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宠儿》中弒婴的非偶然性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erkangg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介绍美国著名的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斯的长篇小说《宠儿》、主要人物塞丝的成长环境及她对孩子们深深的“爱”,来分析塞丝弒婴非偶然性的原因。
   关键词:《宠儿》 塞丝 母爱 弒婴
   《宠儿》以碎片和倒叙回忆的方式来展开情节。小说中的主人翁黑奴塞丝因无法忍受“学校老师”(奴隶主的代表人物)惨无人道的折磨,不顾有孕在身从肯塔基州的奴隶农庄逃亡到该处,投奔婆婆贝比萨格斯,并在那度过了甜蜜的二十八天。但是,好景不长,二十八天后,“学校老师”带着刽子手追来,塞丝和她孩子们宁静的生活被打破了。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重新回到奴隶主家做牛做马,她最终以一种残忍而变态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在学校老师的逼迫下,塞丝毅然决定残忍的锯断了年仅一岁的女儿的喉咙,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三女儿。下葬时,她给女儿取名“宠儿”。
   一.塞丝的成长
   幼年的塞丝由一位独臂女奴养育,在她支离破碎的记忆中,她的母亲喂养过他两三周的奶,但她只能吃白人孩子吃剩下的奶水。她的母亲没日没夜的在庄园里劳作。小时候,塞丝亲眼目睹自己的母亲造人凌辱,被买卖,最后被吊死。塞丝长大以后,“甜蜜之家”的奴隶主加纳夫妇的较为民主的管理,使她没有意识到自己作为奴隶的事实,所以她暂时性的没有反抗苦难的奴隶生活。并和男黑奴黑尔结婚生子继续在“甜蜜之家”做奴隶。然而,自从“甜蜜之家”被“学校老师”接管后,她的奶水被“学校老师”的侄子抢走,这种行为剥夺了她做母亲的权利。这些都为塞丝的逃走奠定了基础。最后,在她悲苦的生活中慢慢意识到了,作为奴隶的她和她的家人,只有离开“甜蜜之家”,才能让她和她的孩子们结束奴隶生活。
   二.塞丝的母爱
   《宠儿》中塞丝的原型是一位名叫玛格丽特·加纳的女黑奴带着自己的孩子们从肯塔基州的奴隶庄园逃往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当奴隶主追上他们,玛格丽特·加纳用一把斧子砍死了自己的女儿。莫里森以玛格丽特·加纳的经历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宠儿》,塑造了塞丝这个生活在奴隶社会的女黑奴的“过激”的母爱。
   “要么爱,要么不爱,淡薄的爱根本就不算爱。”这是塞丝对母爱的诠释。作为一名母亲,塞丝要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喂养和保护。然而,“学校老师”的侄儿无耻到强行把塞丝摁倒,吸走她哺养自己孩子奶水的时候,这是对最神圣的母性的直接挑衅和践踏。也正是这一导火线,使得怀着身孕的塞丝毅然决然的独自带着她的孩子们逃往黑人社区并投奔她的婆婆。正是对自己的孩子无比的喜爱,导致了弒女的悲剧。事实上,塞丝亲手杀死女儿的行为也是夺走了自己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那就是做母亲的权利!塞丝绝不允许任何人把她的孩子夺走。因为她知道,一旦女儿落入“学校老师”的手里,那么女儿的生命就会和她一样的痛苦不堪。走投无路的她只有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才能保住自己的孩子,把她送到“安全的地方去”。弒女的行为,表达了塞丝别无选择的悲壮的母爱。因为,真正的母爱,绝不容许自己的孩子生下来就没来自由和母爱的呵护,而沦为奴隶主的劳动工具,任由奴隶主们侮辱和欺凌。
   三.弒婴的非偶然性
   小说中塞丝所生长的年代,奴隶制还没有废除。在奴隶制度盛行时期,奴隶制实际上掌握着奴隶的生死大权。只要奴隶主乐意,他们可以买卖,存储典当,甚至任意杀害奴隶。而奴隶和他的下一代永远是奴隶,没有爱与被爱的权利,只能为奴隶主卖命。这种苦难的日子,奴隶和奴隶的后代代代相传。如果塞丝不选择逃离“甜蜜之家”,那么她的孩子们的命运就注定了和她一样,得不到父爱母爱,得不到爱情,等待他们的只有苦难和没日没夜的工作。这样的日子,塞丝从小就已经受够了。正出于对孩子们的保护与爱,塞丝才有了带着孩子们逃跑的想法和行动。哪怕这样的行为,危险重重,未来未卜,塞丝仍然勇敢的迈出了反抗万恶的奴隶制度的第一步—逃离苦海。带着孩子逃出奴隶主统治的塞丝,经过千辛万苦,换来了短暂而美好的生活。正是这短暂的自由,让她明白了脱离奴隶主统治的“甜蜜”。所以,当奴隶主身份的“学校老师”带着一帮人出现在她面前的时候,她意识到了她的逃离、她的反抗又白费了,她和她孩子的生活又将回到原点。在奴隶制度还没有废除的年代,要么孩子们接着去当奴隶,要么就死去。而塞丝悲苦的童年和被奴隶主蹂躏的生活已经让她受够了,她无法去正面的和奴隶主进行斗争,因为她是一名手无寸铁的女性。不想回到从前悲苦的日子,那么摆在她面前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死亡。死可以让她和孩子们得到解脱,免遭奴隶主的蹂躏。所以,弒女是走投无路的必然选择。弒女是塞丝以毁灭性的行为来维护尊严,通过死亡来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参考文献
   [1]MorrisonToni.Beloved[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梁丽娟.论托尼·莫里森宠儿中的母爱[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
   [3]托尼·莫里森.宠儿[M].潘岳,雷格译.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6.
   [4]王守仁,吴新云.性别·种族·文化:托妮·莫里森与美国二十世纪黑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人文学部)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阿瑟·米勒的作品《萨勒姆的女巫》再现了“人类历史上这一最离奇,也最可怕的篇章的本质”,剧中呈现的人物之间和人物内在的灵魂博弈值得深思。本文将简要分析《萨勒姆的女巫》中通过人性博弈展现的内在戏剧性。   关键词:萨勒姆的女巫 人性 戏剧性   一.封闭环境下人性的多种可能   “当绞索高高地悬吊在你的头顶,要你在诚实与撒谎之间做生死攸关的选择,你将会如何?”看罢《萨勒姆的女巫》,这是悬垂在
内容摘要:王仁昌的《风流巨贾》描写了汉正街下层小商人的平凡人生和风流韵事,他们是汉正街来自底层社会的商人,有的只把商业当成了活命的营生,有的从底层社会中脱颖而出成为巨贾,他们表现出不同的面貌,代表武汉市民中的商人群体形象。   关键词:《风流巨贾》 汉骂 群体形象   《风流巨贾》的作者王仁昌是汉正街商贾出身的个体户,由个体户写个体户,可以真实地还原小说的现实面貌,更能形象化的反映武汉市民的群体形
通过对阿尔丁植物园内的树种应用的调查及分析,从乡土树种和引进树种两个方面,举例分析了这些树种在植物园中的应用情况.说明了植物园的建设是依照生态园林的理念,按照可持续
内容摘要:《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是代表村上春树艺术成就的重要作品,世界尽头是作为“冷酷仙境”里“模糊运算”的指令,并被博士用图象绘制出来的。主人公都认真地索按记忆的踪迹,思考着如何认识自我,如何尊重自我体验的问题。这心灵中的旷野是我得以在这分裂的世界存活下去的唯一理由,而生存就是秉持着记忆的寻觅过程。   关健词:村上春树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世界尽头 记忆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是代表村上春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内容摘要:中国文人自古有借景寄情的传统,含蓄地借着景物来书写自己的际遇和情感。悲秋是中国文人特有的一种情结。本文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白朴的《天净沙·秋》为例,来谈谈中国文人的悲愁情怀。   关键词:《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 悲秋 中国文人   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千古传诵,被誉为“秋思之祖”,堪称表达旅人悲思作品中无法超越的经典,全曲五句二十八字,其深得中国画中写意这种形式
现场总线是连接智能现场设备和自动化系统的数字式、双向传输、多分支结构的通信网络.CAN是常用现场总线中的一种.CAN是控制局域网(Control Area Network)的简称,最早由德国B
【摘 要】本文基于《一种手摇式沼气池出料装置》专利说明目前农村沼气池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出料难的问题,并就该专利技术的产品使用作详细分析,以求解决广大农村沼气池用户解决出料难之困惑。该手摇式沼气池出料装置设置了手摇式提升装置和自闭式挖粪斗,减轻了出料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劳动量;而且本装置体积小,轻便灵活,使用简单,一人操作即可达到人工出料的目的,工作效率高。  【关键词】农村;沼气池;出料;手摇式提升装置
电解生产过程中监控机自动生成槽电阻曲线及加料状态加料线,通过分析电解槽在不同情况下的槽电阻变化规律,结合加料状态线的变化情况来判断电解槽运行情况,实现正确判断电解
内容摘要:曾国藩位高权重,但他始终重视家庭的农事生产,视其为“觇人家兴衰气象”的标志,认为勤俭是家庭兴旺的根本,官宦之家富贵逸乐的寄生式生活则是“天下最不平之事”。时至今日,曾国藩的勤俭居家,自食其力的家庭生产消费思想仍有教育意义。  关键词:曾国藩 生产消费 家训  曾国藩出身于农家子弟,通过科举进入仕途,后藉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受到清朝廷的重用,位高权重,炙手可热。但他终其一生,未尝忘记卑微的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