融入古代的图式画面中,让人产生穿越的幻觉,表现出现代文明与传统的冲突和矛盾,同时挖掘摄影和传统艺术的更多可能性。估价为8万至10万港元,以86,659元成交。
  本次拍卖董小明(香港,生于1948)的《墨荷五条屏》是用现代金属蚀刻技法,在金属版上,立体的表现传统的墨荷题材。作品估价为60万至70万港元,以577,728元成交。
  青年艺术家郝量(中国成都,1983)的作品更是首次于拍卖场上呈现。艺术家结合传统工笔和西方的写实技巧,创作关于生命与死亡主题的作品。本次的上拍作品为工笔重彩的《幽暗》,营造出具有现代感的神秘奇幻气氛。估价为10万至15万港元,以144,432元成交。此外,还有肖旭、刘琦、刘月和白子胜之等年轻艺术家的作品。
其他文献
每年的毕业季,最让我们兴奋的就是毕业展,就像春天一到,百花怒放,  大江南北一个个毕业展开始绽放。  当然再贪心的蜜蜂也不能把所有的花采了,  所以今年我们的毕业展报道改变了以往的形式:  让达人带着我们看展览,听艺术家说展览。  首先,关于选择。就像艺术家马艾迪在做毕业展时的困惑,你怎么决定选哪个不选哪个?如果什么都你自己个儿决定了,那对观者或读者来说是不是有点不公平?因此,我们在选学校和选图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