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3年跟踪分析

来源 :中医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ton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掌握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发展趋势,为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高等中医药院校的831名学生进行连续3年的调查,使用增长混合模型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831名学生从大一到大三,躯体化、抑郁和敌对维度得分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他各因子得分呈现连续下降趋势.根据增长混合模型分析,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发展趋势分为3类,第1类是下降型,这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随着年级增长而逐年提高,占74.5%;第2类是稳定型,大学三年的心理健康水平都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占17.7%;第3类是增长型,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呈现下降趋势,占7.8%.结论 大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随着年级增长而逐年提高,但是也有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没有明显提高或者有下降趋势.高校要面对不同学生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其他文献
中医原创思维是中医发展、创新的原动力,中医教育与中医人才应当重视中医原创思维的教与学.从名老中医角度调查中医人才学习与应用中医原创思维的现状,同时反映这方面的中医教育问题,探索初步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启发中医界如何加强中医原创思维的教学.研究采用了半结构式访谈法和扎根理论方法对14位全国名老中医进行了访谈资料的收集、处理和分析,发现了中医人才在学用中医原创思维上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中医教育应当发挥多种教育方式的特点并改进不足,坚守中医教育与人才培养的核心,将名老中医学习中医的建议落到实处.
为了厘清现代中医眼科学界对近视病因、病机认识的发展过程及产生变化的影响因素,通过对统编《中医眼科学》第一版到第十版教材中近视章节的梳理,分析各版教材的理论框架和近视章节的主要内容和书写体例,探讨中医眼科学界对近视的认识特点.通过梳理发现,近期出版的教材与前期出版的教材相较而言,对这3种病因病机认识存在较大的差异.且《中医眼科学》教材中,未对“神光”这一重要概念进行明确的解释,造成一些学者从西医的角度理解这一概念,混淆了中医治疗近视的诊治思路.为此,建议后续的《中医眼科学》教材增加相应的内容,更加突出中医理
象数思维是中医学的核心思维方式之一,培养形成和引导应用象数思维对中医药专业的学生非常重要.在方剂学的教学中,老师可将象数思维渗透贯穿于方名、主治、病机、功效、组方、遣药及临床应用等各个方面,带领学生理解、领悟象数思维并运用其分析、组成和应用方剂.既能潜移默化地形成学生的象数思维,又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提升教与学的效果.
中药药理学是南京中医药大学“双一流”建设专业中药学的主干课程之一,是药学与医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间的桥梁学科.为了紧跟现代化教育教学脚步,打破学习的时间与空间限制,中药药理学课程团队通过梳理整合教学内容、设计构建教学过程、录制与制作教学视频及配套线上教学辅助材料,建设完成中药药理学在线课程,并先后通过校内SPOC、中国大学MOOC平台运行4学期.探讨了中药药理学在线课程建设及运行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总结、反思与改进,以便更好地开展线上教学、服务线下教学,同时也为构建基于在线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
基于对不同类型中医药博物馆的实地调查研究,分析中医药博物馆发展现状,从社会科普、馆校联合、中医院校专业化教育等方面探讨中医药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从对外交流与宣传方面探讨中医药博物馆的国际传播功能.根据调研发现的问题,在平行文本指导下,从改善中医药博物馆英译文本的角度探析中医药博物馆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发挥文化科普教育平台和对外交流窗口的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为优化和完善中医药博物馆的教育和国际传播功能提供一定借鉴.
目的 研究微信小程序在针灸实训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校针灸推拿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按照班级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人.实验组采用基于微信小程序的混合式学习,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毫针刺法”的教学,t检验比较两组学生的操作成绩.同时对实验组行问卷调查,评价学习效果.结果 实验组操作成绩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基于微信小程序的混合式学习在针灸实训教学中效果优于传统方法.
系统梳理了国际和国内高层次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现状,并对中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培养过程中凸显出的关键问题提出了探索符合中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成长成才规律的“专博”与“专培”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改革思路.构建包含培养方案、考核评价体系、制度保障体系等在内的“专博”与“专培”相结合全方位培养体系,对于突破当前中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瓶颈,破解培养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具有重要的引领意义.
为了解首批砺剑工程实施效果,系统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利用柯氏模型对问卷数据和系统中的业务量数据进行评估,得到4个层次的研究结果.包括:①反应层:学员对砺剑工程和轮训单位总体满意度较高;②学习层:学员阅读中医经典和总结病例的频率增多,学员参与砺剑工程后各项能力均有提高;③行为层:学员工作积极性、工作质量、工作效率提高,原单位同事评价学员各项能力有所提高,学员产生了积极影响;④结果层:学员在原单位和轮训单位的业务量平稳上升,能较好地发挥跟师专长.砺剑工程在培养中医药人才方面取得良好成效,同时在经费
“三全育人”是党中央对于新时代高校教书育人工作的新要求.中医药院校全面落实“三全育人”工作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新时代合格的中医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探索和实践过程中,中医药院校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必须统筹兼顾、上下联动、协调合作,制定全面育人工作机制、整合全面育人资源、创新育人方法,努力建设能够担当中医药复兴和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
目的 基于岗位胜任力构建北京市中医医院新入职护士培训方案指标体系.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小组讨论、德尔菲法,确定北京市中医医院新入职护士培训方案指标体系的内容及权重.结果 两轮专家函询的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Cr值为0.82;3个层级指标的协调系数(Kendall\'s W)分别为0.58、0.26、0.24,(P<0.001);构建的北京市中医医院新入职护士培训方案指标体系包括4项一级指标、13项二级指标、52项三级指标.结论 基于岗位胜任力构建的北京市中医医院新入职护士培训方案指标体系具